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决策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是坚持战略决策中的探试模式,这一决策思想的形象表述就是“摸着石头过河”。邓小平同志历来主张在战略决策中要大胆探索,敢于试验,勤于总结,在实践中摸索前进。这一决策模式,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日益深化,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并在“四化”建设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因此,从理论上论证邓小平同志战略决策中探试模式的科学性及其条件,这对于提高决策科学化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于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作了回答。本文作者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世界历史”性的伟大事业,因此应该从世界历史的高度上来思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文章从民族特色的世界历史性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定位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孙慧玲 《浙江学刊》2002,4(5):147-151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我们究竟应该信奉怎样的道德基本原则问题 ,目前在理论界尚存在诸多的异议。这种异议既是当前市场经济的道德实践现状在理论上的折射 ,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道德理论在规范与引导市场经济行为方面的某种无奈。因此 ,探讨市场经济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基本原则问题 ,廓清一些重大理论是非 ,以期形成某种实践理性上的共识 ,无论对“以德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实施 ,还是对于当今中国道德理论自身的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意指理论不像生活那样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但是,歌德没能看到有一种理论像生活之树那样常青,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具有久盛不衰的强大生命力,它紧密联系实际,始终追随并指导着实践发展,因而是发展的科学。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实际生活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一、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这是由它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所决定的。任何理论,不论正确的或错误的、真实的或虚幻的,都是对社会实践生活的一…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是增强当代大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需要;是坚定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需要;是指导当代大学生更好地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十八大的基本精神、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概念新思想新判断新表述是进教材的基本选择。深入贯彻落实我们党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应遵循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与教材修订、充实、完善相统一,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知识分类与教材章节知识归属相统一的原则;遵循理论成果与实践成果相照应、理论的科学性与指导性相照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康民军 《南亚研究》2009,(3):55-67,130
“麦克马洪线”问题是中印边界争端中的重要问题。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对中印关系起到极大的破坏性作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印度政府坚持所谓的地理原则能论证“麦克马洪线”的有效性。本文详细分析了所谓地理原则的内涵,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明:所谓的地理原则论不但不能论证“麦克马洪线”的有效性,而且是导致中印边界冲突和战争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
张茂元 《社会》2005,5(3):148-172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司法案件审理的基本原则,不过在实践中法官的审理逻辑更复杂。以我国西南地区的基层环境侵权案件为例,我国的基层法院一方面按照法律程序对环境侵权案件进行审理,另一方面在审判中“坚持服务大局”,因此,法官在“自由心证”的过程中“做文章”是一项不得已的实践策略。自由心证制度起源于17世纪英国的普通法法院,以新教革命之后“良心必须是自己形成的”原则为伦理动机。自由心证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命运如何,不仅取决于法治的顶层设计是否完善,还取决于中国社会能否实现“生活之道的伦理理性化”。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决定着科研工作与实务工作是高校辅导员的两项重要职责。在实践中,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着“重实务工作、轻科研工作”以及“不愿”“不会”进行科研工作等现象。准确分析研究型高校辅导员骨干人才培养的内在机理、实践特征和实施路径,对于科学指导高校辅导员正确处理科学研究与学生工作之间的关系,实现科学研究与学生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新闻报道中常常存在着一种不良倾向,即片面强调“应时性”,而忽视了“科学性”。其实,仅仅重视新闻的应时性甚至真实性,是远远不够的,科学性才是新闻实践的灵魂。在立足于事实,保证新闻真实性和应时性的基础上,还必须作出“判断”,并进一步得出“结论”,这就是科学性。新闻报道的科学性与无产阶级的党性、群众性是相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提出的用“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统一的设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物,也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从“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提出和成功实践,使我们从一个侧面更深刻地认识到,20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提出要归功于实事求是只有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人们才能掌握并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基本原则,作为认识和解决问题、判断是非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7,(11):9-12
国民素质问题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研究不多。究其原因,国民素质是一个宏大话题,如不对其概念进行辨析和界定,学者的讨论就会无限延伸,丧失掉讨论的初衷。要推进国民素质问题的研究,科学界定其概念是关键之所在。在澄清概念的基础上,从理论上研究和实践上探讨国民素质提升路径方能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来是哲学理论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最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了李永年、杜建平同志主编的《哲学与实践》一书。本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与具体实践的结合上做了最新的尝试。综观全书可见如下特点: 第一,鲜明的实践精神,理论密切结合实际。理论指导实践,这既是理论的目的归宿,又是理论自身发展的出发点。具体地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去指导活生生的改革实践,才能实现其理论意义,也才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第一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该书以“万源县科技兴农”这一典型作了很好的阐发,形象地说明了生产力的两种形态、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生产力的条件、以及“科技第一生产力”原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一 《学习与探索》2023,(9):93-105+180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再商品化”互构论和“去商品化”权利论的共同推动下不断演进,两种理论维度分别对应社会保障的市场原则和权利原则,市场原则和权利原则的平衡是社会保障的理论诉求和实践要求。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正在经历的理论与实践双重共识困境正是两个原则失衡的后果,究其根源在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受制于资本逻辑,无法实现市场原则与权利原则的真正平衡。我国社会保障实践既立足于国情,又受到国际社会保障潮流的影响,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较好地满足了社会成员的基本社会保障需要。但我国以就业群体为中心的“职工—居民”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在均衡性、可及性、可持续性等方面仍面临挑战,其根本原因同样是市场原则与权利原则尚未达到理想的平衡状态。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需要在超越西方资本逻辑的共同富裕思想指导下,建构“去商品化”共存共享与“再商品化”共建共享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基本生存保障制度、风险防范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支持三个层次实现权利原则和市场原则比较理想的平衡状态,克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突出问题,探索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保障新实践。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是现代社会的钥匙”,“政府是实现国家目标的主要工具”,这些已成为当代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界的公论.政府工作的好坏、效率的高低,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慢与成败.现代行政的发展方向是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而民主化、科学化的成果必须通过法制化来巩固和保障.因此政府工作法制化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以研究现行行政法规范为主要对象的行政法学开始崛起,并获得了初步成果.但这一学科毕竟刚刚恢复,还属于初创阶段,因此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关于我国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问题,目前还少有人专门研究,观点散见于有关文章中.有的学者认为,宪法是行政法的基础,因此宪法理论就是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有的学者认为,资产阶级国家奉行“三权分立”原则,“三权分立”学说是资产阶级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而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议政合一”原则,因此社会主义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应是“议政合一”理论;另有学者认为,对于资产阶级行政法治理论、“控权”理论,可以批判借鉴,成为社会主义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阐述得比较明确、充分的一种观点是:社会主义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它的唯一目的就是执行人民的意志,“因此,我国社会主义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只能是:为人民服务.” (应松年、朱维究、方彦《行政法学理论基础问题初探》,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对于这种观点,学术界有不同认识,认为“为人民服务”是一个普遍的政治原则,适用范围极其广泛,我们的一切法律、法学,归根结底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唯独以此作为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似乎不够贴切,行政法学应有自己更适合的理论基础. 笔者认为: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是行政法学体系中的核心部分,由其决定一个国家行政法学的社会阶级性质、基本框架结构、基本原则以及发展方向,对于该国行政法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政府理论应该是我国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因为行政法主要是规范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部门法,它规定政府可以行使的权力,确定政府行使这些权力的原则,确立政府与其他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等,研究政府权力的制度化、法律化成为行政法学的基本课题,因此政府究竟是什么,它因何而产生,因何而存在.它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在社会主义社会政府起什么作用,它应该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力,如何使政府权力永远掌握在人民手中等等,就成为行政法学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一句话,只有全面、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府理论,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正确地运用,才能使我国行政法体系成为科学的完整的体系,才能指导我国行政法健康地发展.当然,马克思主义政府理论不是从天而降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史中的进步的政府理论基础上结合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总结出来的,它随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改革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我们一方面对于国外的、历史上的有益的政府理论、行政法学理论批判地借鉴,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我以为,我国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可以概括为:政府由人民产生,政府由人民控制,政府为人民服务,政府对人民负责,政府与公民之间关系逐步实现平等化;这五个方面,并由这五个方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成为我国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5.
当代文论变革发展的趋向是寻求“回到文学理论本身”,力求“学科化”,这反映出回归“科学性”的不懈努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如科学主义领先导致对科学性的片面理解和对人文性的遮蔽,造成科学性与人文性失衡乃至分裂,由此带来文学理论功能的弱化及其对文学实践的不利影响等.因此,有必要从理论观念和研究方法上作出必要的调整,即在人学视野中寻求事实与价值、科学与人文的相互融通,从而适应当代文论变革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传统的“一分为二”、“抓主要矛盾”等哲学思维方法在实际运用进程中因片面理解而暴露的问题出发 ,提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必须学习和推广马克思主义系统哲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并论证了这一思维方法的科学性和在实践中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新闻时效性是新闻价值中的一个十分重要因素,它的基本原则是重视时新性和注意时宜性。在新闻工作中坚持时效性,并处理好“时新”与“时宜”二者间的关系,可以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然而,作为一个基本概念,“时效性”与新闻价值中的其它因素一样,存在着多种解释与理解,而且彼此间的差异较大,面对这众说纷纭的认识与评说,对新闻时效性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并深层地探究新闻时效中的时间含量问题,不仅可能而且也显得十分必要,它对完善新闻理论和指导新闻实践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美的形成通过实践却对实践的功利性有一定程度的超越。生态美学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实践美学是在哲学美学中引入实践层面的思考,其投射到城市建设上就是:一座城市要有个性才是美。城市美的根源是多样的,但最终还是由城市中人的主体创造精神来决定。当代美学的救赎使命之一,就是通过“拆墙”来打破美学的“围城”,其在实践中体现为生态关学,这是哲学、伦理学和美学都背离了生态的原则之后尝试实现的一种美学回归。  相似文献   

19.
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民事诉讼的全过程,实质上就是对诉讼证据的求证过程,而举证责任如何设置则直接关系到证据求证的质量和效率,最终影响到人民法院的办案效果。因此,对举证责任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意义。1在诉讼史上,“举证责任”一词最早产生于罗马法。公元前450年颁布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主张曾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①而早在罗马法初期,法学家们就提出了举证责任这一术语,并为举证责任的分担确立了两条原则:一是“原告有举证的义务,…  相似文献   

20.
要判断某种研究是否具有科学性,通常有两个方面是值得注意的焦点。一个是研究的内容,另一个是该研究的信度。社会调查研究是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或社会事件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整理、分析的实践活动。调查与研究则是这一动态实践活动的两个阶段。调查的主要功能在于“搜集”信息;研究则主要是“优化”信息。调查的任务在于搞清“是什么”,研究的任务则是探究“为什么”,以及“怎么办”。社会调查研究作为人们科学地认识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