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期以来,诗和哲理一至被规为似乎不能相容的对立物,认为哲理会导致诗的抽象和枯燥。在西方,如狄德罗说:哲学思辩导致说教和枯燥的风格.中国传统的观点也多持此论,如严羽认为诗是“吟咏情性”而’不涉理路”的,明朝人则更进一步,认为阐发哲理是散文的专利,与诗无涉:“若专作理语,何不作文而诗为耶?”更有甚者,则有由此而全盘否定宋诗的,认为”宋失之理趣”近年来,学术界对苏轼的哲理诗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对于重新认识,重新评价宋诗和苏诗在中国诗史的地位,都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宋人哲理诗的巧妙和方法是大大有别于西方哲理诗的“中国式哲理诗”的新样式,它以“哲理之理”和“事理之理”入诗,使得诗歌突破了“以情动人”的唯一表达模式,实现了“以理服人”的含蓄化,这是宋代诗人才气的表现,也是他们在唐代诗歌艺术巅峰面前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诗以道情 ,道性之情”是王夫之诗学的重要命题 ,他从表现内容与客观功用 (特是“或可以兴 ,或不可以兴”)明确作为文学的诗与非文学的经史著述、实用文章的区别。从诗歌创作诗人以情感为心理动因、以情感为主体表现内容 ,作品产生“兴观群怨”作用以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为基础 ,阐明诗歌抒情本质特征。以“心宇”强调诗歌创作情感的纯化 ,诗人品格的提升 ,以“心旌”强调哲理入诗必须情感化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美学观念中的"超人"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0年前后,沈从文的诗歌、小说、散文和文论作品,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超人”意识。尤其是他的文论,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带有尼采、叔本华直觉感悟式的哲理意味,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可以听到尼采、叔本华的有关“审美愉悦”的回响。在对现代都市文明的批判上,沈从文又跟卢梭、康德有些接近,但西方哲人是站在哲学的角度对文学的“玄思”,沈从文是站在艺术家的立场对文学的哲理阐释。  相似文献   

5.
孙犁新时期的散文艺术,集中体现着孙犁新时期的文学艺术。在历经二十年的沉寂之后,孙犁选择了散文作为主要写作形式;孙犁强调散文要以“理”取胜,属辞行文,因“理”的贯注而深沉、而幽远、而凝重、而道劲;孙犁散文中的“理”,常常表现为一种深层的哲理意蕴;孙犁的散文语言,以“韵”见长,达到了一种具有典范意义的高级境界。  相似文献   

6.
艾青"诗的散文美"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的散文美"理论是艾青诗论的核心.艾青"诗的散文美"理论是形式上的口语化和内容上的形象化相统一的完美结合体,而这二者又都是为充分表现诗人的主体情思服务的.  相似文献   

7.
林非散文在自己的理论与创作实践的结合上,向读者昭示他的创作主张,实现着思维模式的突破与散文艺术观点的更新;在开放性、批判性、哲理性三方面表现其思维方式的特点和文化品格,在“决裂”与“回归”中作出了自己的文化选择,从形散神亦散、表现个人丰富的“内心生活”方面,林非散文使散文重新回到了诗和文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例析了梅尧臣“以诗代文”的种种表现形式──“以诗代书信”、“以诗代日记”、”以诗评论诗书画”、”以诗代游记”和“以诗译文”,指出其特点是运用散文的笔法句法入诗,加重诗歌的记叙、议论成分,以使诗歌的内容和功能趋于散文般宽广。由此可见,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显著特点,在梅尧臣的诗歌中已露出了端倪。从这一意义上说,梅尧臣堪称“开宋诗一代之面目者”,是宋诗的“开山祖师”。  相似文献   

9.
三毛散文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女作家三毛的散文语言极具个性,对此进行一些探索有利于我们更加客观地评价三毛及.其散文.三毛通俗浅显、生动形象的散文语言表达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三毛将成语、古典诗词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内容信笔化入自己的语言,使得其散文语言的格调俗中透雅;而聪明活泼的个性表现于散文语言便是俏语喜人;将强烈的情感融合于意境之中,是三毛散文语言抒情性的别具一格之处;富含哲理的散文语言是三毛对人生体验和思索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唐诗缺少哲理诗,但唐诗并不缺乏哲理.唐诗哲理主要体现在一些诗句上.这些诗句所蕴含的哲理内容是比较丰富的.其中有许多是后人欣赏过程中的再创造.无论是诗人本身寄寓也好,还是后人赋予也好,这些诗句往往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借助诗中意象说理,使承载的哲理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相似文献   

11.
论“五四”时期“诗散文”的创作傅德岷—“诗的散文”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文学革命的先驱者看来,散文使用白话是古已有之,韵文使用白话则需重新创造。以胡适为代表对新诗的语言进行了最初的“白话”的“尝试”,力图用精炼的语言与分行的形式完成诗与散文...  相似文献   

12.
岑桑,是一位散文家,更是一位诗人,一位乐于思索的瞑想者。虽然他大部分时候都是用自由的文体来表达思想,然面较之某些用谨严的形式写成的诗作,他的作品应当说更接近于诗;虽然他没有正襟危坐向读者灌输哲理,然而读者从他那里得到的关于生活和人生的启示,有时甚至比在那些哲学宏著里所获得的还要多。我们在这里将要论及的岑桑,正是这样的一位散文作家:他把散文的素质、诗歌的意趣、哲理的思索凝结为一,合成了一种美的文体,一种诗的散文,或叫哲理的诗。这种赋有诗和哲理特质的美  相似文献   

13.
“散文是我所最喜爱的文学形式。”这是冰心在一九五九年的一篇《关于散文》中的第一句话。我们知道冰心是在“五四”初期以问题小说的创作步入文坛的,同时也以哲理小诗显示出她的才华,然而她最喜欢的却是散文。她的散文以细腻温柔的笔触,微带忧愁的情调,清丽飘逸的画面,隽永典雅的语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风靡了整个文坛,“而隐隐的产生了一种‘冰心体’的文字。”“引起广大青年的共鸣与模仿”。那么这种“冰心体”文字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而使一代青年所为之倾倒呢?这就是本文企图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诗化哲学”角度论述了鲁迅《野草》与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所表现的共同的哲理内涵:“人的现实存在——人生”、“人生的价值——反叛与创造”,“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以及它们的“诗与思结合的文体形式”.诗化哲学是本体艺术的一种理想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5.
这里所说的“散文”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杂文和政论文也可以包括进去。这类文章,语言形式是自由的,它不必遵守关于字数、句式和声韵的任何规定。这个基本特点,使它区别于诗、韵文和骈文。但散文又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都需要在语言上进行加工,使其语言形式工整,声韵和谐,能形诸吟咏,使感情、气势表现得淋漓酣畅,从而更好地为表达一定的政治内容服务。散文语言的这种技巧,自有其标准和方法,而不同于诗和韵文。这个问题虽不是散文技巧的全部,但却是散文创作经验中的一  相似文献   

16.
哲理诗是哲理性的诗,是以哲人之睛,作家之心,从司空见惯的一些事物和现象中,摄取闪光的宝石。它用哲理的火花,机智的语言,启迪读者联想、思考。诗最根本的特点是抒情性,“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文赋》),真情是诗的生命,诗的核心。而哲理诗除了一般诗歌的特征外,有其独特之处。哲理诗要把抽象的哲理  相似文献   

17.
杨朔是我国当代的著名作家。他的散文,精辟纯朴,清新优美,洋溢着诗情画意,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作者自己说过:“我在写每一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这是说,他在写作中,并不因为在写散文而放肆笔墨,任意铺述,而是着意在“寻求诗的意境”、推敲字句,表现那种鼓舞人心的诗力。他的那一枝神来之笔,描绘山川,影写人物,或纤综寓意,或吟物抒怀,都如同诗篇一样优美动人.  相似文献   

18.
台湾散文是我国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乡愁、故园情”的散文里,能感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故国怀旧,实是现代都市精神寂寥者的一种寄托和追求。故人依恋,实乃不同生存形态中的同一文化意旨。怀人思归,还委婉倾吐了寂寞高手们的心音:渴望“小家”与“大家”合二为一。在“自然景、山水魂”的散文中,表现了懵懂时代先觉者的锐敏。这既是自然山水的人化,又是人向自然山水探究的延伸。流淌于字里行间的是一种生命意识的觉醒和深沉的哲理思考,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物我为一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9.
散文的虚拟     
怎样使散文富有诗意?除了从生活的矿藏中提炼富有诗意的原料外,在写作上是不是还有相应的技法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看看诗是怎么成为“诗”的。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文出正面,诗出侧面。意思犹五谷也。文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尽变”。这里所说的“诗出侧面”,“酒形质尽变”,实际上就是一种虚拟的写法。散文是“文”自然要从“正面”“出”,但要使散文具有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的长河里,历代都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哲理诗,如同闪光的浪花一样,为波澜壮阔的河流增加了光彩,即使被称为“惟在兴趣”的盛唐也不乏这类杰作名篇。哲理诗世代相传,不断涌现,人们喜爱。这种现象无声地向人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哲理诗的审美价值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