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H .P .Grice指出会话的蕴涵受合作原则 (CP)的约束。合作原则由四个会话准则组成。合作原则有时也无法解释个别的语言现象 ,GeoffryLeech的礼貌原则 (PP)就应运而生。礼貌原则由六个准则组合而成。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相辅相成 ,共同完成了对会话蕴涵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如果把条件句作实质蕴涵的解释,则会出现违反人们直觉的怪论.格赖斯认为蕴涵怪论确实堤不令人满意的,但却是真的;他利用会话含意理论对蕴涵怪论进行了辩护,指出为什么蕴涵怪论给人的感觉是荒谬的,但却是真的.从总体上说,格赖斯用会话含意理论对蕴涵怪论的解释是合理的,但是,这种辩护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会话含意理论对蕴涵怪论的辩护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它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邱凌  马汉钦 《船山学刊》2009,(3):159-161
小说中人物对话是现实话语的模拟,《红楼梦》蕴涵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人物对话比比皆是。本文试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中的合作原则和语境理论探讨《红楼梦》人物对话中的这一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4.
赵丽梅 《学术探索》2012,(12):143-146
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被认为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极大推进了语用学的研究。文章以影片《刮痧》中的精彩对白为例,对这一理论涉及的会话含义、会话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的产生与会话含义的特点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为准确理解这一理论提供生动实例,同时也为证明这一理论对分析人物语言的实用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是建立在“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区分的基础上,但这种区分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笔者认为可以按照有无语言符号表征作为意义的分类标准。任何一句话都既有自然意义,又有非自然意义。意义是一种分层装置。会话包括语前、语中、语后三部分。理解会话含义特征的关键是会话意图。隐藏性是会话含义的最重要的特征。我们可以把列文森的会话含义三原则优化为两个原则信息原则和方式原则。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问题为导向,探讨了级差会话隐涵4个令人棘手的问题,分别是:级差会话隐涵是规约隐涵还是非规约隐涵?级差会话隐涵所隐涵的内容究竟是什么?不具有蕴涵关系的级差能产生级差会话隐涵吗? Horn级差中的词语出现在句子的不同位置能否产生相同的级差会话隐涵?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认为,级差会话隐涵是非规约隐涵;从内容看级差会话隐涵可分为确定的和不确定的两种,确定的级差会话隐涵为:K?ψ,不确定的级差会话隐涵为:?Kψ?;级差会话隐涵必须要求包含相关词语的语句具有直接的或间接的蕴涵关系(也可是弱蕴涵关系); Horn级差中的词语如出现在句子的不同位置有时会出现“Horn级差逆转现象”,产生不同的级差会话隐涵。  相似文献   

7.
文学批评学是实践性针对性很强的学科,不能没有一些大家公认的批评原则和内在尺度.但自从不提"文学批评标准"以来,文学批评的尺度和原则一直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为了加强文学批评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本文提出应以历史理性、人文关怀和审美升华作为文学批评的三大原则,并对它们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以及在应用时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做了必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0.1967年,美国哲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的格赖斯教授一石激起千层浪——他在哈佛大学作了一次题为“逻辑与会话”的演讲.他在这次演讲中阐述了会话“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许多学者认为这对语用学研究是一大促进.格赖斯的理论首先说明从会话中可以归纳出什么样的原则或准则,然后说明言者/听者是如何利用原则或准则来传递/理解会话信息的.1992年10月由复旦大学  相似文献   

9.
美国哲学家格莱斯(Grice)提出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并指出合作原则及其四个准则的遵守是对话顺利进行的一种理想模式.但是违反合作原则并不一定就会造成交流上的障碍,有时故意违反这些准则则会达到特定的目的和效果,产生特殊的会话含义和语用意义.在此运用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以小说《呼啸山庄》为例,从违反合作原则剖析小说典型人物对话中所包含的会话含义及特殊的语用意义,以期更好地赏析小说.  相似文献   

10.
文学批评史研究,应当坚持"历史化"原则.所谓"历史化"原则,是指在具体的文学批评史研究当中,将批评史文献文本的意义阐发与对其生成语境的分析、考查相结合,将批评史研究与当下的文学理论建设相结合.只有坚持了"历史化"原则,文学批评史研究才能够真正地进入历史、还原历史,也才能够使历史进入到当下,从而使研究行为本身进入历史、建构历史.与文学批评史研究的这一"历史化"要求相反,我国的文学批评史研究则长期存在着"非历史化"的现象,其影响之广、危害之大,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论当代中国的文化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批评在当代中国的出现,既来自于文艺学与美学学科知识更新的要求,更源于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本土社会与文化现实的挑战,无疑是文化批评历史性出场的根本性原因。文化批评是文学批评的内部成员,它与审美批评具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旨趣。它们可以相互补偿,却没有高下之别。文化批评不是审美批评,也不同于庸俗社会学批评。就文化批评与文学自主性的关系而言,文学的自主性可以从两个不同的层面上来加以理解:一个是制度建构的层面,一个是观念与方法的层面。作为现代性制度建构的文学场的自主性和作为文学观念与文学批评方法的自主性理论并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周静 《浙江社会科学》2012,(7):146-150,160
目前的网络文学评论面临如何纳入现代文学理论框架的难局:职业读者没法启用惯常的文本批评方法;媒介要素对网络文学流通的作用远大于作品生产,媒介批评在市场供需原则之外无所建树;大众趣味相当程度上折射了当代市民社会的多元与混杂,专属的标准审美体系的引领作用日益式微。网络文学批评需要借助媒介批评带来新方法,通过市场原则下的文学制作人角色带来新任务,认同大众趣味的混杂不是降低文学的品格,而是将文学拉到更现实、更接近读写真相的新位置。在表达复杂的当代经验这个目标上,网络文学批评和传统职业文学批评及当代文学创作的努力是贯通的。  相似文献   

13.
夏洁 《学术探索》2006,10(5):104-10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与作用正逐步缩小,在文学的天地中文学批评越来越走向边缘,文学批评家地位的失落,文学批评在理论界地位的不断萎缩,使文学批评陷入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本文旨就文学批评在新时期的困境,以及困境中的批评家如何作为而提出。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是作者刘勰"弥伦群言",广泛汲取了在其之前影响中国写作思想的几乎所有的思想资源,立足于创作实际,建构出的体系严密、思想完备、集大成式的文论著作.从作者的写作动机到立论的逻辑起点,从对基本写作思想的表达到对具体写作观点的陈述,<文心雕龙>都渗透着鲜明的民族精神,真实、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独特的写作观念和写作经验,为我们今天在新形势下建构现代的民族文论体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典性文本.  相似文献   

15.
1990年代,批评家吴炫等人提出的"第三种批评"体现出当代文学批评理论与批评实践中逐渐凸显的集体原创性焦虑。"第三种批评"理论是当代文学批评自我怀疑、自我质询和自我反思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是已经取得独立身份、具有现代理论品格的文学批评自身迸发出的原创冲动。这一批评话语更多的提供了一种话语策略,一种原创姿态,而其本身存在着诸多问题,辨析与反思这些问题对于认识理论原创的困惑,对于当代文学批评原创思考及可能的解决路径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弗莱的"文学批评重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诺思洛普@弗莱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原型批评上.从文学批评重构的角度分析,弗莱在西方文论史上的重要贡献表现在一、文学批评应是关于文学的理论,而不是创作的附庸,批评是关于文学的系统知识,具有主体性独立地位;二、批评应建构在关怀与自由、向心与离心的张力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新批评"及文献式批评的偏失.我国文化诗学建设应从中受到启发,力争在文学的内部与外部、自律与他律中取得协调,才能成为当代一种新的、科学的文学阐释系统.  相似文献   

17.
陶水平 《社会科学》2006,(10):155-161
文化诗学是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思潮和批评流派,已然成为当今西方批评界的一种显学。作为正宗的当代美国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模式,文化诗学具有一定的学术原创性。当代美国文化诗学以其学术开拓性、创新性和前沿性显示出自身特有的学术魅力,越来越受到我国当代文论和批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马建辉 《云梦学刊》2011,32(3):16-19
学术论争是推进学术研究的必要路径,当前文论界的学术论争就带给我们许多有益启示:一是对马克思文本诠释的多向度发展应加以引导,二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难度与困境亟须缓释,三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要走向精致化,四是要对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解释学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新风具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不仅言之有物,富有锋芒,而且深刻地把握了批评对象的实质;二是既有鲜活的审美感悟,也有理论深度,是批评与理论的有机结合;三是追求真理,反对和抵制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的主观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