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中山在论著和讲演中多次提到“大同”,他还亲笔写了《礼运》中有关“大同”的词句.孙中山论述的“大同”,和传统儒家“大同”有何关联.和他同时代写有《大同书》的康有为所言“大同”有无异同?本文准备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孔子研究》1988年第2期载刘雨涛同志的《秦与华夏文化》一文(以下简称《刘文》)重申了蒙文通先生之说,认为秦乃非华夏之裔的西戎民族,秦文化是与华夏文化“不两立”的西戎文化,由于秦入主中原的结果,造成了华夏的夷化和华夏文化的“大质变”,使法家学说即源于西北民族的狄之教在中国建立了统治地位,从而才导致了尧舜至孔孟时代形成的富有民主性和人民性的华夏文化的中断,形成了秦汉以后的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及为之服务的一系列上层建筑。而宋明理学家之所以提出复兴孔孟儒学,正是为了复兴和发扬尧舜至孔孟时代富有民主性和人民性的华夏文化。显然,上述观点不仅涉及了如何认识秦的民族和文化及其历史影响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了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如秦汉以后居于中国文化主导地位的是不是华夏文化?秦汉以后绝对君主专制主义的思想文化渊源?如何认识和估价孔孟儒学的民主性和人民性?以及如何认识宋明理学复兴孔孟儒学的意义等,因此有必要加以认真讨论。  相似文献   

3.
杜牧的党属关系究竟如何?对此学术界仍有很大分歧。大多数人把杜牧划属牛党;张采田则认为他只是“右牛党者”;清代王士祯更为他鸣不平说:“党牛怨李君何与?青史千秋有至公”;目前仍有人提出杜牧是“非牛非李”的超然人物的论点。我们认为对这一分歧问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也认为仅仅满足于党属的结论是很不够的,还应该  相似文献   

4.
成人高等教育在经历了八五年的生源高峰期后,近二、三年来,正面临生源“滑坡”的严重局面.成人高等教育生源为何“滑坡”?有何解决的办法等等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5.
风雅正变是《毛诗序》提出的重要诗学理论.朱自清在《诗言志辨·正变》中认为,风雅正变说是受六气正变的分别和天象正变理论的影响,尤其是受到刘向《洪范·五行传》、《汉书·五行志》 “诗妖说”的直接影响.此说值得商榷.孔孟关于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论述,应该是风雅正变说的直接理论源头.孔孟倡导权变的思想方法,春秋公羊学家继孔孟之后提出了经权、常变范畴,用来评价春秋时期正常事件和非常事件.《毛诗序》吸收了春秋公羊学的经权、常变概念,以此来解说《诗经》中的美刺现象.《毛诗序》所说的正风、正雅,相当于董仲舒所说的“常辞”、“经礼”;《毛诗序》所说的变风、变雅,相当于董仲舒所说的“应变”、“知权”;变风、变雅的“发乎情,止乎礼义”,相当于董仲舒所说的“在可以然之域”;《毛诗序》的“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略似公羊家所说的“有善”.风雅正变理论合理地解释了《诗经》中一百多首刺诗现象,从理论上解决了在封建专制的历史条件下诗歌如何履行批判现实政治使命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 孔子之门,有同有异,论者古今不绝.近人赵纪彬在其《论语新探》(以下简称《新探》)第三版专列章节,分别以《先进异同考》和《后进异同考》为题,“考定孔门自始即有路线分歧与学派对立”. 孔门弟子有何异同?异同是如何表现的?同者为孔门增加了什么?异者在根本问题上是否与孔子形成对立?这里仅就《新探》所论“先进弟子”的几个主要人物做些具体分析. 一、关于子贡  相似文献   

7.
南京政府时期,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面临着来自中国共产党的挑战以及来自东邻日本的侵略,“剿共”与“抗日”如何均衡进行成为国民政府的最大课题.对此两问题均有过深入研究的戴季陶,在极力抑制共产党发展的同时,亦参与了国民政府的对日决策,其日本观在现实政治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然而,在中日战争日益恶化,国共两党由对立转向合作,继而又走向殊死之争的过程中,戴季陶与日本保持何种关系?其日本观有何特征?此与其对共产党的认识有何关系?理论根据源于何处?本稿欲就此进行探讨,期以探明戴季陶日本观的真正用意.  相似文献   

8.
荀子分析、批判先秦哲学,提出“隆礼”和“法后王”,在孔孟基础上前进了一步;主张性恶说,认为道德规范和礼义制度是后天的,并非与生俱来的;认为天地自然界是物质的,主张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和控制自然,形成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人的形体先于精神活动,提出耳目等器官获得的认识和使“心”保持“虚壹而静”两个认识层次,形成唯物主义认识论.荀子哲学观奠定了战国时期建立统一封建专制政权的理论基础,对后世哲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杨树森 《东岳论丛》2001,22(2):78-82
义利关系与社会财富分配直接相关 ,在社会生产关系转型时期总是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我国学术界多认为“孔孟主张义利对立 ,尚义排利” ,这是对孔孟极大的误解。从孔孟的言论和行动看 ,他们“重义而不轻利” ,“尚义而不排利”。儒家义利观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经过了两次蜕变 ,这是孔孟义利观被误解的主要原因。为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义利观 ,必须区分儒家义利观的精华和糟粕 ,批判地继承孔孟义利观中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0.
项羽是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朱熹从“心术”入手,对项羽进行了客观分析,他认为项羽有盖世之气,这是他能成就霸业的原因.但项羽不能养浩然之气,最终只是匹夫之勇,这也是其最终落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自从李瑞环同志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提出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以来,正面宣传问题已引起了广大新闻工作者和全党、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究竟什么是正面宣传?怎样理解“正面宣传为主”?正面宣传为主有何现实意义?怎样搞好正面宣传?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深入加以探讨。本文拟就有关对正面宣传的理解和意义、做法,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孔孟儒学与现代家族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家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许多不足,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以西方管理理念为基础还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来架构自己的文化体系。本文认为家族企业文化建设应立足于孔孟儒学合理的思想成分基础之上并用现代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予以提升,其中的契合点即孔孟儒学“仁”和“礼”这两个思想体系。其中“仁”对应的是理念体系方面,“礼”对应的是制度体系方面。孔孟儒学对现代家族企业文化建设有较为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闪电法”,也称“突袭法”,是在学生毫无思想准备或精神警觉的情况下所作的一种突发式测试.目前,无论在我国中、小学,还是大专院校中,这种测试均屡见不鲜.其实质究竟是什么?它到底有何利与弊?就此,本文拟从如下几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孔孟的“中庸之道”,在“四人帮”所掀起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曾经成为“箭垛”,受到过铺天盖地的批判。其实,当时所批判的以《中庸》一书为主要靶子的“中庸之道”,和孔子宣扬的“中庸”思想有联系,但并不是一回事。现在需要认真思考一下:什么是“中庸之道”?孔子的“中庸”思想与儒家后学传播的《中庸》有什么不同?怎样评价孔子的“中庸”思想?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不会是没有意义的。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意思是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应该说是最高的了。可  相似文献   

15.
传世典籍多见“太一”一词,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中更有珍贵的道家佚文《太一生水》篇.那么,“太一”一词到底何时开始出现?它有什么内涵?后来又有何演变?考察典籍可知,“太一”出现的时间在春秋末期或战国早期,是老子开创的哲学概念,其最初的意义为:物体形之大者和时间之最初者,为万物之终极起源.首论“太一”思想的《太一生水》赋予了“太一”至上性和绝对性,“太一”因此而被后世附会为神名,后又因神名而附会为星名.而将“太一”作为避兵祈福神始于西汉早期汉文帝时期.  相似文献   

16.
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由来已久;以“天府之国”赞誉四川,至今犹然。可是,四川为何会被称为“天府之国”?我们祖先开创天府盛业的往事,对今天振兴四川的奋斗又有何启示?这些问题尚未见有较全面的论述。今不揣浅陋,草成此文,冀图就以上问题抛砖引玉,也为关心四川地方史及四川建设的同志们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7.
“何+事”的形式出现在唐人诗句中更为普遍.如《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七至卷一百五十一所录刘长卿诗五百零八首,其中有十九次出现“何事”,其用法亦较六朝更富于变化.通过对“何+事”在唐人诗句中用法的考查,笔者感到的确可以找到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试分述如下:一、表示“缘何”、“为什么”语义的“何+事”.如果我们把视点聚集到用作“缘何”、“为什么”语义的“何+事”的来源上,就会发现一些新鲜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 《管子》一书在先秦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主要反映的是黄老学派与法家的思想(其中也渗有阴阳家、兵家等思想),各篇虽非出自一人之手,但其哲学思想却是基本上前后一致的。本文不拟全面探讨《管子》的哲学观点,只就它的方法论思想,作一简要评述。(一) 先秦哲学发展到战国中期,已开始对思想方法及其基本原则作比较自觉的反思,《管子》书即反映了这一特点。正是在对方法论的反思中,《管子》作者提出了“心术”的基本原则:“实、诚、厚、施、度、恕,心术也。”(《七法》,以下凡引《管子》,只注篇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孔孟二人的阶级属性,近几年来,流行着这样一种意见:孔子是“奴隶主阶级的改良派”,而孟子则是“代表由奴隶主贵族转化而来的封建地主阶级”;他们的思想“不一样”,应当把孔孟二人“各从其时代特征、思想实质区别开来”。我们认为,这种论断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相似文献   

20.
国际政治中的重要理论如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均对“制衡”与“追随”进行过深入的探讨.自威斯特法利亚体系诞生以来,历史上的许多国家在合纵连横中,均采取过“制衡”和“追随”的战略以维护本国安全.如果具体到国家行为,其追随的意图何在、追随的方式有何特点、追随结果和影响怎样?对“追随”理论的理解,不仅依赖既有的文本,而且还需要解读这些文本的“概念透镜”.本文旨在对“追随”理论进行探讨,围绕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即国家采取追随政策的原因、方式、影响和效果,使我们对安全研究和国际政治研究中的这个核心议题有清晰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