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计 《学术交流》2007,(9):170-172
中国古琴音乐文化是最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的文人音乐文化,它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审美思想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它是以儒家"乐教"与道家"道学"为首出的音乐教育思想,讲究"中正平和"的大雅之音,强调"温柔敦厚"的高雅之风,主要培养人的文化底蕴和气质,重视人品教育,提高"大音希声"与"物我两忘"的音乐审美情趣。在现代音乐教育中,由于中国音乐文化主体的错位,使我们不得不对古琴音乐文化的继承而担忧。古琴音乐文化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华,是最值得传承的文化思想。古琴音乐文化的传承,能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文化品位,能修炼学生的品格情操,能促进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使传统音乐更具有生命力。因此,重视古琴音乐文化的传承,是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李波 《创新》2018,(2):80-86
先秦儒家的乐论思想最为丰富,而作为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音乐批评思想的丰富性则更为显著.荀子对孔子雅郑音乐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完善了礼乐治世的儒家音乐观念,而他对墨子"非乐"思想的针对性批判则进一步凸显了儒家乐教的文化价值与意义.特别是荀子在一定程度上注意从音乐本身的角度对音乐体裁、经典音乐作品和音乐风格以及现实音乐生活进行批评等更显示出了先秦音乐批评的发展.经过后世儒家特别是汉儒的大力推崇,荀子音乐批评思想影响深远,奠定了中国传统音乐批评的基本样态.  相似文献   

3.
王嘉 《学术交流》2003,3(6):126-129
在中西音乐文化性格冲突之表象背后 ,西方基督教意识形态内涵与中国社会传统人文精神施于彼此音乐文化思想模式的内在影响不容忽视 ,同时在中西社会主体对音乐文化创造接受与认同类型的内在分歧中 ,宗教意识也具有深刻久远的意义 ,因而对于这种民族信仰层次的精神隔阂的分析把握 ,或许有助于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彼此理解、认同乃至相通 ,进而对音乐本体价值的审度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国内音乐理论界曾有过一起围绕音乐是否具备教化功能的小规模学术争论。纵观当代中国佛教音乐的理念与实践,其中通常都包含着比较明确的道德教育思想。由此,基于对红安天台寺这座汉传佛教寺院发展禅乐文化的田野调查,以那起争论的核心——音乐是否承载道德担保——为逻辑起点,从田野个案中僧人的"他者"眼光出发,将"天台禅乐"这一有所创新的佛教音乐样式同世俗音乐进行再比较,发现社会现代性语境下的当代中国佛教音乐表现出区别于世俗音乐的教化观念。禅乐在僧人自身修行和寺院对外弘法两个维度上同时发挥着重要作用,进而在释、俗两种社会文化语境之间架设起一座独特的交流之桥。  相似文献   

5.
论“中和”文化在中国钢琴音乐中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昌逵 《社科纵横》2009,(7):134-136
"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又是美学的范畴。就像西部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一样,中国的钢琴文化也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互映射的结果,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始终与西方钢琴音乐文化和睦相处,"中和"融合,"和而不同";在中西音乐文化融合选择的同时,中国钢琴音乐家始终清醒地保持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从文化的视野审视中国钢琴音乐,"中和"文化在中国钢琴音乐中的传承尤其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文化传播载体,既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语言,获得更直接的传播效果.但在跨文化传播的编码、解码过程中,中国音乐的编码系统并不为西方听众所熟悉,因而若曲目选择不当,或讲解时不擅于进行编码沟通,则西方听众有时难免会出现理解误区,认为其成就不如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蕴含的文化内涵则更少有人能心领神会.因此传播者必须注意两种文化编码体系的沟通,深入研究两种音乐在哲学内涵、审美观念、表现形式、主题内容、表演方式、乐器特点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牛文浩 《创新》2013,7(1):29-32,53,126
以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儒家以"天人合一"理念为核心,指出了"兼爱万物"的重要性,并最终形成了中庸式的生态实践观;道家则崇尚"万物一体、道法自然"的自然观,提出了"道生万物、尊道贵德"的伦理观,并最终以"自然无为"为指导来实践其生态思想;佛家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概括为"无我论"和"整体论",提出要"尊重生命,珍爱自然",就是要实现"普渡众生,境心清净"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克列姆辽夫是前苏联著名的音乐学家,他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品《音乐美学问题概论》在新中国建立初期被引进后,掀起了国内美学界对音乐美学这一概念的思考及对其思想的跟随。从前苏联革命背景可以看出,他的美学思想体现出对现实生活及政治生活的功能意义,我国的音乐美学思想深受其影响并在发展进程中起着刷新作用。克列姆辽夫音乐思想深受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唯物论的影响,强调现实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他深刻抨击汉斯利克的《论音乐的美》,认为音乐的最高范畴即为音乐形象,音乐思维则是音调因素与音乐逻辑的矛盾统一,推崇他律论思想。他认为音乐音调、音乐逻辑、音乐思维、音乐形象能够体现出民族性、阶级性、人民性、平易性、传统性,并提倡标题音乐。  相似文献   

9.
郭美清 《社科纵横》2013,(2):237-238
道教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是唯一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还吸收了外来宗教的有关内容,形成了包融广博、独放异彩的道教文化体系。鲁迅先生说:"中华文化的根底全在道教。"道教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而且对中华民族和社会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法智慧对现代社会也具有一定的意义。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不了解道教。  相似文献   

10.
李香仪 《生存》2020,(13):0113-0113
之所以要在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中逐步深化民族音乐教学,这是因为近些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民族荣辱感和国家使命感的认识也变得更加深刻了,在国外的一些学校中都已经开设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学习课程,而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国人,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呢,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不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是丰富现有音乐教学体制的重要之举,同样也是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更加灿烂辉煌的音乐明天的有效措施。民族音乐来自于民族、人民,是代表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艺术瑰宝,故,在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中做好民族音乐教学工作十分重要。本文立足教学实际,探讨了高中音乐教师应当如何更好的进行民族音乐教学工作,以期为广大高中音乐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晓如 《唐都学刊》2012,28(4):81-83
宋代是音乐创作及表演中心转向民间、民间音乐表现活跃的转型时期,表现为音乐发展的雅俗共赏趋势,宫廷音乐活动的民间化趋势,民间音乐活动的商业化、专业化与形式多样化发展趋势,城市市民成为音乐消费的主体,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我国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协同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扶持.因此,将民族音乐、流行音乐、民俗民间音乐引进并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让当代青少年学生更为全面、更为直接地接触中国社会音乐文化,感受其博大精深,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深厚社会音乐文化底蕴的优秀人才,有利于弘扬和发展社会音乐文化,更快地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晓如 《唐都学刊》2011,27(2):78-81
宋代是音乐创作及表演中心转向民间、民间音乐表现活跃的转型时期,表现在内容上贴近百姓生活,参与表演者阶层广泛,演艺场所层次多元化,民间创作形式丰富,引起文人士大夫的关注,城市市民成为音乐消费的主体,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音乐架构与框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卫东 《唐都学刊》2003,19(3):63-64
音乐语言的架构与框架是从其组织、结构、格式以及传统意义上的规范和作法来反映音乐本身。因此,从音乐的框架或架构去认识音乐,应当说是一个好的着眼点。从符号美学的角度看,音乐语言表现其内容和意义的方法与普通语言基本相同,即用音乐音调为声音符号(能指)通过音乐逻辑的规范实现音乐形象(所指)来表现音乐的内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方光耀 《阅江学刊》2012,4(3):126-133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时代性表明,对民族音乐艺术“世界历史性”存在的多重化现状进行辩证的、系统的哲学思考是必要的。这是一个涉及到如何系统认识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在“世界历史性”时代存活状态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的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立芝 《唐都学刊》2002,18(3):126-128
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新世纪的中国民族音乐教育 ,应与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世界音乐教育发展趋势相协调 ,通过在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中树立以民族音乐为本的观念 ,在教育思想、教育的生态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建立完整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三礼图籍考     
李小成 《唐都学刊》2012,28(1):80-83
我们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以礼乐文化为核心的,那么,关于礼的典籍自然很多,而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插图本的礼书。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没有礼图文献方面的记载,至《隋书·经籍志》才有收录。此后,三礼图籍的文献记载绵延不绝,至清尤盛,其间存佚情况,梳理条贯,为礼学研究提供另一方面的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渊源,和谐思想、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道德观念都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但它们不仅仅是一种继承,还是结合当今时代特点的一种发展与创新。社会主义和谐理念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爱国主义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创新精神蕴含了新的理念;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了优秀传统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厘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基础上,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陈维昭 《求是学刊》2007,34(6):118-123
本文从宫廷文化的角度讨论自上古至先秦这一时期的"乐"的诸形态与戏曲的关系。"乐"有两大义项:乐舞与娱乐。这两者共同构成一个"乐"的文化生态,戏曲的舞台形态就在这个文化生态中产生它的雏形。  相似文献   

20.
卫亚浩 《唐都学刊》2011,27(5):102-105
教坊是赵宋王朝最重要的俗乐机构,北宋教坊覆灭于靖康二年(1127)。随着北宋政权的灭亡,教坊的主体——教坊乐人以各种方式大量损失,其方式大约有三种:一是在宋金战争中获罪,或被处死,或叛归金人;二是宋金战争前后,背井离乡,流落四方;三是被攻陷汴京的金军劫往金国。教坊乐人的流散一方面使宋代音乐文化的发展遭到了重大挫折;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教坊音乐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