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拍案惊奇》中很多词语的词义在现代汉语中发生了变化。在以义位为研究单位的基础上,可以看出一些词语在义域的改变方面,出现了组合能力下降,搭配方式消失的现象;在义位的消失方面,出现了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虚词性义位的消失现象;在词义的派生方面,有着词义的引申、虚化等变化。  相似文献   

2.
关于词义古今演变中词的义项增加和减少的问题,语言学界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看法,即认为词汇中这种词义的古今变化有一个总的趋势,就是词的义项不断增多。例如有的说:“在语汇的发展过程中,词语的义项有增有减,……从总的趋势来看,是义项的不断增多”。①再如有的说:“词义演变的三种结果(引者按,指词义的扩大、缩小  相似文献   

3.
词例是几个词语共有的相同的词义组合关系和演变轨迹,词例求义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诂方法,特别是在词语考释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它有助于发现和求证未知词义;可以为"孤证立说"提供可信的依据;还可以补充或纠正辞书对一些词条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大连话有一些特色词语,在人们口语交流中使用频率极高,如歹饭、赖塞、徐儿等。但是由于语音的变化,词义的变化,人们多不知其所以然。考释方言词语方法主要是探源和比较。探源是从古籍中寻求词语的源头和书证。考察发掘每一词语的源流演变。这是纵向的研究;比较是方言词语同普通话或方言间相关词语的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知道词义发展的异同。这是横向的研究。此外,还可结合地域文化角度研究词汇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5.
“马”与“狗”的谐音示虚趣难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隐实示虚、设难成趣是一种造词方法,所造词语有的是系列性群体,同一虚假用字会隐蔽多种不同的真实理据,同一趣难词形,在不同方言的词义会差别很大。在一种方言内或几种方言间,可以有词形类似的一组同义词,词的群体反映这种方法的共性和强势。同一词义,有的方言用虚假词形,有的则不用。“马”和“狗”多种谐音的多量词语可作为论证。  相似文献   

6.
汉语中的某些词由于词语的简缩使用而获得原本没有的义项,也就是说词语的简缩使用有时会导致词义的衍生。笔者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简缩衍生词义的情况进行了穷尽性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现代汉语中词语简缩衍生词义的内涵、过程、规律以及原因等,认为词语简缩也是词义衍生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德汉两种文字在意义范围和使用习惯上差别很大,有的词语可同时译成不同的汉语,有的在汉语中还很难找到对应的词。因此,对德语字词进行汉译,合理选择词义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翻译时必须根据词在句子中的作用,上下文的联系,以及在不同语境的应用上,判断出词的确切含义,选出最恰当的汉语词语把它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8.
训诂锥指     
古书当中的词语,其意义有的与现代汉语相同,有的根本不同,而有的古今意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读书过程中我们感到,最易被今人误解、误读从而误注的是第三种情况。人们往往以今度古,或以讹传讹,或指鹿为马,这都给传承古代优秀文化、探讨古人思想造成不利。选取常见古籍中部分较为典型的词语为例,运用训诂学基本方法加以解释辨正,一方面观察词义演变过程;另一方面分析误解原因。  相似文献   

9.
将中古汉语词语“貌哨”、“帀帀”、“空”纳入从东汉到宋的整个语料背景中考察,可知“貌哨”不是一般理解的描写容貌的词,而是表示态度的形容词;“帀帀”的词义不是“形容水沸腾的样子”,而是“密集”的意思;“空”在中古时期具有“单一,素的”的词义。之所以误释,是因为这些词语的词义发生了虚化,所以在确定其词义时,就不能仅仅满足于考察上下文,还要结合词语本身的演变轨迹,通过词义系统去求证。  相似文献   

10.
试论汉语词语的形象色彩及其表达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语的形象色彩是词语指称的对象在人们意识中生动具体的反映。在现代汉语词汇中,产生形象色彩的词语类型有着自身的聚合规律:它或来自词或成语的生动的内部结构形式;或来自某些拟声词或描摹性的形容词。在语言运用中,词义的形象色彩对增强词义的明晰性,构筑丰富的同义关系,强化语言的表现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加强对词语形象色彩的认识和研究,并进一步完善词语的释义。  相似文献   

11.
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语言的结构规则看,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也是语言这个庞大系统赖以生存的支柱。从语言的社会功能角度看,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往往显得最为突出,涉及面也最为广泛。试图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出发,从比较中英词汇的文化内涵入手,通过对比,反映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且对词汇文化教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 ,变化之一是大量新词汇的涌现 ,其中包括旧词语新用现象和因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新词汇等。这些词汇的构成方法有以下几种 :缩略法 ,由一句话或短语中每个词的首字母缩写而成 ;结合法 ,由旧有的单词或单词的一部分重新组合而成 ;添义法 ,旧有单词词形保持不变 ,增添新的含义 ;引申法 ,词形保持不变 ,词义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引申。  相似文献   

13.
词汇量是制约众多外语学习者向深层次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众多外语学习者在阅读或交际过程中在遇到生词时往往采取多种策略从而达到篇章理解的目的。猜测词义是词汇学习的一项有效而直观的方法之一。在猜词过程中,学习者可通过多种策略达到猜词成功的目的,语境化是重要手段之一。语境是语言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任何语言的理解都无法脱离语境。通过文章中的列举分析,可得出语境可大致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二者共同作用于词义的理解。本文通过定量分析法分析了猜词过程中各种策略的使用情况及其与猜词成功率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探讨了语境在中国外语学习者猜测词义的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最后对外语学习者提出词汇学习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说"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爆”是当代粤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构成的词语极具方言特色,在粤语区书面语和言语交际中被广泛使用。通过对“爆”在当代使用情况的跟踪考察,结合广州方言文献资料进行参证分析,结果表明:“爆”的意义和用法在当代广州方言里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构成的方言新词语有些还进入了普通话的词汇系统,表现出方言与民族共同语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现代凉山彝语中"sinip"一词与现代汉语中的"和"一样都是表并列关系的虚词,没有具体的意义,不能单独使用,但不论是彝语还是汉语,这两个词又都非常重要,一旦与其它词或词组结合后,就产生语法意义。本文将举例说明现代凉山彝语中"sinip"一词不同于现代汉语中"和"的几种语法意义,即"sinip"除了我们平常了解的跟汉语"和"一样可以作连词外,还可以作结构助词,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作介词。  相似文献   

16.
单词是基本的语言单位。词汇含义和语法形式是单词的两个典型特征。要想生动、形象地运用单词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本文以俄语中最常使用的动词为例 ,对如何使一个单词的词汇含义与语法形式保持协调一致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7.
对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汉语在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方面均具有不同于母语的特点,一些词语经常被学习者混淆,导致偏误。依据混淆的原因可将易混词语分为音混词语、形混词语、义混词语和用混词语四类。不同类型的易混词语均有其混淆的症结,只有针对根本原因加以分析,辩证施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矛盾表达与逻辑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的符号与意义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单一、固定的关系,矛盾表达正是运用语言形式上对逻辑规律的违反与接受者在心理结构和深层语义上的复归,使处于矛盾关系的同一词语或词义对立的不同词语产生语义上的分解、融合或转化,从而取得言语变异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而词汇的真实意义和用法需要通过其典型搭配得以揭示。在语言课堂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典型搭配检索功能来开展词汇教学活动,帮助指导学习者掌握词汇的语境意义,从而在语言产出方面最大程度接近本族语者的语言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