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需求的转移函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筑了货币需求的转移函数模型,实证检验表明与我国的实际情况较为符合;结果显示证券市场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相反,通常认为不存在的利率杠杆作用得到证实,只是因为跷跷板作用而被掩盖;应该尽快实现利率市场化,并且启动证券市场的作用机制,以利于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Chow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加入WTO后的规则要求,使中国金融市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为研究货币需求函数结构是否相应地发生了变化,选取了1994-2006年第二季度的季度数据以1998年为转折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1998年前后两个时期的货币需求函数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长期和短期货币需求函数进行经验检验.  相似文献   

4.
王新华 《统计研究》2011,28(12):49-54
 本文深入研究了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并结合1998年以来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变化情况,利用1998-2010年的经济金融季度时序数据构建了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协整模型。根据中国货币需求函数模型和货币缺口的波动情况,本文还深入分析了1998年以来影响中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及其内在原因,揭示了中国在不同阶段的货币供需状况。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1993-2004年的季度数据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采用Pesaran et al.(2001)提出的边限检验方法建立实际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和汇率的长期稳定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于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各方面因素,确定货币需求函数,探究我国现阶段国情下货币需求与其影响因素之间长期稳定的关系,对于指导、推测中国金融改革中货币政策的实践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以中国货币需求为研究对象,运用现有的货币需求理论,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考虑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些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对我国的货币需求模型的影响,探讨分析我国货币需求的稳定性,建立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模型,并得出简单的结论,旨在为中国的货币需求的研究提供一些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认识我们的货币(一)货币及其功能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其基本功能一般认为有如下四个方面:一是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等价物的标志功能,二是作为财富储藏手段的功能,三是作为核算单位的计价功能,四是作为延期支付手段的信用功能。在货币的这四种功能中,最主要的功能是作为交易媒介的功能,其他功能都可以被看作是这一功能的延伸。  相似文献   

8.
陈涛 《统计与决策》2007,(14):115-116
本文依据货币需求理论,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为解释变量建立货币需求函数,并对其进行协整分析,完善了已有的货币需求函数的框架。并得出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导向是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的需求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利率以及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与股市市值之间不具有协整关系;在短期,货币需求存在向长期均衡水平调整的动态机制,但调整速度较慢;短期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不理想,这增加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  相似文献   

10.
肖卫国  袁威 《统计研究》2011,28(1):54-58
 货币需求分析对于货币政策制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STR模型对1996-2008年期间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非线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确实存在非线性特征,进而反映了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非对称性以及中国“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当价格和实际国民收入作为货币当局控制变量时,中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存在4个季度的产出时滞和4个季度的价格时滞。  相似文献   

11.
王清涛 《统计与决策》2008,(11):163-164
文章从我国现阶段宏观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这一解释变量,利用局部调整模式,建立我国现阶段的货币需求模型。  相似文献   

12.
文章建立起局部调整的货币需求模型,采用2001~2007年的季度数据,对影响货币需求的四大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选定解释变量均对M1有显著影响,其中M1与国内生产总值、利率以及通胀率、国债发行量均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货币供应量依然是较稳定的中介目标,但应逐步由单一货币供应量向包括利率、通货膨胀率在内的指标转化.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允许存在结构性突变的单位根检验及基于ARDL模型的协整分析方法,对转型期中国的货币需求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实际的货币需求量、实际国民收入、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实际货币需求依赖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化,表明交易需求是实际货币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率对实际货币需求的长期影响比较显著,但影响幅度较小;通货膨胀率对货币需求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出现的新变化,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对中国1990~2002年期间的长期货币需求函数进行回归分析,并建立二阶ECM模型分析了短期货币需求函数.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化进程仍在进行,但趋势已经减缓;物价水平同货币需求成反方向变动,居民部门存在着货币幻觉.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1996~2006年间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实际货币余额M1、M2与实际GDP、实际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具有协整关系,与股市市值不具有协整关系;从短期看,货币需求存在向均衡水平调整的动态机制,但调整速度较慢。文章对这些结论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模型的拓展,采用Johansen的协整方法检验本币需求与本外币货币资产收益率差、本币货币资产与本币非货币资产收益率差、制度变量、汇率及规模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建立我国货币反替代模型.研究表明:货币反替代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人民币稳定及日益开放的国内市场等因素引起的.对于货币反替代的影响,当前形势下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长期货币需求关系的结构突变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SupF、MeanF和Lc统计量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M1和M2的需求函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都发生了结构变化,因而,考虑到目前的数据可得性,应该避免使用年度数据对中国货币需求函数进行分析,现有文献中基于年度数据得到的相关结论也需要进一步的检验.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购买时间模型的理论框架下推导了开放经济下的货币需求模型,并采用1996~2007年的季度数据,基于SVECM方法估计了我国的包含汇率预期和外国利率变量的货币需求函数。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体现了货币余额与相关经济变量间的随机性协整关系;货币余额的动态调整受到汇率预期的显著影响,人民币预期贬值将减少我国的货币需求;外国利率变动对我国货币余额的影响不显著;经济的开放性总体上对我国货币需求产生有限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含实体与虚拟经济对货币供给影响机制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探析中国货币供给是内生的抑或是外生的,并重点研究了货币需求冲击和投机性冲击对整个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货币需求冲击和投机性冲击对货币供给波动有较大影响,进而对通货膨胀产生显著作用,因此加强公众预期的引导和管理,从而减弱货币需求冲击和投机性冲击的效应,对于中国防范和遏制通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80-2005年31个省区的时空数据,分析了中国水泥消费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地域需求模型,结果发现:25年来中国水泥消费量随着人口和人均GDP的增长而呈同步增长态势,水泥消费总量是人口总量与人均GDP及固定资产投资的Cobb-Douglas函数,水泥消费量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呈双对数关系;依据1996年、2000年、2005年三个时段截面数据的分析,发现31个省区水泥消费量与人口总量、人均GDP(或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具有Cobb-Douglas函数双因素驱动特征,给出了3个时段的模拟结果,并进行了有关弹性特征的分析,为中国水泥生产和地区布局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