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夜郎”语源新探覃晓航(中央民族大学三系)“夜郎”之名,众人皆知。汉武帝时曾遣使至夜郎,夜郎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于是,便铸成了“夜郎自大”的成语。随着此成语的广泛流行,“夜郎”之名遂遐尔闻名。然而,却极少有人知晓“夜郎”一词所负载的语义,因为历代...  相似文献   

2.
夜郎已不知何处去了,此地空余夜郎谷。在茫茫苍苍荆棘密布的湘西南边陲楔进云贵高原东部的边缘地带,人烟稀少,据说这里便是流传甚广当年不知天高地厚自以为是的“夜郎”固步自封的领地。这个西南小国的霸主,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那句“汉孰与我大”的疑问,被当成了笑料,在他身后2000年的时间里一直在中原大地贻笑大方。汽车驶离湘西,进入贵州后,便是在高原上奔驰,两边的秧田、农舍和竹篱,都匐伏在脚下。不久,远远看见前方平地上有一条巨大的裂缝,蜿蜒而去,象一条巨蟒仓皇逃遁。车在裂缝边停住,往下一看,万丈深渊,令人天旋…  相似文献   

3.
浚泉 《民族论坛》2003,(9):42-43
《辞源》注:夜郎古县名。1、汉置,在今云南宜威县境。南朝梁大宝以后废。2、唐武德四年置,在今贵州石矸县西南,贞观元年废。3、唐贞观五年置,以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五代时废。北宋大观二年复置,宣和二年又废。另有资料云:贞观十八年在今贵州桐梓分置。还有资料表明:夜郎县在今贵州的平坝、安顺、镇宁。再有现今以出土文物为据,申报夜郎县的贵州赫章。诸多的古夜郎县地说法不一,但过去却很少有人问津。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抢注“夜郎”已为湘、黔、川、滇、桂,甚至更大范围的“大事”。那么,古夜郎县应被谁“注册”?笔者据手中现有的…  相似文献   

4.
汉句町四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句町的问题,很少引起学者的重视。近年来,西南民族学界和历史学界讨论夜郎问题,常提到句町,有的说句町是受夜郎控制的小邑;有的说是与夜郎毗邻的国家,①但都未介绍句町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要说明夜郎与句町的关系,不能仅从夜郎方面看,还必须弄清句町方面的情况。句町的材料虽少,却也反映了一些问题,加之解放以来的考古发现,就为探索句町情况提供了宝贵的材料。笔者根据现有资料,探求句町的位置,政治中心与势力范围,社会经济与青铜文化,句町与夜郎的关系等四个问题,抛砖引玉,深望学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5.
夜郎竹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时 《民族论坛》2003,(7):36-37
郎文化目前已成为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新课题。笔者近年来对湖南新晃夜郎竹文化进行了一番深层挖掘、整理,对千百年来广泛存在于新晃侗家人社会生活中的神秘的夜郎竹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这是一种极具神话性、崇尚性和神秘性的民族文化。一夜郎文化包括了“采集、渔猎、农耕”三大文化,竹文化是“渔猎”文化中的一个部分。人们统称为“竹文化”早在5000到1万年前左右就已产生。这种狭义的竹文化,只限于以竹来作为人类的生活用具,它并不能代表夜郎竹文化。夜郎竹文化产生在夜郎古国时期,即战国——秦汉(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38年…  相似文献   

6.
旷野游思     
一股异香袭来,我惊喜中立刻想到你颈上的花环.那是我用采自心灵深谷的鲜花扎制而成.那花环因你而有了异香.那就是你的异香.此刻,我再扎一只花环,却只能一瓣一瓣扯下,轻轻放进水里,让她们漂向江心,随山间晚霞的红云,流到澜沧江畔寨前.那时,正赶上你竹楼飘出一缕晚炊的青烟.哦,那通往江边的小路还是绿草蒙茸并且缀满亮晶晶的露珠儿吗?你去江中洗浴,还把筒裙纱衣挂在棕榈树  相似文献   

7.
三只斑鸠飞来,在一起觅食拣谷,两只小斑鸠抢谷嬉闹,惹得老斑鸠生了气,它教育小斑鸠要团结,最后愉快地一起飞走了。这是拉祜族舞蹈《斑鸠拣谷子》的基本情节,这些都是通过芦笙和芦笙舞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芦笙和芦笙舞,可以说是拉祜族文化的代表和象征。凡是拉祜族汉子,基本都会吹芦笙、跳芦笙舞,他们常常就是用芦笙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的。芦笙舞的舞蹈语汇非常丰富,种类也很多,有表现生产的,如点豆、种瓜、割谷、舂米等;有表现生活的,如喂鸡、喂猪、摆饭、拴牛等;有表现动物的,如公鸡打架、水牛斗角、斑鸠拣谷  相似文献   

8.
正新晃,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物产丰富,被誉为"湘西明珠"。尤其夜郎文化积淀深厚,民族风情绚丽多彩,被费孝通誉为"楚尾黔首夜郎根"。李白、王昌龄等历代文人墨客为此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这里山美。云贵高原余脉莽莽,群峦叠嶂,崇山峻岭在这里起伏不断,气势磅礴而各有雄姿,尤其是夜郎大峡谷鬼斧神刀的雄奇山峰,更加让人震撼。这里水也美。夜郎河谷的水清澈透明,全长24.8公里,由西向东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汇入绕流新晃县城的  相似文献   

9.
中原人口大量进入了匈奴地区,包括汉军士卒战败投降或开小差留居当地者、随军出塞转输辎重者、汉使及其随从,还有士卒妻妇等,李广利率七万、赵破奴率二万中原士卒先后全部降入匈奴,中原贫民亡入匈奴者更多,而其目的都是为了谋求生存。中原人在匈奴地区被任用为高级将领、统军征战,或被用来治楼藏谷,一些人还传播了风俗文化生产技术,很多人皆娶匈奴妻世代居住。匈奴方面并没有虐待中原人,更没有杀戮中原人口以为殉葬牺牲。匈汉双方的人民都没有把对方视为敌人。  相似文献   

10.
西汉帝国与匈奴之间的战争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并不仅仅只是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战争,更多的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在东方历史上的第一次激烈对撞。不过终汉武帝一朝,汉匈战争却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不但改变了匈奴的命运,更把西汉帝国拉入了一个无法走出的怪圈,并一直延续到了其被灭亡的最终。本文将立足于汉匈之间的政治关系,结合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不断萎缩的现实,论证汉匈战争性质改变的全过程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阿紫 《民族论坛》2011,(2):44-44
仡佬族是贵州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木地人"即土著居民。古代为白越的"俚""蜒"部落中的一支,魏普后称僚人,宋代朱铺的《溪蛮丛笑》中称为"仡佬",到了明代基本就定下来了,田汝成的《行边纪闻》中明确地说:"仡佬"一曰"僚"。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夜郎"解体后,僚人大量外迁,和汉、苗民族杂居,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理想的高度     
爬上云南省金平县城后面那个长满荆棘、杂树和飞机草的高坡,赵吉祥一屁股坐在泥泞的地上,就不肯起来了。先前,他还只是唉声叹气,泪花花在眼眶里滚动着,现在却顺着清秀的脸颊淌了下来。“我不去!我再也不走了!把行李驮回去吧!”把头埋在两只膝盖中间,呜呜地哭着。  相似文献   

13.
延边高等院校(包括延边大学,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工学院)二千多名师生員工从去年冬天起掀起了学習汉語文的热潮,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到目前已有85%以上的教員能基本上用汉語講課,90%以上的学生能用汉語笔記和进行課堂討論。延边大学自从1949年創立以来,一直用朝鮮語进行教学。这是党的民族平等政策的体現,对于發展朝鮮民族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在延边大学中,有些地方民族主义分子却鼓吹“民族語言純潔論”“民族形式神聖論”等謬論来排斥对汉語汉文的学習。当时在群众中有許多人对于学習汉語文的重要意义也缺乏認識,因此有不少师生就把汉語課当成可有可无的功  相似文献   

14.
正当车子穿过一座座青山,越过一道道山弯时,我们听到了瑶家汉子高吭嘹亮的山歌声:栽田如果不唱歌,田里就会稗子多,一兜禾苗一声歌,结出谷子千万箩。顺着歌声的方向望去,一个古色古香的村落就现身在我们的眼前,乍看,犹如一个静静的处子——群山紧紧地环抱着她,溪水亲切地围绕着她,也许是有了大山的依靠,又有了清水的滋润,才使得这个穿越300余年悠久岁月的古老村庄——辰溪县上蒲溪瑶族乡五保田村依然拥有这般迷人风采。  相似文献   

15.
殷周以来,国君既代表社稷,又主持宗庙的祭祀,掌握全国最高的祭祀祖先的场所,身为"天子"的君王成为天帝在人世间的代表,普天之下只有通过君王才能受到天帝的恩惠.民众于是失去了祭祀天帝、直接同天帝沟通的权力.为寻求精神寄托,民间祭祀就以"心理补偿"的方式大量出现.殷周以前所有的祭祀活动和殷周至汉之间的非宫廷祭典,以及汉以后的"庶民传统宗教"的所有祭祀,另外连同身处山势高峻、交通闭塞的古老民族的某一部落或某一支系一直沿氏民族社会的祭祀活动,为民间祭祀的分野.  相似文献   

16.
赫哲族源流新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说据《赫哲族社会历史调查》一书记载:(赫哲族)是金兀术的后裔.据说,早年金兀术和岳飞打仗,金兀术的人马兵败退到松花江边,准备乘木筏顺水而下.因为当时人马众多,前后队伍拖的很长,于是走在前面的人便在其所经过的地方插草把给走在后边的人指示方向(有人说插草把的地方是在三江口附近,草把上还插有鸡羽翎以示方向),前面的人原是将将草把指向东方的,可是它却被风吹成了朝南的方向.后边的人认为前面的人走向南边了,就在松花江南岸各处居住下来.这就是今天赫哲族人民的由来…….在其他的一些传说中,  相似文献   

17.
正千万年的武陵雪峰,千万年的悠悠氵舞水,孕育了神秘的夜郎文明。地处黔头楚尾的夜郎故地——湖南新晃,是一窖散发着千古幽香的美酒,是一曲生态和谐优美动听的旷世歌谣,是一本蕴古藏今翔实厚重的人文地理。且不说楚将庄蹻讨伐夜郎的嗒嗒马蹄和南方水上丝绸之路的古老驿站,仅仅就是散落在青山碧水之间天人合一的侗寨就会让你回味无穷。只要进入新晃侗乡,你会惊奇地发现,美丽的侗寨比比皆是。冲首村,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侗族村落。  相似文献   

18.
1984年秋,枫叶红遍万山。著名的湘西桑植县天子山风景区,接待了一位北京的“特殊游客”。他来这里已经两天了,没游一处景致,却把全部时间和精力,用到“观光”几万亩绿油油的小草上面。他用拐棍指着一望无际的绿草地,对州、县负责人说:“这儿只要略加改造,就可大养奶牛,让游客在饱眼福之时,还可以大饱口福。”这位六十多岁、鬓发花白的老者,就是无私援助湘西建设的北京部队后勤部高级畜牧兽医师张桂馥。  相似文献   

19.
正湖北恩施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两溪河村,位于著名的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七姊妹山核心区,因山羊溪和辽叶溪相汇于此而得名。全村684人,其中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80%,是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该村党支书、村委会主任张兴红,是一名朴实的侗族汉子,个头不高,却显精干。2011年竞选当上"村官"以来,他用务实、奉献、苦干的精神,为两溪河村开拓出了脱贫致富的路子,点燃了村民们追求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20.
阿苦有色  罗庆春 《民族学刊》2022,13(9):144-152, 168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直是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主流意识形态叙事的精神主脉和审美旨归。第十二届民族文学“骏马奖”获得者彝族作家吕翼的中篇小说《冤家的鞋子》和《马嘶》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彝汉青年乌铁和胡笙在乌蒙山区的个体生命经历与情感恩怨变迁,及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投身抗战洪流,抛弃前嫌、团结一心抵抗敌军,成为生死之交的感人故事。小说通过书写乌铁和胡笙的故事展现了彝汉人民从族际交往到生死交融的生命历程,在“恋歌”与“史诗”的交汇中实现了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在内蕴上的共融性,集中体现出作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审美精神诉求。小说丰富和补充了少数民族文学的抗战叙事,赞美了我国各民族普通百姓伟大无私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