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文杂志》1984年第4期载《“三苏”到过耀县》一文,读后颇有疑义,兹提出商榷。 “三苏”在文学史上系“北宋蜀学”的简称,源于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不能用“三苏”来指代苏氏父子中某一个具体的人。早在南宋时代的邵博就说过:“苏轼、苏辙无一字及简夫。”(《闻见后录》卷十五)说明与雷简夫订交的只是苏洵,而不是苏氏父子三人。  相似文献   

2.
论苏氏蜀学衰隐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苏氏蜀学衰隐的原因粟品孝无疑,宋代眉山苏氏(即苏洵、苏轼、苏辙父子)首先是大文学家,以其卓尔不群的文章议论知名当世,彪炳史册。但他们同时又是大思想家,受儒学复兴运动和三教加速融合的时代浪潮所裹挟,疑经惑传,谈性说理,形成著名的苏氏蜀学。有学者曾作如...  相似文献   

3.
11月27日眉山县社科联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市委副书记、市社科联主席李吉荣同志率领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社科分院领导黄德润、杨廷德等同志到会祝贺,并作了重要讲话,眉山县委领导也到会讲话。大会选举了县社科联新的领导成员,审议通过了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4.
眉山县汉武阳县南境,晋末被僚族占据,南齐为齐通左郡。《隋志》云:“旧置齐通郡及青州。西魏改曰眉州。开皇初郡废,改齐通曰广通。仁寿元年,改为通义。大业初,州废”,是说大业二年废州,为眉山郡也。唐武德二年(619),分嘉州之通义、丹棱、洪雅、青神、南安五县置眉州(这时的南安县在夹江千佛崖西之木城坝)。天宝元年,改为通义郡。乾元元年,复为眉州。宋太平兴国初(976)改通义县为眉山县。元以眉州属嘉定府路,至元二十年(1283),省县入眉州。明洪武九年(1376),降州为眉县。十三年,复升为眉州,领彭山、青神、丹棱三县。清因之。民国二年废府州,仍为眉山县。因隋唐眉山郡旧  相似文献   

5.
1368(戊申)元惠宗(顺帝)至正二十八年闰七月末,元世祖忽必烈五世孙孛儿只斤氏义亲王和尚,奉监国淮王贴木儿不花之命,为保存实力,选精锐亲信,携家眷,带重金,乔装遁出大都(北京),在山东、河南、北直隶交界边境——濮州清丘之原而隐居。自称“苏”姓,苏乃死而复苏之义也。肇蒙古苏氏之宗,为蒙古苏氏始祖,至今已620年矣。  相似文献   

6.
萧永明 《云梦学刊》2002,23(2):39-42
苏氏蜀学与洛学的歧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人情”说。程颐认为性善情恶,提出“主敬”说,强调对情的压抑与束缚;而苏轼等则认为情性合一,并无善恶之别,强调尊重、顺应人情,反对外在束缚。二、道统说及文道关系观。洛学重道轻文,甚至认为“作文害道”;苏氏蜀学则主张文与道俱,文道并重。基于这一认识,两派学者各自提出了自己的道德传承谱系,以儒家正统相标榜。苏氏蜀学与洛学的歧异,反映了两派学术的不同旨趣及确立自身在儒学中正统地位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傅平骧先生与胡问陶先生合著的《苏舜钦集编年校注》 (以下简称《) ,扎实严谨 ,材料丰富 ,可谓研究苏氏作品的集大成之作 ,但惜仍有疏漏。例如 ,其中对于苏氏的《暑中闲咏》诗未作任何校勘 ,并注为吴中诗 ,笔者以为 ,尚可补充商榷。今检《汴京遗迹志》 ,见其卷十“延庆观”下转引了陈颀《闲中今古》中的一段材料 ,曰 :后于延庆观东偏道士房见一石刻 ,乃苏子美所作诗 :“瓜果浮沉酒半醺 ,满床书史乱纷纷。北轩凉吹开竹 ,卧看青天行白云。”因录于此 ,以见当时士大夫其所著述何可胜数 ,如此诗者 ,不过一时口占 ,尚刻之于石 ,则其它大述作而…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5,(8):192-197
以家族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族企业的重要特征是家族成员参与企业管理。家族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家族成员对于家族声誉和财富的珍惜可以使其更加努力工作,因此家族管理有助于提升业绩。以我国2002—2010年家族企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家族成员参与董事会和管理层对于家族企业业绩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第二代继承人难以继承家族创始人的特殊无形资产,因此第二代参与管理与企业业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论苏氏蜀学的学派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氏蜀学由四川眉山苏洵(1909~1066)及其二子苏轼(1036~1101)、苏辙(1039~1117)创立。苏氏父子独标新帜,公开援佛道入儒,形成包括张耒、秦观、黄庭坚、补之等文人学士在内的蜀学学派,其特征为会通诸家,以儒为本;长于经史文学,理论思维薄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就三苏关于道、情、性话题的论辩进行阐述,从三苏以人情为旨归而解经出发,通过六经的人情之辩、与朱熹的道性论辩以及儒释道三教融突这三个方面来凸显三苏的心性哲学。面对心性理气的时代核心话题,苏氏父子不离其中,为心性的性情之学寻求形而上的支撑;其道、性、命、情、善,融突而和合,构成了苏氏理论思维的逻辑系统;其学虽杂于道,禅两教,但仍归宗于儒家圣人之道。苏氏蜀学在理学思潮中虽居非主流,但亦为推动理学思潮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7,(12):73-80
运用综合代理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制度理论,采用2009—2012年1821家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和检验家族控制对公司投资视野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是否因法律环境和金融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研究发现:与非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相比,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更加注重长期投资;家族控制和制度环境存在替代作用,即当企业所处地区的金融环境和法律环境更加完善时,家族控制的这一作用会有所减弱。进一步分析还表明,不同类型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具有显著差异化的投资视野,家族成员涉入管理会对投资视野产生正面作用,而控制权加强机制的存在则会对投资视野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重读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发现下册在“薛南溟的土地投资”标题下,引用《新创造》2卷1、2期合刊《江南农村衰落的一个索引》一文内容,与薛福成家族的事实不相符合,是一条有关薛福成家族张冠李戴的错编经济史料。该史料说:“前清嘉庆年间为(无锡)礼社薛姓地主(薛福成、薛南溟家族)全盛时期。……洪杨起义时,薛氏练乡勇保卫地方,甚且远征苏常”①。句中括号内文字,系编者所加。这样就有三个问题必须商讨:一是与薛福成家族历史状况相符否;二是薛福成家族在太平天国后期办过团练吗;三是该史料能否用来“说明薛氏家族早期情况”②。薛福成是两次鸦片战争后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是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之一,是外交家与政论家。他一生著述甚多,研究者不少,所以,对上述资料有辨正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家族政治:亚洲政治的魔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族政治是家族组织长期控制或者影响政治体系的一种政治形态。它表现为家族力量在一个政治体系里居有支配性地位和特殊影响。在亚洲地区,家族政治成为一种政治常态,左右或主宰着一个国家的政治格局。亚洲家族政治渊源于久远的家族社会,而近代以来又没有发生内生的民主革命,从而使家族政治延续下来。家族政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特定价值,对于保持政权稳定性、政治连续性、推动政治转型都有一定作用。但其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如接班人的正统性、家族政治的认同性、权力经济、政党分裂、家族政治的延续性等。所以,对现代政治体系下出现的家族政治这一政治返祖现象,需要作认真分析、全方位考察。  相似文献   

14.
家族文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与问题视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时进 《中国社会科学》2012,(1):163-182,209
家族文学研究将触角深入到"家—族—宗"宗法社会的基本构成中,力图介入中古以来文学创作基层写作的具体过程,通过家族性文学经验,揭示中国文学创作的族聚性、互动性、基层性特点。近年来学者们在家族文学相关研究中所关注的历史建构、依存关系、类型特点、生产方式、现场情境、成果样本等问题,体现出这一研究方向的核心知识和发展趋向。文化人类学、文化地理学、地方性知识理论等可为研究提供一定的认知视角,但家族文学研究具有鲜明的本土化和民族性的特点,故应以朴学的态度,重视文献价值,在此基础上兼容多元方法,以推进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船山学刊》1991,(1):13-14
孝亮唐翁适配苏太君,以清秋之告,卜葬于永福乡之淑冲塘,首壬(址内) [趾丙],懿范允孚。志令仪而铭之,用旌厥德,传于奕业,无有后艰,夫亦行古之道[也]。苏氏世为衡阳望族,[苏]林公文华,妣夏氏,[明万]历庚戌七月三日,生[太君]  相似文献   

16.
一 徐光启(1562—1633年)是我国历史上有重大成就的科学家之一,又是我国现代科学的先驱,许多科学技术的引入和学科的建立,均应归功于他。 本文对我国研究徐光启的沿革,作一个简单的回顾。归纳起来,二百多年来的研究工作,大致分别属于下列几方面: (一) 徐氏家族 崇祯年间,陈子龙在编撰《皇明经世文编》时,虽收入了附有徐光启小传的《徐文定公集》六卷,但原书极罕见,仅崇祯一刻。所以这个徐光启的最  相似文献   

17.
孔继汾(1725—1786年),孔子六十九代孙,清代曲阜孔氏家族中最著名的经史学家之一,在孔氏家族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孔继汾著述鸿富,生平著述至少有十六种,学术研究领域广阔,《阙里文献考》与《孔氏家仪》是其最重要的学术著作,主要研究孔氏家族史学与孔氏家族礼学。总体而言,孔继汾的学术成就非常高,但长期以来并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已有的研究基本厘清了一些问题,如孔继汾的生平、仕途、著述、所涉文字狱、学术价值等一些问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其著述缺乏系统的整理与研究,许多遗著尚未点校、辑佚、出版,缺乏与其同时代学者的比较研究,缺少对孔继汾生平与学术成就的全面评价,新史料如孔府档案等有待深入挖掘与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 ,有一种观点在学界颇为流行 ,认为儒家伦理的本质或核心就是家族主义 ,并且把家族主义的内涵界定为一种家族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实际上 ,在儒家伦理体系中 ,家族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只适用于普通劳动者阶层 ,而不适用于士大夫阶层。对于士大夫阶层 ,儒家倡导超越家族利益的价值关怀。因此 ,儒家伦理体系是家族主义与超家族关怀的结合。所以 ,以家族主义来概括儒家伦理的本质或核心 ,流于以偏概全 ,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9.
德格土司是康区历史悠久、势力较大、影响深远的土司,其辖区作为藏族文化的中心之一早就引起了世人的注日。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有关于岭国的描述,据专家们考证,岭国的活动区域就在德格土司辖区境内。由出生于德格土司辖区邓柯的大校译师慈成仁钦(1697——1774)编撰的德格版大藏经的《丹珠尔》中,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德格土司家族的形成发展史,包括所属之种姓、所出的高僧、名人事迹、历代世系等,尤详土司丹巴泽仁的历史,(详见1985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藏文版《德格丹珠尔目录》第292——295);由强巴·贡噶坚赞编撰,1828年成书的藏文木刻版《德格土司传》,详细地记载了历代德格土司的世系及德格家族的发展史,这两种文献是研究德格土司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20.
《徽州社会科学》2010,(9):18-18
永丰(岭下)村:黄山区甘棠镇西北37公里,原名“琳下苏村”,系北宋末年苏辙的后代定居地。现有396户1295人。保存有28处古民居,其中有苏雪林故居及书屋海宁学舍,抗法英雄杜冠英故居希范堂、苏氏宗祠等,还有始建于元代的全石材建筑五福庙,古四方井桂花树年逾百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