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诗人拉金看来,日常生活美丽可爱.单调、重复的日常生活隐含着深刻的内容,压迫与解放的品质混同代表日常生活的多重面空格.人的幸福和希望不可能诉诸日常生活之外而在其中.人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才能以完整的形态和方式体现出来.拉金诗歌中的城市日常生活题材、“非英雄”塑造、日常用语等是其日常生活诗学的重要元素.虽然拉金对日常生活中的顽固习惯性、保守性、重复性的刻画又遭到了一些评论家的强烈抨击,但并不影响拉金对日常生活艺术的总体描绘.从总体上来看,拉金构建日常生活诗学是其“诗学自救”的一种策略.拉金强调对日常生活的“现实”的关注,开掘与传统的勾连;对“非英雄”人群的塑造和日常散文式用语的采用,使得他的诗歌得以容身于20世纪中叶的世界文化和权力秩序中,构建了英国诗歌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日常生活与审美的互渗趋势已成为当代社会愈发普遍的现象,这在当代的艺术、传媒的实践中尤为显著.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在于我们赋予日常生活以形式,使其存在进入无蔽之状态,成为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存在.审美活动只有在对日常生活的直观中才能达到其本质,植根于日常生活也就是回到其自身的本真生活方式.审美的活动建立在日常生活的时间中,并且使日常生活成为一种观看活动而被赋予形式.  相似文献   

3.
在任何时期,日常生活叙事都是文学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七年文学中,它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之间形成了两种独特的结合模式意识形态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救赎和对建基于意识形态之上的日常生活的诗化张扬。“文化大革命”后,各种形式的日常生活叙事力图从主流意识形态中突围并日益疏离。在上世纪90年代的市场化环境下,日常生活叙事在极度膨胀之后陷入欲望化的泥淖里迷失其意义。在当下的众声喧哗之中,一些具有使命意识的作家对于芸芸众生日常生活的意义进行着多向度的追寻。  相似文献   

4.
日常生活叙事在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呈现了多重景观:探寻日常生活的合理位置;呈现当代平民原生态的日常生活;凸显个体身体和精神体验性的日常生活;张扬审美化、物质化的消费社会日常生活.这多重景观的出现,不仅是在男性话语的盲点之上女性界说自身的一种要求,也是对作为主流的民族国家叙事的反叛和纠偏,在凸现了女性日常生活的多样存在的同时,也张扬了女性日常生活叙事作为边缘话语对主流男性中心话语的颠覆潜能.因此,对于文学研究工作者而言,一方面我们需要去纠正来自主流文学批评和男性批评对女性文本的误读、错读并挖掘当下女性文本的生产性、创造性;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女作家通过日常生活叙事建构话语权威的可能路径,从而更新传统批评观念中对女性日常生活叙事屑小、无意义的否定性心理定见.  相似文献   

5.
消费文化视域下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消费社会的逻辑、对消费社会中大众作为媒介景观的被动观看者地位的认知,所展开的对消费文化自身的价值取向的批判,使作为消费文化产物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也备受质疑.然而消费与日常生活的密不可分,审美与日常生活的相互融合,又的确是当下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样态.在消费文化语境日益扩展的今天,回溯2003年中国文艺学界的那场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论争,并以当下的日常生活情境作为证明,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意义敞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是人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和寓所,日常生活伦理是为维持日常生活的最基本秩序而确立的规范,具有"底线伦理"的性质.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伦理的构建是中国社会转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重建儒家伦理与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儒学的人伦精神作为基础的一元,与其他文化共同整合出既有时代性和世界性,更具有民族性的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伦理.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的诗学空间梁鸿:早在1998年,你就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小说是对日常生活的奇迹性的发现,在那些最普通、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小说找到了它的叙事空间".从更深意义上讲,这一新的叙事空产并非只是主题的转换,而是一种深刻的美学变革和哲学变革.  相似文献   

8.
日常生活既是认识民族社会的入口,也是民族社会理论产生的本源。以列费伏尔和赫勒为代表的西方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家把日常生活作为现代性的表征来讨论,中国语境下的日常生活研究除了继承西方这一哲学传统之外,在历史、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也有所扩展。相比之下,民族学现有的日常生活研究内容较为庞杂、分散,缺乏系统的理论方法,很多有意义的日常生活议题尚待进一步拓展研究。  相似文献   

9.
日常生活批判论是晚年卢卡奇对社会存在进行本体论考察的出发点.日常生活具有使"过程"变为"实体"的物化特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现象与本质混同、存在与价值混同,这样真实的存在性质就可能被日常生活和日常思维所歪曲.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崭新的本体论方法才能进行科学的日常生活批判,破除日常生活的物化意识,超越日常生活的直接性,把理论与实践真正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0.
“日常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的审美”,这是个歧义丛生的话题,时下很多相关的文章中,不少人把日常生活及其审美这个话题的主要任务界定为诸如家居的装修、环境的绿化、小礼品的包装等所显露出的艺术化、审美化追求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通俗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等的美学意义。这当然不是本文的立场。  相似文献   

11.
日常生活叙事与当代上海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常生活叙事在上海现代文学中有其独特性。建国后,上海作为资产阶级思想的集聚地,处于被改造的境地,日常生活由此被纳入社会整体目标下,失去了独特性。80年代中后期,上海文学中的日常生活在回归中发展,展露出积极向上的生存理念。进入90年代,上海文学中的日常生活呈现出多种姿态。本文对上海当代文学中的日常生活的发展流变作一总体的描述,并力图揭示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嬗变。  相似文献   

12.
审美的话题愈来愈多,而"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作为一种审美现象重出江湖,既是时代的必然,也是当今学科领域扩容越界,寻求生活中真美的一种体现.但是,我们不能把它等同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也不能视之为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或许才能寻求到真正意义的属于劳苦大众的生活中的美,以及他们对日常生活的审美.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后的政治环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政治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旋律,国家即社会,社会即国家,国家与社会处于高度同一之中,由此政治权力渗入到日常生活之中,个体日常生活为政治所吞噬。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式的政治日常生活逐渐解体,如何重构日常生活成为文化上的一件大事。日常生活的重构不能向壁徒造,必须扎根于历史和现实的可能性之中。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一方面源于伦常日用当中,另一方面也在塑造伦常日用。所以在当代日常生活重构中,儒学是其重要资源,对当代日常生活的重构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学的“日常生活”因素及其凸显是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结果,文学对“日常生活”的呈现具有选择性、指向性和策略性.新写实小说通过对日常生活的重复性、“再生产性”、功利性和实用主义的推崇,对日常满足的平庸化、一般化叙事,确立了日常生活在新写实小说中的本体性地位.新写实小说中“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性,包括“日常生活”的现代性诉求、大众文化属性和“日常生活”的多元性,既要从下而上地参与不断变动的日常实践,也要从上而下地以理论建构“日常生活”的多维空间.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异化理论是贯穿于马克思一生思想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马克思从人本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种话语敞开了异化理论的日常生活之维,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批判和资本主义批判的不竭理论之源。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生活世界的回归,是向马克思主义"人本论"和"生活观"的回归,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活世界的主体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向社会生活的深层渗透,最终成为生活世界必不可少的自然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17.
日常生活中艺术反思需要的作用重大:引导日常生活从感性经由知性走向“美”与“善”;在相对程度上控制日常生活的“媚俗”与“反艺术”倾向。日常生活→艺术发现→艺术反思的路径表明:对日常生活的艺术反思,既能推动发现生活美、又能凸现生活美;既能挖掘新的艺术形式,又能扩展新的艺术内涵;造就“时尚”与“经典”多样性艺术并驾齐驱、在竞争中共同繁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结构变革和社会的开放化、市场化、信息化、网络化,既凸显了日常生活领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同时也对日常生活领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提出更多诉求。对此,应认真研究社会日常生活的发展变化,审慎思考日常生活领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的各种诉求,积极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回应和自身建设。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共同信仰、形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场域、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渗透等措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牢牢把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领导权、主导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日常生活审美化在学界的讨论方兴未艾,它所带来的审美泛化以一种压倒性的优势对传统美学进行质疑乃至颠覆,对当下女性身体审美必然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女性身体在当下被纳入日常生活审美的视野中,是以一个被重新建构的审美对象而出现的,或者说,当代女性身体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重染下,审美主体对女性身体的观照方式、审美习惯、审美心理、审美感受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当代女性身体审美陌生化的问题也就逐渐凸现出来并成为当今社会对女性身体的一种反传统规则的审美化趋向。本文无意在价值判断层面上再对日常生活审美化进行跟风式的褒贬和唏嘘,而是将其与当代女性身体审美及其陌生化联系起来讨论,旨在找到讨论的可行性,梳理两者间的联系、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20.
日常生活:女性主义批评新的话语生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常生活视角的引入和众多日常生活理论资源的借鉴、吸收和转化,是中国女性主义批评走出研究的危机和困境,获得新的话语生长点和兴奋点的内在要求。从日常生活视角出发,不仅有益于女性主义批评超脱男性中心创作和批评观念的束缚,认识到女性在日常生活叙事的创造天赋以及这种创造天赋的优越性,自觉构建一个女性主义的日常生活诗学体系;还有益于女性主义文学和批评走出“话语象牙塔”,以对日常生活的叙写和阐释影响、沟通、连接中下层女性的生存经验,使自己与时代生活息息相关并发挥积极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