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乡土文化价值的现代性复归为乡土文化儿童教育价值赋予着新的价值形式,乡土 文化融入乡村儿童教育既是乡村儿童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乡村儿童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要素,同时也为促进乡村 社会振兴和乡村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切点。以往对该议题本体认识的窄化与偏移、历史经验的碎片与微观以及教育者专业素 养的缺失为其价值实现带来一定的障碍。要充分释放乡土文化的儿童教育价值,既要重构乡土文化的认同保障体系,又要在 乡土文化与乡村儿童教育之间构建积极互动的关系结构,还要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完善其教育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2.
湘西民族传统村落是包括各类民居建筑及其承载的民间文化、民间艺术、民间习俗、民间信仰的集合体,是湘西各民族农耕文明下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承载着湘西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鲜活民族精神,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的重点就是保护好村落民居建筑,村落民居建筑与乡土文化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民居建筑是乡土文化重要的载体,文化是人的外化,反过来会影响人的生存状态、生存方式、思维方式。近年来湘西民族村落中乡土文化在多元文化冲击下被日益稀释,导致传统民居建筑不断被现代建筑取代面临消失的境地。传承乡土文化,让村民从内心上认同并自觉保护才能使湘西民族村落与时代同步,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3.
许春蕾 《新天地》2011,(10):204-205
《美术新课标》中提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乡土美术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乡土气息,是帮助学生回归自然、认同乡土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4.
霁虹是一位在金沙江畔长大的彝族青年诗人,面对全球化语境,仍坚守着乡土的那份本真,将饱蘸情感的笔触深入到魂牵梦萦的乡土家园,试图为诗歌寻找一片新的文化精神生存空间。因此,诗人在回归与守成的同时,带着深切的焦虑与期盼进行着变构、整合和提升,意欲在“文化裂谷”处完成彝、汉文化的接轨。这种对乡土文化精神的掘取无疑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厚重感,但是,在语言传达上,也留下了进一步思考与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90年代多元化语境下,西部乡土小说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趋势。从西部乡土小说中体现出的独特的文化特质、多元并生的文化价值取向、精神想象中的家园三个方面,对陕、甘、宁三省的乡土小说进行了梳理,以使其艺术和精神面貌更清晰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化是文化传递的产物;儿童文化是习得的;儿童文化的生成是一个濡化过程.濡化构成儿童文化最显著的生成性特征,它体现为既有文化对儿童内在精神与心理的型塑、不同社会中儿童的养育模式、成人儿童观对儿童文化呈现形貌的规约.作为高级濡化活动的教育在儿童文化生成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中现代学校儿童文化或校园儿童文化的出现,显示了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儿童文化生成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台湾新儒学大家徐复观在湖北浠水故乡的生活贫苦而艰辛,但乡土生活经历和农民人情、人性美德令他终生眷念。通过对徐复观著作的爬梳,厘清乡土情结对徐复观传统文化情怀的影响;解析徐复观尊崇传统道德精神和传统艺术精神的文化思想,指出徐复观的传统文化归根意识与乡土情结影响密不可分;解读他的乡土情结有助于理解其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8.
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土文化是推动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根基,但文化发展也是乡村发展的弱项。乡土文化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塑造“人”,乡土文化的多元功能属性与人的全面发展高度契合,可以通过构建“乡土文化+人”联动框架,剖析乡土文化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理论机理。然而,乡土文化赋能面临着人口、文化等方面的难题,为充分发挥乡土文化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需在增强农民主体地位、促进城乡文化协同发展、优化乡土文化再生环境等方面下功夫,重塑乡村社会内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乡土文化自信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自信的底气,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支撑。新时代重塑乡土文化自信,发挥着乡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乡风文明建设的“导航灯”、和美乡村社会构建的“黏合剂”、城乡融合发展的“连心桥”的重要价值作用。目前乡土文化生成载体的缩减、多元文化价值的角逐、传承主体的断代等困境,使重塑乡土文化自信面临严重挑战。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乡土文化多样性生成,深度挖掘优秀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引育结合壮大乡土文化传承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重塑乡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许钦文的乡土小说是在越文化的土壤中孕育产生的。其乡土小说演绎出了土性十足的浙东坚硬民风与民气,形成以启蒙为主导的沉重坚实的创作主题,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底蕴与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方童谣是区域音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童谣接受过程中形成的审美意识内化为接受者的乡土文化意识,这种童谣的文化联结就能体现在:第一,名物风土的习得性,使传唱者在文化的物质层面得以感知、熟悉风土人情并在心理上形成认同感;第二,礼俗社会的熏染性,使传唱者在文化的制度层面得以学习、掌握乡土氛围的行为规范与伦理秩序;第三,审美意蕴的酝酿性,使传唱者在文化的精神层面得以接触、形成并强化乡土文化中的审美意识,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对自我以及族属文化的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与地域两个层面审视西部乡土小说 ,透视西部地域四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群落 ,即陕西地域文化小说、巴蜀地域文化小说、藏文化乡土小说和回蒙文化乡土小说。着力阐明各地域的文化特征和民俗精神 ,以及相互间的艺术整合和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乡土文化资本化的出场是文化逻辑与资本逻辑的耦合统一来实现的,在理论上表现为一个文化与资本逻辑不断演进和文化与资本形态不断演替的历史过程,产生了乡土文化资本这一文化与资本的新形态,而在实践上表现为通过资本介入乡土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产生了乡土文化产业这一新业态。乡土文化与资本这一历史性“相遇”无论各自存在的基础条件还是价值诉求,从一开始就以伦理的悖论弥漫在乡土文化的“生产-消费(购买)”过程中:乡土主体自觉与权利伦理失衡;乡村美学复兴与情感伦理失落;市场意识培育与资本伦理失度。乡土文化资本化的伦理约束旨在强调,资本逻辑的超越和人文本位的回归辩证统一,探索乡土文化资本更具适应性的实现方式和制约形式。  相似文献   

14.
博大厚重的淮河文化孕育了极具特色的蚌埠诗歌,它们是淮河儿女精神的写照,心灵的塑像.这些诗歌既注重本土经验发掘,有着鲜明的地域色彩和文化特征,从中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乡土风貌、乡土文化、乡土人物、乡土情怀、乡土爱情,同时,还把诗的视野投向更阔大的世界,特别注意从时代的潮涌、社会转型、现实巨变和人心的律动中去发现和提炼新的诗意,以拓展诗的精神向度,丰富诗的精神内涵.在诗歌艺术上,蚌埠诗人注意汲取前人和同代诗人的艺术智慧,形成自己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艺术追求.他们在诗歌写作中,注重通过创造新的诗歌意象、营造诗的意境、幻象与实象并置、词语配置的陌生化等艺术手段,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使诗歌呈现出多彩多姿、风格各异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5.
儿童游戏·游戏文化·儿童文化——基于文化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化学视野下,儿童游戏被看作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儿童早期社会文化学习的基本途径.儿童游戏文化的核心元素是文化特质,这种文化特质体现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等之中.游戏是儿童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儿童的文化就是游戏的文化,游戏的文化也是儿童文化的集中体现和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16.
乡土美术的价值意义不仅是民俗学上的,也不仅是视觉形态上的,它还在于隐含其间的非物质性创造原理、文化属性辩识和现代审美的取用.文化遗产价值存在不能替代现代性文化发展方式的进步意义,实现现代多向性文化发展方式,就需要认清我们自身文化传承方式的单向性本质,这才有可能借用现代性文化发展方式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在现代审美和国际语境下实现全球传播和覆盖.  相似文献   

17.
海瑞其人和海瑞精神,得琼州江山文化之助。海瑞具有钟爱乡土的情怀,表现了一种生命自觉和人性自觉。海瑞乡土情怀中最令人感动的层面,是他对三州十邑人民的关切之情。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小民”的关切、为遭受血腥镇压的黎族人民鸣不平,是海瑞乡土情怀中最可贵的情愫;对琼州官场“贪济贪”结构的剖析和“未涉鲸波,先营囊橐”的揭露,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本夫在江苏丰县生活了将近40年,他的作品多以自己生活过的土地为创作背景,内容以四省交界的乡土文化、乡土生活为主,时常把那片土地上的风俗文化作为写作对象,小说中大量方言词的运用,形象地展示了当地人的饮食文化、商业文化、精神文化及风俗文化,同时也有意识地将乡风民俗作为文学的审美对象,使其作品呈现出浓烈的地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在区域、本土发展上的不平衡十分突出,尤其是在文化内核和地方特色的挖掘上明显匮乏,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短板。在乡村文化共同体之中,传统的文化底蕴、村落布局、民风民俗,都凝聚成乡土乡亲独一无二的精神内核和后盾力量。广东杏坛青田村的“青田范式”,就是注重挖掘本乡本土的独特的精神内核和传统,通过乡村营造、社会策划、乡村治理三种方式,凝聚文化振兴的路径,挖掘乡村文化振兴的正确的价值引领,并契合社会治理所倡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取向,推动我国乡村实现文化自信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墨人文学作品,从中国文化的根源、中国文化的评价、儒释道的关系出发,深入剖析了墨人文化观的要旨;同时,对其文学的精神品格及乡土情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