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公共交通是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一个突出方面 ,而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公共交通问题的上策。本文通过分析轨道交通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结合我国城市客运轨道交通的现状 ,提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目标及方向  相似文献   

2.
对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越发突出。因此,应从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交通体系、加快公共交通建设、提高公共交通设施和服务水平以及建立健全公共交通法规标准体系等方面努力,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相似文献   

3.
公众共用道路是一种典型的公众共用物。我国应当基于公众共用物理论,从建设可持续公共交通的顶层设计的高度,从转变和端正公共交通治理和管理的指导思想上解决公共交通拥堵问题。应当突出公共交通的公益性,将公众共用道路建设放在公共交通建设的首要位置,确立公众共用道路在城乡道路中的主体地位。公共交通建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满足和保障公众基本出行、行动自由和基本生活品运输的需要为优先目标。在公共交通领域实行良法善治,应当综合运用政府调整机制、市场调整机制和社会调整机制。破解公共交通拥堵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增加公众共用道路的数量和面积,重要措施是加强公众共用道路的管理、服务和相关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推行了市场化改革.伴随着此改革,政府也逐步加强了对该领域的法律规制.然而,多年来政府对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制始终未能定型.缺少对城市公共交通规制模式的合理定位是导致此状况产生的直接原因之一,而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性、市场化改革和规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认识不足为深层次上的重要原因.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认识、政府治理的总体模式及传统、对城市公共交通进行规制的理由、目的 和程度等因素对城市公共交通规制模式的合理定位具有较大影响作用.基于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政府对城市公共交通进行的规制当选法律规制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其中汽车工业的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同时也对发展缓慢的城市交通产生了严重影响。为了解决城市公共交通的这一普遍问题,国家建设部于2004年3月6日下发了38号文件《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以解决和预防我国城市中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中型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传统的公共交通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目前,发展以常规公交和地铁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地铁交通方式的出现又是沿线住宅价格的助推器。文章以正在建设中的西安地铁2号线为实证研究对象,对沿线住宅价格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交通肇事罪是种具有复杂性的常见性犯罪,在司法实践中存疑甚多。本文试图从该罪的主体入手加以澄清、界定,进而对该罪的共同犯罪问题、行为人利用非机动车肇事如何定性、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外能否成立该罪等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关于交通肇事罪的共同犯罪问题,笔者也主张对肇事后逃逸的行为应设立新的罪名加以惩罚,从而在现行的刑法理论架构内解决其它问题。随着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施行,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外的交通肇事应认定成立交通肇事罪,这是新法所体现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张筱 《中文信息》2022,(2):94-96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我国各方面水平都在随之提升.公共交通行业属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部分,因此发展水平受到了广泛关注.档案管理工作是每个行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工作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在社会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之下,需要抓住发展机遇,通过信息化技术来更好地强化公交行业档案管理相关...  相似文献   

9.
如何破解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困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冠峰 《理论界》2009,(2):195-196
破解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困局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构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适当运用经济手段限制私家车在城市中心区的使用;严格管理特种车和"特权车",对"特权车"的违规和违法行为施以重拳;加大对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应破除三个认识上的误区,即拥有私家车出行更方便的误区;将交通拥堵归之于路不够宽、不够多的误区;认为公共交通只适合于低收入人群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发达的以有轨电车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然而,此后美国公共交通持续衰落,到20世纪中后期公共交通在美国的城市交通中已经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挽回公共交通持续衰落的局面,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联邦政府通过了一系列公共交通政策,不断增加公共交通系统的投资,并对其所有制体系和经营方略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由此带动了地方政府和州政府发展公共交通的热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公共交通的衰落,使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复兴局面。  相似文献   

11.
交通规划中的交通经济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规划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制定交通发展规划中应注重交通经济问题的研究,并通过交通经济研究推动交通规划的实施和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清末开始至民国时期,警察机构成为北京交通管理制度最重要的制定者和管理措施直接的实施者,在制定各种交通法规的基础上,采取了加强车辆登记管理、成立专门交通巡逻队、规范车辆停运、加强驾驶人员管理、强化道路管理、规范交通指挥手势等多种措施,但是警察在规范城市交通的同时也遭遇到了种种困境。清末民初,首都北京警察对交通进行管理成为当时全国城市交通管理的典型模式,也为之后以警察专管交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公共文化建设是政府公共建设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完善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以均等化考量河北省城乡公共文化建设体系.会发现其还存在很多问题;城市偏向型的公共文化供给制度,“输入偏好型”的农村公共文化扶持制度,非均衡的城乡公共文化运作方式等是造成城乡公共文化非均等化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优化财政资金投入结构、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投人主体、实施“千镇万村种文化”工程、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发展等是现阶段河北省加快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交通发展与经济发展具有辩证关系 ,但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存在交通质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综合运输方式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交通基础建设的整体功能落后 ,对人口的质量影响大 ;交通资源利用率低 ,影响交通消费的提高 ,四个方面的交通与经济不协调发展的状况。因此 ,需要从体系、结构、布局等方面入手 ,尤其是大力发展绿色交通事业 ,促进交通、经济与人口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广州城区的主干道路交通噪声进行了测量,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了城市交通造成的噪声污染状况和污染程度,提出了控制和预防交通噪声和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从人口分布、企业布局、交通规划、城市用地和住宅建设等城市空间要素利用的各方面来看,上海目前的城市空间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单一中心即“同心圆”结构特征,中心城市的空间要素配置出现失衡状态,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心城市空间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政府替代市场”。因此, 从空间资源配置角度看,上海城市发展应进行以下转变:一是城市发展模式必须从传统的“同心圆”转向“多中心”或者“多核化”城市发展模式;二是城市空间资源配置必须从传统的政府主导型非均衡资源配置转向市场引导型的均衡资源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7.
国外城市发展模式选择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从政府规划、集约发展、智能发展、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介绍了日本、德国和美国典型性的城市发展模式,总结了日、德、美三国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并指出中国现阶段城镇化面临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生态破坏严重、行政干预过度、资源利用混乱、交通困境显著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重庆、山东、河南、江苏等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典型实践和尝试,构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取向,分别是以多层级城镇体系为核心的协调型城镇化战略、以生态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可持续型城镇化战略、以政府科学引导为核心的调控型城镇化战略和以交通系统优化为核心的智能型城镇化战略。  相似文献   

18.
G市亚运期间全民免费乘坐公共交通政策暴露出政策制定主体对政策客体理解有所偏差、对政策目标群体界定不全面、对政策后果预测不足、政策制定公众参与不够等缺陷;后来该项政策由全民直接免费乘车调整为以家庭为单位发放货币补贴,其调整过程中体现了政府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尊重民意、政策过程科学化的精神。避免政策目标的模糊性,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提高政策制定民主化水平,完善信息反馈及评估调整机制,政策制定过程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是弥补这些缺陷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1937年抗战前,“首都”南京公共交通与城市生活方式互相挽进、互相推演.既如此,以公共交通与生活空间、日常流动、时间观念和市民意识等城市生活方式的各方面交互联系,来管窥两者间的交相为用,进而检视南京城市自近代向现代嬗变的真实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