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了很多奇异的风俗,如放血、纹身、钩刺、断指、穿鼻、割礼等,凿齿风俗也是这些奇异风俗的一种。从古代至现代,从国内到国外,凿齿的风俗广泛地沿袭存在着。文章主要对中国的凿齿习俗从文化内涵,主要特点和产生的原因等方面进行探析,多角度研究凿齿这个古老又神秘的习俗。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了很多奇异的风俗,如放血、纹身、钩刺、断指、穿鼻、割礼等,凿齿风俗也是这些奇异风俗的一种。从古代至现代,从国内到国外,凿齿的风俗广泛地沿袭存在着。文章主要对中国的凿齿习俗从文化内涵,主要特点和产生的原因等方面进行探析,多角度研究凿齿这个古老又神秘的习俗。  相似文献   

3.
《山海经·海外南经》云:“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郭璞注云:“凿齿,亦人也。齿如凿,长五六尺,因以为名。”《淮南子·本经》云:“(犭俞)(犭契)、凿齿,……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注云:“凿齿,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下彻颔下,而持戈盾”。在《淮南子·地形》中亦载有“凿齿民”之称,并将其与“锞国民”、“三苗民”、“交股民”、“反舌民”等一并置于西南至东南地区,高诱注云:凿齿民“吐  相似文献   

4.
习凿齿及其相关问题考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经考证:习凿齿生于东晋咸和三年(328),殁于义熙八年(412),葬于江西分宜枣木山.曾被权臣桓温辟为从事、西曹主簿,因忤桓温图谋篡逆的旨意,旋降为户曹参军,后任荥阳太守,最后解组归里巷.因不屈于苻坚逼用,为避杀身之祸而隐遁江西新余白梅.习凿齿一生著作等身,主要有<汉晋春秋>54卷.是书立意于国家一统,并指出晋应"越魏继汉"."越魏继汉"是有理有据之论,是视角独特的创新之论,是立足国家一统之论,是利国利民影响深远的千古宏论.<汉晋春秋>的写作目的,并非如房玄龄所说是专为裁正桓温"觊觎非望"而作.  相似文献   

5.
6.
正统论是中国古代政治史和史学史中频繁遇到的问题,许多史学家在撰述历史时都要花费笔墨去论证王朝来源的合法性、合理性。习凿齿和王夫之在分析三国及以后的历史时,处于不同的时代,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撰写专文讨论正统论,在历史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分析二人正统论的异同,对于我们正确看待古代正统论的核心问题、主要观点及其流变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习凿齿及其杂传创作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凿齿是东晋著名文人,《晋书》卷八二有传,然《晋书》本传所载,止于生平大略,且多语焉不详,关于其生平行事的诸多问题,有待厘清。本文摭拾其相关史料,对其生平行迹著述等略加爬梳考订,并对其杂传《襄阳耆旧记》的小说品格略加阐释,管窥汉魏六朝时期“郡国之书”的普遍小说化倾向及其小说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习凿齿及其相关问题再考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习凿齿曾任过荥阳太守,亦曾任过衡阳太守。公元363年4月之前拜见过司马昱,"相王"不是去见丞相司马昱,而是桓温授意他去"观察"会稽王司马昱。但因他称颂了可望为帝的司马昱而忤桓温之旨,故不被觊觎晋廷的桓温所用,不久罢归襄阳。为避苻坚逼用,他于公元379年沿湘江二州入赣,并在江西万载书堂山及新余白梅生活了33年,且最终在此地将巨著《汉晋春秋》54卷完稿。该著的内容并非终于愍帝,而实达东晋元帝、明帝、康帝乃至孝武帝时的人和事。习凿齿的德行与节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和习氏子孙。在这1600余年来,据习氏族谱所载,其子嗣中人才济济,而尤以习嘉言、习仲勋等,其功业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9.
黑齿"考略     
"黑齿"一词,古已有之,但新版有关辞书或付阙如,或释义严重不全,或语焉不详。考诸史籍,其含义大致有三:一为古习俗名,古代越南、日本及中国南方、东南方许多民族都有此习俗;二为古部族名,其居地有四:今越南、柬埔寨境内,中国南方,中国西部及西南方,中国东部及东南方;三为复姓,唐代百济西部有此姓,说明该地区古时当有"黑齿"习俗或"黑齿"部族。  相似文献   

10.
习凿齿暮年遁隐新余白梅说质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出身世代业儒之家的习凿齿,始终俱强烈事功思想而从无宅心方外之意。若隐逸,襄阳的隐逸环境和文化都较江西白梅好得多。襄阳地处东晋与前秦争战前线,太元四年归入前秦。习凿齿被苻坚视为国器,离开襄阳和进入东晋都非易事。习凿齿卒葬于襄阳,《建康实录》有明确记载。江西习氏族谱有关习凿齿为避苻坚所逼而遁隐江西新余白梅的记载漏洞百出,原因是白梅于明代出了两位习氏显宦,在循例纂修族谱时攀附先贤所至,分宜习凿齿墓应该是习氏族人祭祀习凿齿的衣冠冢。  相似文献   

11.
黑齿常之先为百济大臣 ,后为唐高宗、武后时边关大将 ,入唐后除西拒吐蕃外 ,还讨伐徐敬业叛逆和北击突厥 ,因周兴等诬害谋反下狱 ,缢死。然而黑齿常之为唐代做出的贡献 ,及其对百济国的贡献 ,不仅赢得了百济国民对他的拥戴 ,也使他成为古代中国和朝鲜半岛交往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反映的是中国文明社会远古的历史文化 ,因时代久远 ,许多珍贵价值体现在“奇谈怪论”之中。运用人类学的比较、还原、重构诸方法 ,可从神话传说、奇谈怪论中剥离出远古社会的真相、真实、真理  相似文献   

13.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陶渊明在中国诗史上,均有着闻名遐迩的崇高地位,可谓冠绝千古。与王羲之、陶渊明同一时代的史学家习凿齿,史识超群,功勋卓著,特别是其"越魏继汉论"即"国家应大一统论",在史坛上独树一帜,影响至今。其知名度理当与"王""陶"相伯仲,然而,囿于诸多原因,习凿齿的英名多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所遮蔽,以致不显山露水,甚至为世人所误读。因而,探究其深刻原因,彰显其光辉业绩,实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吴融诗《和陆拾遗题谏院松》的唱和对象是陆希声并非陆康,本文以此为线索来考述吴融与陆希声的交游经历。笔者通过钩稽这些相关史料,对于唐末江浙文人交游情况的研究,可备一份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唐与契丹、奚的和亲在唐代民族关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迄今却无专文论述这一问题。笔者虽在《对唐朝和亲的一些考察》(刊于《历史教学》1983年第十二期)一文中有所涉及,但因篇幅所限,也未能展开。本文拟对唐与契丹、奚的七位公主作些考述,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6.
宋代大理国白蛮高氏世袭清平官,实际执掌王国军政大权,发挥着首屈一指的重要作用。大理国高氏可能源于由春秋齐国迁往楚国的高量,其后人随楚将庄足乔于战国末期入滇,成为西南夷高氏之祖。大理国高氏自大理国后期至清代,世袭土司之职,长期在云南一带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位于今南京大学职工宿舍区的北阴阳营遗址是南京城区最早的人类居住的村落遗址。1955-1958年期间在这里进行的四次科学考古发掘,发现了较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被考古界命名为北阴阳营文化,其年代距今约五六千年。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开始种植水稻,饲养猪、狗等家畜,从事采集和渔猎等生产活动,制作有精美的  相似文献   

18.
王安石与佛门中人交往的研究目前仍是王安石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佛教对王安石的影响很大,佛学思想在王安石的思想体系中的位置绝不可等闲视之。据其《文集》及宋人各类笔记、杂史等记载,王安石与佛门中人的交往非常密切.其与瑞新和怀琏两位高僧的交往是较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9.
汉袭秦制,设立三公,太尉乃三公之掌管军权者。楚汉相争时,刘邦身边一直有太尉相随征战。入关以后,太尉时置时废,总的来说,若有危及江山之战事,或新皇登基之典仪,则置;若天下太平、君臣相安,则废。建元二年(前139年),朝廷彻底废弃太尉一职。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置大司马以宠将帅。自此,汉朝又出现了一个与太尉十分类似的称谓。然而,两相比较,异处颇为明显:太尉乃国家掌兵之权臣,大司马为皇帝亲信之封号。废太尉而置大司马意味着掌兵之权收归中朝,是强君权、削臣权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陆九渊兄弟系宰相之后,而其出生时,家道早已全面衰落。为重振家声,陆九渊兄弟坚持重农兴商,以改变家境;维护聚食合爨,以彰显礼义;注重培育贤能,以光于闾里。其努力结果,使陆氏家族得到宋孝宗亲口赞誉,后来又获宋理宗颁诏旌表。陆氏家庭背景对于陆学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