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香港中产阶级:香港社会的中坚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产阶级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香港中产阶级是快速的经济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结构变化的产物;亚洲金融风暴以后,香港中产阶级遭遇到困难,其一是职业不再稳定;其二是"负资产";新世纪之初,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中国机会"成为中产阶级解困的一个选择;新的一代中产代表香港的未来,应予关注,并注意倾听他们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阶级认同可划分为两个方面,即政治阶级认同和社会分层认同,这两个方面认同既有联系又存在差别。在考察阶级认同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政治阶级认同的形成与户籍制度及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认同的"主观中产阶级"与作为社会经济地位的"客观中产阶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民众的"底层认同"在不断扩大,"中层认同"在不断流失;改革前的"阶级政治"观念阻碍了中产阶级认同的形成和发展。这样一种阶级认同现状和趋势,从主观上降低了收入满意度、社会公平感以及对未来的信心,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有必要加以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3.
“中产阶级”,曾是一个被理想化的西欧“类型”。随着向市场化体制过渡的深化,中国、俄罗斯的学者都正在进行关于中产阶级的“类型”与数量的比较与思考。中产阶级的“类型”问题,一方面与向现代化转变中带有历史烙印的社会结构有关,另一方面与现代社会的分化机制有关。我们面对的问题不仅是中国中产阶级在形成、发展,而且在于它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任何一个健康、发达的社会中,这个社会构成体系中的中产阶级无疑是其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中产阶级在当今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与价值日渐凸显,但是,无论是整个中国社会,还是中国社会的中产阶级自身对"中产阶级"本身的认知都存在着诸多不够完善之处。通过对中国社会中产阶级生存状况的实际调查,一方面,可以促进中国社会对中产阶级的科学认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强化中产阶级自身的身份认同感,进而充分发挥中产阶级在中国社会应有的价值,以推动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5.
中产阶级: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在世界各地的现代化进程中,阶级阶层的变动尤其是中产阶级的兴起和壮大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十九世纪的美国、欧洲社会是如此,二十世纪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社会也是如此,中产阶级的兴起已经成为后现代语境中的一个世界性话题。本文以东亚现代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背景,分析了中国中产阶级的发生和社会构成,提出中国中产阶级不仅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社会转型的结果。因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特点,使得中国中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后卫性和消费上的前卫性尤为明显。最后,我们还从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诸方面入手,探讨了中产阶级的成长和中国社会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产阶级:现实抑或幻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中,阶级阶层的变动尤其是中产阶级的兴起和壮大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本文围绕有关中国中产阶级存在与否的争论,以东亚现代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背景,分析了中国中产阶级的发生和社会构成,提出中国中产阶级不仅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社会转型的结果。最后,文章还从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诸方面入手,探讨了中产阶级的成长和中国社会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改革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发展,一个被称之为"中产阶级"的社会群体逐步增长。尤其自本世纪开始以来,由于连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中产人群数量增长更为明显,它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并有极大社会影响的社会群体。不过,中国社会目前还是以农民和工人占绝大多数的社会结构,要发展成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另外,作为一个正在形成的社会阶层,这一群体内部存在着极大的异质性,其成员的职业构成、社会来源和社会经济地位状况有所不同,许多中产阶级成员在收入水平和消费方式等方面未能达到社会公众想象的中产标准。  相似文献   

8.
中产阶级:概念的界定及其边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建平 《学术论坛》2005,(1):146-150
中产阶级正在成为学术界理论研究和社会时尚生活中的流行用语,但它却是一个没有得到很好界定的术语。中产阶级是一个具有文化和社会时空差异性的概念,因此它具有文化上的不可通约性和社会结构变迁上的特异性;在界定中产阶级这一社会群体时,应该注意到社会分层的界定标准、阶层的客观存在与主观建构、符号化概念的能指与所指、阶层的分化与连续等方面的问题,这是确立中产阶级这一概念的边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迁,中产阶级发展的步伐持续加快,并且自进入2000年以来,其人数和规模比例日趋扩大.我们可以预期,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将会出现.而这一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既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结构,也是一种社会发展的新的文化类型.这一社会预期,将推动我们在最宽泛的意义上理解"文化"这个概念,并在大的文化框架之中,推动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香港社会服务供给多元化的历程、构成和制度特点的基础上,指出香港的实现路径是政府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结成公私伙伴合作关系,通过社会组织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连接企业和公民,形成社会服务供给多元化格局。香港的实践对广东省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韩国中产阶级与威权政府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平立 《学术界》2006,(5):282-291
韩国中产阶级的生长、发育,不仅是威权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模式的催生物,而且其发展又与社会政治文化民主运动紧密联系,并对威权政府转型起到了助推作用。然而随着韩国后威权政府时期到来,新自由主义经济的推行使中产阶级感到了“地位恐慌“以及经济政治上的焦虑和矛盾,但富裕了的中产阶级的专业化、官僚化已使其政治态度趋向保守主义,而“早熟民主主义”特征也表现出中产阶级的不成熟性和政治上的依附性,其尚未形成一个具有独立意识形态或阶级意识的自觉、自为阶级。故对中产阶级的矛盾性、复杂性和多样性还有待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入细致地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敏 《兰州学刊》2011,(6):95-100
以香港为个案探究丰裕社会的贫困问题,考察其快速经济发展过程中贫困问题的历史演变以及现实特征。香港是一个典型的丰裕社会,其经济水平和富裕程度在世界名列前茅。香港也是一个贫富悬殊的社会,可谓"富有一群属最富,贫穷一族属最穷"。一直以来,香港奉行"不干预主义",坚守自由经济政策,这既培育了香港今日的繁荣与富庶,也为贫富悬殊和贫困问题埋下了祸根。香港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并不自动缓贫,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和益贫式社会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才是缓贫的关键和根本。  相似文献   

13.
近二十年来,对中产阶级的产生、演变,以及中产阶级文化的形成的研究成为西方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无论我国目前是否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中产阶级,依照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中产阶级必将在中国成为一个愈益壮大的阶层。因此,关注中产阶级形象和中产阶级文化在文学中的表现应当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而在华人移民文学领域,这一课题的价值更加显而易见。与新移民文学的翘楚严歌苓和声名鹊起的张翎相比,陈谦的文学声名在新移民文学领域还不够响亮,但陈谦的作品却具有自己独特的风貌,她的写作始终盘桓在华人移民女性的精神苦闷、内心挣扎和现  相似文献   

14.
毛勤勇 《天府新论》2005,(5):99-102
亚里士多德认为社会的稳定就是政体的稳定,而政体的稳定主要取决于社会阶级基础的稳定。只有中产阶级执掌的政体是最稳定的。中产阶级符合中庸之道。社会的不平等是导致社会危机或冲突主要的因素。社会的不平等主要体现在财富、名誉和权力的分配上。他提出了10种防止社会冲突的具体方法。精辟地论述了公民教育对各种政体稳定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金融是香港经济的支柱,香港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其战后最为重要的经济成就。金融的繁荣和稳定是香港经济繁荣稳定的重要一环,维护和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保证香港平稳过渡以及“九七”后保持香港繁荣和稳定的重要内容。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中国因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内地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强大后盾,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已经形成一体化的格局。在“九七”回归前后,“中国因素”将对香港经济金融产生愈来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对于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已日益被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在政策模式的选择上,香港走的是一条"后福利社会"的道路。"后福利社会"这种模式是在考虑了弱势群体的需要和权利及传统华人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相对于"福利社会"这一模式而言,更加强调个人职责和多元供给。受这种模式的影响,香港对于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是由政府与第三部门共同推动的,并实现了形式上的多样化,即货币福利与福利服务的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7.
《包法利夫人》的价值理性取向与社会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法利夫人>表达了福楼拜对中产阶级的尖锐讽刺,对精神贫乏这一社会现象的极大关注,以及他对抗社会的心态.如果按照马克思·韦伯对人类理性类型的划分,他的小说是对价值理性的追求,因为价值理性与另一种理性类型--工具理性的区别在于它追求终极价值的实现.在表象上,这种对价值理性求索与社会形成了对峙,但在本质上却是社会建构的动力与意义.今天,探讨这部小说价值理性取向的社会现实意义就在于,能够在<包法利夫人>看似遥远的镜像下找到彻底照亮现代中国转型社会的反讽和抒情.  相似文献   

18.
中产阶级的研究一直是社会学界的热点,本文则根据统计资料从阶层规模、职业结构以及受教育程度分析了中国中产阶级研究与中国社会结构的不对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产阶级的概念,并且从收入特征、职业特征、消费特征、闲暇生活、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心态等方面分析了低产阶级的社会特征,探讨了低产阶级所具有的社会稳定的基石、代表当下中国社会的主流消费等社会功能.最后提出低产阶级研究将深化对中国社会结构的认识,并将成为中国社会结构研究本土化的一个新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论英国中产阶级的形成、发展与作用顾兴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阶级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代表一定经济利益的各阶级之间由于利益摩擦,必然导致一系列阶级斗争,这些斗争又或多或少的反作用干社会运行,各个阶级都力争用自己的观点和利益来衡量得失,...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法国"实用主义"学派波尔坦斯所提倡第二种研究路径,来分析中国社会学家对本国中产阶级问题的学术研究。本文希望通过这一特独的视角能透视中国中产阶级现象的本质、内涵以及学者的学术研究对这一现象本身所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治交叉、社会表征与学术干预是中国中产阶级形成的基础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