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巨峰方言处于冀鲁官话和胶辽官话两个官话次方言的交界地带,相对复杂。文章描写巨峰方言的语音系统,并分析六项语音特点,即中古端组、见组、日母字的读音,曾梗摄开口一二等入声字的读音,入声调的读音和两字组连读变调。端组和见组声母都有塞音型和塞擦音型两种读音类型,具体音值不同;日母有声母、声母、l声母和零声母四种读音;曾梗摄开口一二等入声字韵母多读作ei;从入声调读音上看,巨峰方言属于冀鲁官话;两字组的变调都发生在前字,前字为平调时最容易变调。  相似文献   

2.
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读法不同的字音,本文称之为歧异读音.本文分析和解释了四川方言中具有浓重方音色彩的汉字声母的歧异读音,以此来探测四川方言声母系统中保存的一些古音成分和四川方言声母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3.
文章考察了晋方言并州片古全浊声母塞音、塞擦音的读音类型和层次,指出并州片古全浊声母塞音、塞擦音无论平仄读不送气音是晚唐五代时期的读音层次,读不送气音是并州片的固有层次.并州片内部在反映该读音时,其核心地区与边缘地区的读音有较大差异.并州片既受南部汾河片方言古全浊声母塞音、塞擦音仄声读送气音的影响,同时,其古全浊声母塞音、塞擦音平声读不送气音和仄声读送气音又对北部、西部方言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18世纪中叶江西临江方言韵书《辨字摘要》、19世纪初南昌童蒙识字课本《类字蒙求》直音和20世纪初江西高安人涂锉《国音四种》"改正土音法"所记录的高安土话反映,现代江西赣方言精庄知章组声母类型"知三章:知二庄精"代表了较早的历史层次,现代赣方言知三章组声母读舌面音反映了早期的读音。将江西赣方言历史方言文献与现代方言语音特征加以比较,可进一步揭示现代江西赣方言知三章组声母读t、th的现象不是古音的遗留,而是知三章组声母读舌尖塞擦音以后发生的音变现象。与部分江西赣方言区精庄知二组声母读t、th的性质一样,都是通过舌尖塞擦音ts、tsh丢失擦音成分的方式演变而来。这种音变现象发生在同一阶段古精庄知章组声母类型不同、历史层次不同、来源不同而声母读ts、tsh的音节中,因此,江西赣方言精庄知章组声母读t、th的现象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汉语方言中的文白异读,通常表现为同一个字有文读音和白读音不同的读音。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湘阴方言的文白异读进行描写,主要从声母的文白异读、韵母的文白异读、声调的文白异读三个方面进行描写。  相似文献   

6.
通过"澳"字的正音论述广州话η声母的古音来源,分析中古疑母和影母互转的语音变化规律;评述广州香港两地字典字汇"澳"字以及η声母字读音差异:广州比较重视口语读音,而香港则偏重传统读书音;比较国内一些方言论证"澳"字读η声母合乎音理;对比越南华人的读音论证η声母字音丰富是广州话的特色,百年不变。  相似文献   

7.
中古知三、章组声母在湘方言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三章组读音在现代湘方言读音复杂,有读舌根音(k组),舌尖中音(t或l组),舌面前音(t■组或■组),舌叶音(t∫组),舌尖后音(t■组),舌尖前音(ts组)。k,t,t■,t■,t∫,ts,l组的读音是各自独立,还是有内在联系?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历史语音演变?文章从文白异读、知章组字的不同读音、入声字的特殊音读几个方面出发,分析了中古知三、章组声母在湘方言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帮组声母在粤方言中的演变规律,有和北方方言等大多数汉语方言相同的地方,也有特殊之处。和北方方言等其它汉语方言比较,帮组声母在粤方言中的发展变化有如下特点:(1)一些声母仍保留着上古读音,如明母合口三等字其声母粤方言念m(普通话念零声母);(2)演化出唇齿浊声母v和喉擦音h。v的出现是唇音声母互相转化的结果。而粤方言的这个h,来源有两个:开平县赤坎话的h是从双唇送气音ph演变来的,中山石歧话的h则是从唇齿擦音f发展而成.  相似文献   

9.
中古庄知章三组声母字在西宁方言中的读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古《切韵》音系中庄(照二)、章(照三)、知三组声母字在现代汉语晋通话和各地方言里的读音是十分复杂的,其中西宁方言表现出自身的特色。拿它和现代普通话比较,可以发现二者存在系统而明显的差别,普通话里庄、章、知三组声母的字中除极个别外,其他全部读为舌尖后塞擦音(?)、(?)‘及磨擦音(?),不论与之相拼的韵母的开合及古音的等第;而在西宁方言里,三组  相似文献   

10.
安徽境内中原官话信蚌片的语音特点并不一致。知庄章三组声母的读音、晓匣母合口一二等字与非组声母分混以及疑影母开口一二等字声母今读的情况皆有不同;各点方言合口介音的存废、阳声韵尾的归并以及古入声的今分派规律也有差异。根据以上不同,此区域方言可分为淮霍型、蚌固型和五凤型。语音差异的形成与各小片的历史行政区划和历史移民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胶东方言的音韵结构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半岛地域几近封闭,很少受第二方言的接触感染和冲击,其方言内部结构特征一致性强。方言间的主要差异与古代政区的划界相吻合,而来自不同方言区的驻军世代定居隶籍胶东,对胶东方言的发展产生了独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演化原因是多元的。从宏观视角来看,人口迁移是重要原因之一。清末至民国时期,关内人口迁移浪潮使东北地区的语言文化发生深刻变化。位居东北平原中部的吉林地区方言,移民人口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表现出不同特征。吉林中西部地区方言是在北京方言、冀鲁方言和胶辽方言等基础上形成,在语音特征上表现出多种方言相互影响痕迹;吉林东部山区通化、白山等地方言,由于当地80%人口是胶东半岛移民,而保持胶辽方言特征。部分吉林方言特征词与冀鲁方言、胶辽方言、北京方言特征词有较高相似度,且大都来源于这几种方言,但部分方言词汇随着社会环境变迁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朔州市六区县方言均属于山西方言北区方言。六区县方言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在数量上同普通话差异不太大,但有一些独特之处。结合语音历史演变规律对六区县方言内部的一些特点进行比较,指出六区县方言语音特点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太原、汾阳、大同、长治、运城方言为代表点,讨论山西方言的疑问句①。山西方言疑问句的特点,一是特指问句的疑问代词和北京话不全相同;二是是非问句中的疑问语气词比较丰富;三是选择问句、反复问句句型和北京话有距离。文章按特指问句、是非问句、选择问句、反复问句的分类,逐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谈山东方言对英语辅音习得之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每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发音法基础.英语的一些辅音与普通话的某些声母几乎相同,或非常接近,而其中的许多音素恰恰是某些山东方言中所没有的.因此,讲好普通话对于掌握这些发音很有好处.另一方面,英语中某些辅音在普通话中不存在,却能在某些山东方言中发现,这恰可供我们掌握英语发音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旨在利用时空GIS技术,整合历史方言数据及可能影响方言变异的非语言因素,建立汉语历史方言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研究者可以将汉语置于一个广阔的时空背景中,直观地考察方言特征历时的演变与分布、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各方言间的亲疏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语言变异机制,综合考察中国历史时空坐标中的汉语方言演变轨迹.讨论了汉语历史方言GIS开发相关技术路线及实现方案.从中国历史时空数据、方言属性数据、非语言因素数据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数据特点、关系及其组织情况,并对相关难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卫所制度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军政制度。以浙江沿海明清卫所驻地方言为考察对象,从北到南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16个方言点,通过共时和历时的比较,分析和总结浙江沿海明清卫所驻地方言声母在数量和古今分合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余姚方言的语音特点表现在声韵调及其拼合特点上。声母特点:保留"帮滂並""端透定""见溪群"三分格局,"从澄崇船禅日文读"等母今读[dz]、[z]相混,匣母逢遇摄模韵今读[v]。韵母特点:遇合三鱼虞韵知庄章日组字今读舌尖韵母,臻曾两摄舒声一等字(合口见系除外)与深臻曾梗三四等字合流,通合三与臻合三见系入声字今逢细音时合流。声调特点:古平上去浊音声母字今余姚方言合流。拼合关系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声调是台语族语言的重要特征,对于首次接触这些语言的学者来说,声调的确定往往非常棘手,方法不当常常会劳而无功。美国著名语言学家W·J·格德尼在对不同地区台语族语言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快速确定声调系统的规律,通过一组词汇可以快速确定台语方言的声调,提高田野调查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电视节目娱乐化客观上刺激了方言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分析列举方言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方言应用在电视节目娱乐化进程中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