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党意识形态观是影响政党意识形态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有效发挥的主要因素之一.它是指政党对意识形态的根本态度和看法,政党地位、政党意识形态、政党自身状况、历史文化渊源等是影响政党意识形态观的因素.科学的意识形态观是政党的追求.它认为意识形态是价值目标.但价值必须与实际相结合,符合实际;认为意识形态是工具,但必须以能不能凝聚广大民众、党员为标准;认为意识形态是行为准则,但不能僵化;认为意识形态是旗帜.但应当尽量包容.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可借鉴国外政党建设意识形态的做法,巩固全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借鉴国外政党处理党群关系的做法,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借鉴国外政党处理党政关系的做法,提升领导干部依法执政素质与水平;借鉴国外政党应对现代传媒的做法,增强领导干部驾驭现代传媒的能力;借鉴国外政党解决腐败问题的做法,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清风正气。  相似文献   

3.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当代西方政党形成了自身的意识形态观,它们重视意识形态的地位,主张将意识形态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相结合,提倡意识形态要跟随实际的发展而变化,要求意识形态的调整以民众的利益为依据。这种意识形态观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政党发展赢得了广阔的空间。从中,我们也可总结出关于政党意识形态观的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4.
党的意识形态的现代化是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政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意。之所以要实现党的意识形态的现代转型,是因为党的传统意识形态中存在着一些与现代化不相适应的因素,政党现代化的趋势要求意识形态的现代化,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要求党的意识形态能更好地对民众的利益进行整合,世界各大政党应对意识形态“中间化”趋势的实践也给我党以启示———要想长期执政就必须实现意识形态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受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的影响,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打上了精英主导和精英塑造的明显烙印;知识分子则通过介入政党政治进行了组织重建和意识形态重建工作。民国时期,政党意识形态占据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知识分子则构成了政党的主要部分,并承担起了构建意识形态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辑刊》2007,(2):126-131
民国时期的意识形态领域,政党意识形态占据了主导地位。整个民国时期,意识形态呈现出保守主义、激进主义与自由主义三分格局;各政党特别是国民党、共产党在政治舞台上相当活跃,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刻影响,无疑与他们各自具有坚实的意识形态基础有很大关系;由于民国时期的社会条件,知识分子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主导力量,他们通过构建新的意识形态介入政党政治,构成了政党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在党的建设过程中,非常注重自身的文化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发展面临着政党意识形态的中间化、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官僚主义文化的遗留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应创新意识形态,保持政党文化的先进性;建设核心价值体系,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培育民主法治精神,克服官僚主义文化;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端正学风改进文风。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极大地动摇了传统政党的社会基础,打破了传统政党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影响着政党的运作模式尤其是组织管理与宣传动员方式,政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及其对民众的掌控力大大弱化.面对诸如此类的挑战,一些政党适时改革,积极应对,成功实现了转型.但也有部分政党或无所适从,或无动于衷,一直在全球化的边缘挣扎,有的甚至被全球化浪潮所淘汰.国外一些政党在应对全球化挑战中的某些经验教训表明,全球化既可以给一些政党带来拓展发展空间、扩大社会基础、加强国际交流的机会,也会给一些政党带来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使一些政党面临生存危机.在全球化的新时代,执政党面对着更加复杂的内外形势,面临更多的内外风险,必须高度重视,妥善应对,否则,就会出现政治翻船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曾家华 《学术论坛》2012,35(10):1-5
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软实力功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党用以争夺广大民众的重要手段。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通过树立广大群众的理想信念来凝民心、聚民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撑力。在意识形态面临各种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反对意识形态多元化,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动员力和凝聚力功能,为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会党对早期政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思想上,早期政党借用了会党反满思想的意识形态资源为其所用;在组织上,早期政党借用会党既有的、相对完备的组织结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早期政党的先天组织结构的不成熟性;在人力上,会党的加盟使早期政党的组织成员得到充实,扩大了政党的群众基础;在经费上,会党为早期政党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11.
按照意识形态的分野,新左翼政党和极右翼政党是两类完全不同的政党,但两者却具有反政党体制、体制外动员、缺乏正式组织建设、成员边界模糊和意识形态的极端性等诸多相似性.基于这两类政党的相似性,美国著名学者基茨凯尔特提出运动型政党的理论.基茨凯尔特的运动型政党理论的意义主要在于,它揭示了新左翼政党和极右翼政党产生后共同面临的存在困境,即保持运动型政党特征还是向传统政党转型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2.
陈杨 《北方论丛》2011,(3):112-115
列宁的意识形态理论包括意识形态的定义、意识形态的形成路径和意识形态的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在列宁看来,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应该贯彻党性原则;意识形态的形成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且需要革命的知识分子和无产阶级政党参与的一个动态过程;宣传和教育是意识形态制度建设的主要手段,政治国家则是宣传教育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3.
倪荫林 《青海社会科学》2008,1(1):121-125,148
意识形态与思维方式在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上是相通的,因而是互动的,即意识形态会使民众形成或改变某种思维方式,而民众所持的思维方式又会影响其对意识形态的认同。我们党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和民众诉求及素质的变化,要求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必须加强对民众思维方式的培养。为此,必须探索、建立"实践—理性认同"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4.
葛兰西在狱中用11年的时间反思意大利共产党政治斗争失败的教训。他从政党与国家、政党与民众关系等方面分析政党认同,说明民众自愿认同的政党是体现国家精神的政党,是注重伦理道德、"有机"民主建设的政党。他的探讨依据以往的理论成果,基于历史和现实经验教训,着眼政党未来的发展趋向。这启示我们以多种视角看待执政党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中国社会迅速发展的转型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中国共产党在加强政党现代性的进程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现代性的独特内涵,准确把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新挑战.文章在阐明政党现代性的基本内涵的过程中,厘清了无产阶级政党现代性的特殊意义;指明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现代性的内在意蕴;阐述了在政党现代性视域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遵循,即坚持政党治理的法治性、政党活动的民主性、政党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以及政党活动方式的灵活性.只有把全面从严治党置于政党现代性视域之中,才能不断提高党治国理政的能力,推动政党的现代化,从而实现政党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任何政党都想争取执政和长期执政。获得民意的支持是政党执政之本,为此政党必须联系民众,吸引民众。要获得民众的支持,政党还必须拿出切实的执政政绩。这个政绩首要的是经济发展,并且让发展的成果比较公正地为社会各阶层所分享。一个成熟的执政党,需要适应从在野到执政的身份转换,学会科学地管理国家,既要处理好政党与政府的关系,还要成为政府管理上的行家里手。执掌权力最容易导致腐败,为政清廉是执政党的基本操守。  相似文献   

17.
90年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历程可以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政党外交发展的新时期等三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六个方面: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政党外交原则;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政党外交政策;妥善处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理顺政党外交与政府外交的关系;为党的自身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维护执政安全。  相似文献   

18.
政党意识是指对政党的情感、观念与认识的总称,是一种客观的精神现象与政治现象,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政党意识包括政党情感、道德与文化、理论(意识形态)三个层面,有自我认识与外在认识之别.它与政党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政党意识涉及“政党是什么、为了什么、干什么、如何去干”等基本内容,具有主观能动性、价值倾向性乃至阶级性等基本政治特性,但这并不能否认政党意识的科学性、正当性乃至进步性。从理论上看,科学性、正当性、进步性乃判断政党意识是否文明的三把标尺;从实践上看,政党意识是否文明,需要接受具体的实践检验,最终要以促进国家文明、社会文明、人的文明的成效为根本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19.
评“非意识形态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非意识形态化”的缘起从一般意义上说,意识形态是为人类的思想和行为定向的价值体系,提供为人类所追求以至献身的目标和理想。在有阶级的时代,意识形态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政治色彩。一个阶级、一个社会的利益、要求以及存在、发展的合理性,需要提升到意识形态上进行论证,形成系统的观念体系,作为制定路线、政策的理论依据,并灌输到普通民众中去,使之成为活动的准则和指南。所以,意识形态是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立场、信仰、方向的思想旗帜。阶级的冲突,社会的评价,往往集中表现为意识形态的论争。甚至常常出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借鉴世界政党制度文明,创新中国政党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各国政党制度的发展有其内在机理和普遍规律.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应准确把握世界政党制度普遍性与本国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以法治精神规范和调整政党制度和政党政治;借鉴国外成功的政党关系机制,发挥多党在合作中相互监督和鞭策的作用;借鉴国外政党应对国家政治环境变化以确定自身定位的成功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