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周敦颐在<爱莲说>、<通书>、<太极图说>等著作中对君子人格进行了阐述,区分了人生追求中的 "大"与"小",认为生命中之道德境界的追求高于和重于生活中之物质与地位欲望的满足,能有如此体认并能力行践履,便成就了"君子人格";以之从政,便是"君子之政".这些观念和实践值得今人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如果从精神属性的角度看,建筑蕴含人格,是人格投射的产物."建筑人格"是建筑的人格化积累与沉淀,具有明显的伦理道德属性,主要包含建筑形象气质、建筑生命活力、建筑道德记忆三种基本伦理构成要素."建筑人格"的伦理价值在于通过对建筑的共享性分析,去彰显诠释建筑的伦理精神特质及其本质价值;通过对建筑的人文性辨析,去解读解蔽建筑的生命气质特征及其生命价值;通过对建筑的地域性发掘,去探寻解析建筑的道德记忆特质及其本土价值."建筑人格"将指引建筑及其相关活动中的伦理追求与道德行为的一致性,也可以实现建筑活动中对伦理主体及其责任的规定性,从而体现出建筑人格化表达方式和人格化建筑存在特质的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3.
写作人格论     
写作史上写作人格与表现本文相对立、相分裂的状况,既伤害了读者,也是作者的“自我作践”。写作真人格应求真立诚,把心交给读者;要修身养气,超越功利境界,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为此,应对三个方面有所体认:写作是人的存在性选择;写作显示了人的生命意志和本质需求;作者应张扬写作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人格是热爱生命、对战争有所反感的,他从人性的、文化的角度研究战争,反省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在湘西土著部队五年的士兵生活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呼唤人们抗击战争对人的奴役,亦即必须保持个体人格的独立,信守精神自由,追求在"美·爱与神"中实现人格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现代中国人理想人格立论的原则与基础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理想人格重塑的主、客体条件;社会理想人格和个体理想人格的区别,提出在理想人格大系统中人格诸要素的充分运行是实现理想人格的内在前提。但理想人格也需要外在条件,这就是保障机制的运行。  相似文献   

6.
现代人格论     
现代人格是现代人具有之诸种优秀素质与能力的集中表现 ,是“一言一行独立自主方显生命本质”的人生品质 ,自由开放不断探索的思维精神素质 ,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生命意志境界。现代人格的复杂成因、动力和建构原理决定了它的培育生长决非是自发的或仅由环境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苏轼岭海山水诗是其晚年生命实践与人生哲思的艺术外化:首先是超越世俗功利而体认自我本体性之孤独存在,然后是融入无穷宇宙以成就自我无待之自由生命,兼能执著现实承当士道文心,最后是以和陶范式开掘内在心性境界,由诗艺风格之平淡发溢为生命精神之平淡,完成诗、人、道之圆满统一.它标志着苏轼经由山水审美而追求内在超越,肯定个体感性生命又调谐社会理性要求,尽性以至命,塑建全新理想人格而达到“天地境界”.  相似文献   

8.
这里所说的依附型人格不同于古代文士的依附人格。当下知识分子的依附主要表现为对物的依赖,是他们对欲望化的生存方式的主动投靠。当下的依附人格是独立个体面临市场经济下的物质社会主动依附于物的一种生存方式,是主动的依附。这里的依附型人格分为弱者的依附和强者的依附,弱者的依附表现为自我身份特征的隐藏,走进大众,生命融入世俗,人格趋向萎缩;强者的依附表现为追求权力和金钱,渴望成功,生命走向中心,人格趋向膨胀。  相似文献   

9.
建安时期皇权和儒学两大权威的失落,儒衰道长的思想学术倾向,理想之幻灭与信仰之危机,乱世对生命的压抑和摧残,成为建安诗人个体人格重建之主要动因.建安诗人群体生命价值体系的轴心明显偏向"自我",心灵的自由与人格的独立,个体人格的构建及自觉以任性、达情与尚才为表现形式,共同构成了建安诗人个体人格重建之特质.  相似文献   

10.
"君子"人格的现代文化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君子”作为孔子创立“仁”学体系的物质载体 ,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追求和崇拜 ,它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观念、行为、思维方式和情感状态之中 ,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心理基因和性格特征。本文从传统“君子”人格的构成要素与特点 ,结合其对国民心理的影响 ,对之进行现代价值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