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新城 《中华魂》2017,(12):6-8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这就形象地说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人民有没有信仰,是关系到国家有没有力量、民族有没有希望的大事。我们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共产主义的理想。有了这样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有了这样的长远奋斗目标,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国家自然就有力量,民族自然就有希望。  相似文献   

2.
“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仅要看政绩,还要看政风”,这是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陈良宇同志最近在上海市委组织部召开会议,部署今年对部委办、区县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工作时说的。陈良宇指出,当部长的,是不是有好的部风,当局长是不是有好的局风,当区长是不是有好的区风,或者是区委书记,有没有好的风气。有了一个好的风气,差一点的同志进去可以变好;有了一个  相似文献   

3.
在“深圳法院系统掀起反腐风暴”的新闻中,有一个小标题特别扎眼:“人民满意的好法官”被“双规”。我相信很多人都会不解,一个“人民满意的好法官”,怎么会被“双规”?如果他是个“坏法官”。人民就不会“满意”,既然“人民”已经“满意”,他就没有理由被“双规”。到底是有关部门不该“双规”?还是人民不该“满意”?  相似文献   

4.
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通知》指出:“办好社会主义高等学校,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高等学校的领导班子应该是政治上坚强,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熟悉学校工作规律,结构合理、团结合作、联系群众的领导集体。”一九八五年,乔石同志在中央党校讲话中强调:“配备领导班子,不仅要注意领  相似文献   

5.
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大代表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代表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作的报告中,对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是“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这是根据邓小平理论,总结历  相似文献   

6.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这个歌后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三国演义》中刘备形象的一个总结.也是对作者塑造人物的艺术方法的生动而又得体的概括。作者确实抓住“哭”这一细节,写活了刘备。在《三国演义》前85回里,作者描写刘备的哭就有近20处之多,里面有真情的哭.有虚曲的哭,也有狡诈的哭。作品通过刘备一次又一次的哭.逐渐地丰满了这个形象。可以说.刘备的哭,哭出了性格,哭活了人物。  相似文献   

7.
村书记是村领导班子的带头人、农村基层工作的“领头雁”.用好一个人.就能带好一班人、致富一个村。近年来.高淳把村书记作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龙头”来抓.有力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把手监督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所谓一把手,是指领导班子中居于首位的负责人。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班长”位置,居于核心地位。任命了一把手的职位,按照规定就授予一把手的权力。一把手权力集中的闪光点是事权、财权、人事权和物权。有了这种权力,就有了在职责范围之内支配别人的力量,这是权力的影响力,又叫硬权力。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权力,所以为他“吹喇叭”、“抬轿子”的人很多,在这种环境下,一把手极易成为各种势力腐蚀的对象。因此。加强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这一光辉指示动员和鼓舞我们深入批判投降主义路线。解放以来,关于《水浒》有不少荒谬评论。谬论之一,就是“《水浒》具有强烈的人民性”。这种谬论至今还在一些文章中流露出来。例如,有的  相似文献   

10.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一个永恒课题,既要中国人民吃得更好,更要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把“饭碗”问题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认为粮食关乎国运民生。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人饭碗中国人端”这一问题更为重视,提出了“守好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保护好绿水青山”“培育中国种子”“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重要论述,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  相似文献   

11.
李程 《今日南国》2006,(2):31-32
党的作风,是一个政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江泽民同志曾精辟地论述:“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战斗力,我们要完成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要始终履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有好的作风”,“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党的作风对党和国家的生死攸关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是世界上少有的具备完整政党形象因子并具有强烈政党形象建设意识的政党.良好的政党形象在人民行动党半个多世纪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延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行动党的形象建设呈现出3特点:(1)讲究敦本务实:其自身精英形象及廉洁形象的建设,皆以新加坡的客观实际为出发点,并为国家带来了现实利益.人民行动党强调的执政为民,并非仅仅是一句动听的口号,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人民行动党亲民形象的建设,始终强调要实实在在地服务人民、造福人民.(2)坚持与时俱进:根据执政环境的变化,人民行动党与时俱进地对自身形象做出适当的改变,灵活应对新时代的诉求,争取最大限度地争取人们的支持,以拓展其执政的社会基础.(3)强调一以贯之:人民行动党虽然善于适时做出微调以顺应时代的变迁,但在其形象建设过程中的实质内容是未曾改变的.人民行动党虽已完成两次最高政治领导人的更替,换了三套领导班子,但其以廉洁为要题义的自然形象及精英治国理念下的绩效形象建设,始终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内外都有人否认“文革”时期人民群众的觉醒和抗争这一观点,文章以大量史实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文革”中的认识转变过程和历史作用。“文化大革命”虽然是以群众运动的形式发动起来并持续十年之久的,但也是由于人民群众的先后觉醒和长期抗争,才使十年“文革”动乱得以顺利结束。“文革”时期人民群众的觉醒和抗争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具有朴素历史唯物主义的古训。  相似文献   

14.
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不愿与封建统治者同流合污,又无法融人人民,终日无所事事,也是一个“多余人”。他与奥涅金都产生于新旧文化剧烈冲突的时期,这证明“多余人”形象的产生与一个民族文化的嬗变密切相关,“多余人”这一文学现象具有世界性;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作家情感经历的投射,所以吴敬梓也是一位思想上的先觉者。同时,杜少卿与奥涅金又有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指出了艺术形象各自的民族性、时代性。  相似文献   

15.
王国富 《南都学坛》2008,28(4):152-153
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是文学形象蕴涵裸露的原则文学形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中国古典文论对形象的这一特征早已有所论述,清代文论家章学诚就明确地把形象分为两种,一种是“天地自然之象”,即物象,是自然存在的,是客观的;一种是“人心营构之象”,即作品中的形象,这是作家创造出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团结的重要性 ,他在党的八大时就说过 :“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建设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他还讲“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 ,首先要加强全党的团结 ,特别是要加强党的领导核心的团结。”这说明团结问题至关重要 ,并特别强调要加强领导核心的团结。一个党、一个国家是这样 ,一个单位也是这样。特别是领导班子团结与否 ,直接决定着事业的成败。没有一个团结协调的领导班子 ,整个单位就不可能存在团结一致的局面 ,任何工作也干不好。要搞好领导班子的团结 ,需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确立共同的目标。目标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先得“入场券”,才有“优惠券”,这是无锡锡海花园酒店董事长刘天星在江南大学商学院演讲,回答学生们所关心的应聘、就业问题时发表的见解。此话非常中肯、贴切。应届毕业生们择业应聘,往往抱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企业、合适的岗位,希望得到重用并有优厚的待遇,这是人之常情不难理解。毕竞谁都想有一个好工作、好前途,这也是自身价值得到体现的一个象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形象的想象是“五四”后中国文学写作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它甚至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中都具有空前的重要性。文章即从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与文学书写主题之间存在的关联影响切入,论说“五四”后文学书写中“中国形象想象”发生的源头,进而揭示这一文学书写主题所具有的“民族主义”建构这一社会意义;以及说明只要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进程还未完全实现,对民族国家的想象就不会在文学创作中停止。  相似文献   

19.
19前半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塑造了一批独特的文学形象,即“多余人”。奥涅金、毕巧林、罗亭和奥勃洛摩夫是这一系列形象的典型代表。作为社会现实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多余人”现象的发展和演变也是一个历史过程,有其必然的发展规律。“多余人”形象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其发展规律的同时,着重阐述“多余人”形象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确处理好领导角色和地位的关系,是摆在所有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和长期任务,对已走上领导岗位不久的年轻领导干部来说尤为重要。一个人走上领导岗位,就像由观棋者变为下棋者,就有一个防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问题。然而,在我们周围,可以发现不少“当局者迷”的现象:一些原本敢于直言、政绩突出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渐渐变得专横跋扈、骄奢淫逸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急需加以解决的问题就摆在眼前,某些干部却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一些既无科技含量又无市场竞争的项目一个接一个地上,连普通百姓都清楚的常识性错误也发生了。甚至一些人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把党的宗旨抛到脑后,不考虑党的事业和形象,不关心群众的利益和疾苦,只顾自己谋私利、捞好处。对此,群众形象地说他们是“当局”忘了“旁观”时,由“清”入“迷”了。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对领导角色与地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第一要认识到领导角色与普通群众的地位平等性。任何领导者都是普通人,都不能没有喜怒哀乐,都不能离开人之常情。无论职务高低、级别大小,他们都应是人民的公仆,都是群众的一员。一些领导干部身居领导岗位时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领导意识,一旦转为普通群众角色,便会发生一系列强烈的心理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