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简.爱的女性主体反抗男性权威的个人叙述声音成为女性主义研究的经典文本,从社会文化机制内部探讨其女性话语空间,夏洛蒂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话语空间进行了寓言式再现,通过主人公简.爱从"我必须说"到"我们整天谈着话"自我建构了一个新的话语空间,这是夏洛蒂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话语空间问题的思考,也使文本成为维多利亚时期女性话语空间的一场诗性试验。  相似文献   

2.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简.爱的女性主体反抗男性权威的个人叙述声音成为女性主义研究的经典文本。笔者从社会文化机制内部探讨其女性话语空间,认为夏洛蒂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话语空间进行了寓言式再现,通过主人公简.爱从"我必须说"到"我们整天谈着话"自我建构了一个新的话语空间,以此可对文本结尾作出新的评价,这是夏洛蒂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话语空间问题的思考,也使文本成为维多利亚时期女性话语空间的一场诗性试验。  相似文献   

3.
针对世博话语的构建,以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及福柯话语理论为基础,讨论了世博国家馆"多模态语篇"性质及"新话语"构建过程,分析了世博馆数据特点,从"多模态语篇"五种交际模态视角解读了"世博话语"组合案例构建过程。研究发现:"多模态语篇"展示了各国文化并诠释了世博主题。结果证明:多模态话语分析是"世博话语"构建研究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西方男性气质研究在福柯话语理论的影响下,其研究重心转向了男性气质和话语的关系,着重关注男性主体性及其话语的建构、再现过程和方式,研究的主要维度集中体现在男性身体与男性气质、男性欲望与男性气质、社会定位方式与男性气质等几个方面。从本质上看,这些研究维度注重的是男性气质话语与其他话语之间的交锋和互动方式,强调从这些交锋互动中揭示出男性气质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意义,从而将男性气质研究和性别研究推向了意识形态的深层面,也为文学研究打开了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在"女性与都市"层面的另类描写,对于女性文学创作产生了独特的意义。通过笔者的梳理,认为其主要呈现出冷峻的自审意识和深切的抗辩意识;阐述全新的性别关系;构建女性话语,书写"姐妹情谊";解读商业社会,展现女性都市思考四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谈话节目在主持人与嘉宾及观众通过言语互动构建的平台中进行。主持人处于核心地位,节目的顺利进行及有效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话语运用。谈话节目主持人与参与者一起构建话语平台时需遵循话语的得体性原则及互动过程中的合作原则,如话语角色的把握、话境的感知以及质准则、量准则、方式准则和相关准则等。  相似文献   

7.
学术论文是在专业话语社团中表达科研成果的一种交流机制。论文作者不仅需要客观表达成果,而且需运用各种话语策略来达到其"推销"研究成果和"说服"话语社团成员接受研究成果的目的。本文在Hyland和Tse的元话语分类模式内,探讨了理论思辨性论文中元话语策略的选择及其相应交际目的的实现。研究表明,论文中元话语使用的频率与分布状况是语类知识的一部分,与作者构建学科身份、创建和谐的"读者—作者"对话氛围、突出研究原创性和树立自谦形象等交际目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理论在本土化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它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女性写作具有强势的推动力量,然而外来的话语资源与本土的现实语境之间具有难以弥合的裂隙。文章从女性主义的“女性气质”、“女性文学”、“身体写作”等系列范畴的情形入手,揭示了本土现实语境中当代女性写作对女性主义话语的种种误读或疏离处境。  相似文献   

9.
评论话语是用来引起评论行为的先行符号,有直接评论话语和间接评论话语两类。早期对评论话语的研究侧重于静态描写其特征,结合自然语料展开的研究较少。对自然语料的定量统计结果显示,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性别、年龄等社会因素不同,对评论话语的选择和使用也存在差异。女性更喜欢使用主观性强的评论话语,并且更加委婉;南方地区常使用"我感觉",北方地区偏好使用"我认为"和间接评论话语;受教育程度越高,评论话语的使用越全面丰富。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男性和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角色出现了新的变化,一些具有"双性气质"表征的词汇符号被生产出来。"女汉子"一词作为新的"能指",反映出这样一种社会现实需求:打破纯粹男性气质/女性气质之间的界限,在话语表达中寻求性别多样重组的空间和可能。媒体的话语实践,或突出"女汉子"身上的性别对立与矛盾,或通过国家话语强调女性的劳动者角色,或对该符号进行大规模使用,使之"平常化"。传统的性别话语的隐藏其间,甚至再次强化了原有的性别二元对立。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无意义的。媒介的"女汉子"话语向我们展示了话语及意义的不稳定,以及微观权力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市广播电视报发行量较大而社会影响力欠强以及广告回报量与其发行量不甚相符的现实 ,以城市广播电视报的优质卖点为视角 ,分析了城市广播电视报的广播电视、周报、城市三大特色 ,认为只有牢牢把握城市广播电视报的特色 ,以特色求发展 ,才能吸引更多读者 ,形成合理的读者结构 ,扩大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政策的调整,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的日渐涌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生产模式和传播模式的转变,电视媒体传统的垄断经营地位已经丧失,电视传媒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我国电视传媒企业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同质化等诸多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其对价值链缺乏应有的理解和重视,对增值环节识别不清。探讨电视传媒企业价值链的范畴和特征,构建电视传媒企业价值链整合模型并识别价值链增值环节,为电视传媒企业实现价值增值、提升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公共领域理论为基点,提出要想构建农村公共领域,必须充分认识到农业电视在培养农民认知和辨识政治信息,进而影响政治决策的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电视体系建构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论作为审美对象的电视广告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和广告的结盟可称是20世纪最具创造性、最富历史意义的文化现象之一。电视广告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属性,内容美是电视广告魅力的核心。电视广告形式构成诸要素按一定法则组合而体现出来的审美特征,能在激发审美愉悦感中激起消费者的欲望。  相似文献   

15.
当大众不惜改变日常生活节奏来收看重大体育赛事的电视直播时,这种直播就体现出某种仪式性。它符合媒介事件的语境,涵盖了电视体育直播的即时性、观众的参与感和内容的共享性。电视体育直播仪式性产生的原因与体育本身的仪式感、宗教色彩有关,更与观众的偶像崇拜、平等性体验以及电视的功能优势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是大众媒介支配的社会。电视媒体通过对影像的编码,与消费文化形成共谋,充斥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技术作为内在的推动力,加速了这种共谋。生活服务类节目作为一个节目类型,在技术的演进中也由强调实用性、权威性、文化性逐步发展成为集实用、权威、文化为一体的游戏娱乐形态,从居高临下的生活指点发展到数字技术条件下的互动交流,引领电视观众进入获取身体快感的时尚潮流之中。对生活服务类节目技术与形态历史演进过程的梳理,总结不同历史时期节目的类型特征,为消费时代的数字电视节目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电视谈话类节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电视节目样式。谈话节目在我国的风行,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谈话节目在丰富国内电视节目的同时,也呈现出诸多问题。提升谈话节目的品位,培育出更多的品牌节目,是谈话节目今后发展中要积极面对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多重复合的当代中国电视文化意识形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视文化的意识形态是隐蔽的 ,却是关乎电视文化发展方向的根本性问题。当代中国电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在经济转型、价值多元的语境下 ,又由于其社会公益事业地位和大众文化特性 ,表现出国家意识形态、市场意识形态、精英意识形态、白领意识形态、平民意识形态的多种层次共存的复合状态  相似文献   

19.
把优秀的小说改编为电影电视剧 ,是目前影视界很流行也行之有效的做法。《红高粱》和《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两部由小说而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的作品 ,获得了相当的成功。本文主要是以这两部作品为例 ,论述从小说到影视改编过程中叙事的转换前提以及叙事主要在语言、结构、思维转换方面的关系 ,进而论述在叙事转换的前提下 ,受众在接受影视作品时方式上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观众取向与电视频道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电视观众收视取向分析电视频道专业化产生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现实需要 ;从观众研究、品牌建设、频道创新三方面论述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