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莎翁作品中的语言,就其基本要素来说,无疑是伊丽莎白时代的语言。这种语言正值中世纪英语嬗变为近代英语阶段,史家称为早期近代英语(Early Modern Eng.)。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期的伊丽莎白时代,是一个富于冒险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时代。政治上,得到新兴资产阶级支持的中央集权的王权制度日益巩固;军事上,1588年英国击败入侵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国威大震;商业资产者远涉重洋从事海外贸易,使得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内新兴工商企业如雨后春笋;这一切必然在当代的语言中反映出来。而一个丰富多采、复杂多变的社会风貌,除了给语言带来极其丰富的语汇和多种表达手段以  相似文献   

2.
早期现代英语经历了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以莎翁为代表的早期现代英语语言结构具有可塑性。由于历史的原因,美国黑人英语是美国英语最重要的语言变体。有规律支配的、成系统的、富有交际表达力和灵活性是美国英语最突出的特征且具有可塑性。笔者试析莎翁英语与美国黑人英语的共性与差异,阐释二者英语语言结构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3.
鲁迅作品在海外的翻译和传播研究是鲁迅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近百年的历史中,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和传播取得了较大成就,相应的研究也涌现出丰富的成果。纵观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研究现状,不难看出中外学界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了讨论:将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作为鲁迅海外翻译传播研究的构成部分,从整体上对之加以甄别和梳理;对鲁迅作品的英语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中的语言和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从文学翻译活动的角度观照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和传播情况,分析其中的得失与价值;专门分析鲁迅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揭示出文化语境对鲁迅作品海外传播的影响。相较于鲁迅作品在国内的出版和研究而言,鲁迅作品的海外翻译和传播研究仍是一项有待拓展和深入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莎翁十四行诗蕴含着丰厚的双性恋底蕴,也是莎翁人生的映射,表征了莎士比亚对双性恋的认同和接受,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双性恋的赞誉、依恋和矛盾的心态.传统的莎翁批评为了维护大师的声誉,追随主流文化导向和其道德标准,倾向于非此即彼的价值判断,而双性恋现象艰难的社会认可也导致了偏颇的评介,但是莎翁作品蕴含着双性恋内涵并不是在莎翁脸上抹黑,而是其重要的主题和底蕴,这样的解读有助于在多元视野中更客观地解读莎士比亚.  相似文献   

5.
论劳伦斯作品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是英国现代著名作家劳伦斯作品中的重要特征,本文从特色词汇的运用、象征性语言、比喻修辞手法、具有意象化与感悟性特征的语言等几个方面对劳伦斯作品的语言特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董学忠 《新天地》2011,(9):142-142
我校从本年度起增加高一、高二年级各班语文阅读周课时数。我想,这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发、语言鉴赏力培养、人文素养提高都有很多好处。英国教育家倡导本国四岁儿童就开始阅读莎士比亚作品,免得将来一下子会被莎翁精美的语言所吓倒,  相似文献   

7.
以言语行为理论和女性语言特色研究为依据,结合塞尔对言外行为的五大分类,分析了作为英语语言材料的艾伦的话语和作为汉语语言材料的曼桢的话语,总结女性语言特色,检验了有关女性语言特色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英汉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科技英语的文体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英语作为一种功能语体是在普通英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无论在词汇方面,还是在语法方面,它同基础英语没有绝对的界限.但是在语言发展的长期过程中,科技英语在文体词汇和语言规律方面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应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对科技英语的及物性结构特征,语气结构特征,主位结构特征和字系结构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实际的语篇分析,寻找科技英语的文体特征.对这些明显的特色进行研究,肯定会对科技英语的阅读理解,写作与翻译提供某些启示,对科技英语的进一步发展肯定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美国英语形成过程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英语是在美国这个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对英国英语继承、发展、演变而成的。本文从历史文化与语言发展之关系的角度来探悉美国英语的发端、演进和形成过程并得出美国英语是以英国英语为母体,融合了其他民族语言而形成的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一种语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语言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使英语在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中不断地接受和添加着该语言的词汇以及词义的迁移。本文就英语新词的构成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陈述,并就英语词汇的发展前景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莎士比亚巨著《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个案研究,着重探讨了积极修辞中词义修辞格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多角度演绎,以该剧中的经典对白为例,重点论述了其在比喻、拟人、矛盾修饰法、双关等手法上的修辞魅力。通过分析莎剧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语言艺术特色,探讨莎士比亚如何用丰富生动的语言以及相关修辞手法恰到好处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心理活动,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更深层次的领悟。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国外莎士比亚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学者们改变了以往分散、零散的单篇分析的方式,把10部英国史剧作为一个整体,对其连续性、主题及艺术手法等方面全面考察;同时,20世纪各种新的批评方法也涉足莎学,这些新方法的应用,使历史剧的批评展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3.
十四行诗的英国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四行诗英国化进程始于英国文艺复兴,历时约150年,大致经过引进与模仿、学习与改造和发展与创新三个阶段.华埃特和萨里伯爵引进十四行诗并对其做初步的变动以表达英国诗人的情感,开十四行诗抒情的先河.锡德尼、斯宾塞和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表现能力上的探索,完成了英国十四行诗格律的定型.邓恩和密尔顿则突破十四行诗传统的爱情主题,开辟了十四行诗抒情的新天地,从内容和主题表达上完成了十四行诗的英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伟大翻译家朱生豪出生于浙江嘉兴鸳鸯湖畔。之江大学的四年以及随后的编辑生涯,为朱生豪打下了扎实的英文功底,同时使他具备了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和古典诗词创作才能,这为他翻译莎剧奠定了基础。从1935年开始准备译莎到1944年逝世为止,他共译出莎士比亚悲剧、喜剧、杂剧与历史剧31部半,给中国莎学史和中国翻译史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朱生豪长于译笔,但也不乏译论。他具有伟大的爱国翻译思想,严肃认真的翻译态度。他的译文自然流畅,这与他采用再现原作神韵和神采的翻译策略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至少有5部作品涉及了非洲人形象书写,但以《奥瑟罗》中的奥瑟罗形象最为成功。莎翁在这部作品中,刻意将既值得颂扬又应该批判的奥瑟罗形象纳入剧本并对其进行艺术处理,莎翁种族观的两重性在这个"他者"形象上显露无遗。莎翁通过歌颂奥瑟罗英雄形象,试图扭转17世纪英国人对非洲人的偏见和种族歧视,在彰显其伟大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同时,还刻画了奥瑟罗在寻求白人主流文化认同之旅中的兴奋与彷徨,作者潜意识里欧洲白人的种族优越感流露在剧本字里行间之中。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戏剧是一座语言宝库,其中大量颜色词的使用着实为戏剧语言增色不少,是语言研究的绝好素材。文献检索表明,尚无学者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变体颜色词进行过详尽的研究。以莎剧中red的变体颜色词为研究对象进行语料统计与分析,在英汉对比视角下,莎剧中red变体颜色词的汉译策略可归结为两种:"颜内之意存颜色"、"颜外之意舍颜色"。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以语言类型学为切入点,从词序的角度对英、德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研究.英语和德语同属印欧语系的西日尔曼语分支,但这两种有如此亲缘关系的语言却在各自的词序方面有显著不同.结合自身的语言学习经历,作者把英、德两种语言的词序对比研究放置于语言习得的视角,即从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习得对比研究作为第三语言的德语习得.在回顾前人有代表性的词序研究结论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和分析英、德两种语言中的多种例句,概括出二者在词序上的不同:英语的词序相对固定,而德语的词序相对自由丰富得多.  相似文献   

18.
奥利弗·戈德史密斯的戏剧《屈身求爱》是一部借鉴莎士比亚式闹剧结构,描写和讽刺社会风尚的喜剧,即闹剧式的风尚喜剧。剧作家戈德史密斯以嬉笑怒骂的形式、讽刺的口吻、细腻的笔触以及滑稽搞笑的场面刻画出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世态风俗,借以针砭时弊。  相似文献   

19.
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以英汉姓名的结构、命名方式和称呼为研究对象,挖掘两者之间的相通和相异之处,探讨比较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华女子学院2008、2009级艺术类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小组和个人访谈等形式,结合学生入学英语成绩测试、英语基础知识能力测试,以及与非艺术奚学生入学英语成绩比对,对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与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和教学实践,提出有助于提高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与能力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