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我国行政补偿立法滞后,行政补偿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致使公民的财产权受到行政机关合法行政行为的侵犯或者为了公共利益受到损害后得不到适当补偿,甚至完全得不到补偿的现象时有发生,引发很多社会矛盾。完善行政补偿立法已迫在眉捷。  相似文献   

2.
行政补偿救济是行政救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理论研究目前还很不充分。本文从行政补偿概念的界定、立法现状、完善立法的建议三个方面对行政补偿救济的立法规制作了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行政立法在我国法制建设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旦行政立法有违宪违法行为发生,而又得不到及时纠正,产生的危害将是难以想象的,如2011年废止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即是一例。为了防止行政立法违宪违法情形的发生,对其进行制度上的常规监督显得尤其重要。然而,我国对于行政立法的监督存在相关监督机制不周全、监督机关的监督不作为等问题,如何完善行政立法,应当是研究者不容回避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试析我国土地征收行政补偿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征收行政补偿很有必要.当前,我国土地征收行政补偿中存在诸如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过低、补偿项目构成不规范、利益分配不合理、农民自主权受到限制以及土地征收行政补偿程序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明确界定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范围,完善土地征收行政补偿程序,明确补偿标准、范围和方式以及引入司法救济,从而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行政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5.
詹明 《江西社会科学》2006,(11):188-191
行政补偿制度作为现代行政法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其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在我国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加强行政补偿的基础理论研究,促进行政补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己成为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对行政补偿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立法现状和实施状况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完善的几点建议,即更新观念,树立“服务行政理念”;完善宪法中公民私有财产权保障条款;制定统一的《行政补偿法》。  相似文献   

6.
对于行政立法中的信息利用问题,我国现行相关立法仅作了零星规定,而且此类规定往往大而化之,对行政立法难以形成有效的规范,使得各种有效信息在行政立法中的收集和利用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在行政立法实践中,行政立法主体往往单方主导整个立法过程及结果,其他各利益相关方难以有效参与,致使行政立法的质量不尽如人意.本文认为,借助于信息论的原理,提升行政立法中信息利用的水准,是中国行政立法制度建设的努力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
刘恬 《理论界》2012,(3):51-53
行政行为介入时如何保护和补偿自然人利益,是困扰我国民法相邻关系制度之一大难题。理论上,由于处于行政法与民法的交叉地带,往往被学者所忽略;立法上,可依赖之法条不仅数量匮乏且存在赔偿、补偿不分、补偿客体不明、补偿标准模糊、补偿类型狭隘等缺陷。此背景下,本论文以行政行为为切入点,研究相邻关系补偿问题之理论前提、立法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态补偿长效运行机制,是解决西藏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已成为制约西藏生态补偿机制长效运行的关键因素.在国家生态补偿立法尚不健全、地方生态补偿机制立法层出不穷的背景下,西藏生态补偿机制法制化已成为西藏生态补偿实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完善闽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闽江流域生态补偿存在着补偿主客体模糊不清、补偿标准不科学、补偿资金营运不规范等诸多缺陷.完善机制,立法先行,加快闽江流域生态补偿立法,应当着重从制度上解决"谁补偿谁"、"补偿多少"和"怎么补偿"三个基本问题,即要明确流域生态补偿主客体及其责权利,合理确定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和计价办法,规范流域生态补偿资金运营机制,实现生态补偿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市场化和法制化"的立法目标.  相似文献   

10.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困境和出路的物权法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拆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现行国家及地方拆迁规范存在诸多问题。一些规定对征收补偿法律关系的界定有问题,致使一些地方政府在实际运作中只征收、不补偿,而把补偿这一核心问题和矛盾推到拆迁阶段。我国的拆迁过程必须符合现代法治原则,要完善拆迁立法,规范行政行为。先补偿再拆迁当写进新条例,拆迁方必须征得被拆迁人同意,进行充分、合理的补偿后才能进行.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征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广大农民最主要的财产,是他们最基本的社会保障.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扩张,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由于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产权不明晰,国家在征用土地方面的立法不完善,征地补偿费用偏低,致使被征地农民难以得到合理的补偿.同时,由于征地程序不规范,导致失地农民无法得到合理的安置.如何从立法上完善农村征地补偿制度,为失地农民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行政补偿制度是行政法领域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一国行政法律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已在较为广泛的领域建立了行政补偿制度,这些制度在实践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行政补偿制度本身的缺陷逐渐暴露,一些内容已不能满足实践的要求.建立统一、完善的行政补偿制度应坚持科学的行政补偿原则,制定统一的<行政补偿法>,完善行政补偿的司法救济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  相似文献   

13.
陈俊洁 《东岳论丛》2012,33(7):174-178
行政立法是行政权扩张的产物,并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然而立法实践中,立法冲突、立法腐败等问题的出现,引起了我们对这一权力运行机制的警惕.正义作为人类社会所追求的一种最为基本的价值理念,一直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道义力量,而行政立法的特点和现状呼唤程序正义理念.以程序正义理念作支撑,搭建一个民主、理性的行政立法法治框架是本文立论的基础,并以此提出:在行政立法的启动阶段应赋予公众行政立法动议权;在行政立法的制定阶段应完善公众参与行政立法机制;在行政立法的完成阶段应引入有限司法审查机制等构想.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呼唤民主法治,强调民主立法和立法民主。作为我国重要立法部门的行政立法,在立法理念、立法制度、立法内容、立法程序上还有不完善之处。因此,完善行政立法,贯彻立法的民主和谐理念,严格程序,健全监督审查制度,对制约行政权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虽然已初步形成以《海洋环境保护法》为中心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体系,但是在海洋生态建设的立法中存在海洋生态保护缺乏、新兴海洋产业的立法不足、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问题严重、区域合作法律制度不完善、海洋生态损害补偿依据不足、缺乏海岸线保护方面的规定等问题.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急需通过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加强海洋管理机构的组织立法、完善海洋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和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救济法律制度等的相关立法来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从国内外不同的角度对行政立法的基本含义、性质及我国行政立法现状的分析,有助于提出完善我国行政立法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征地补偿协议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征地补偿协议因法律冲突或立法空白导致制度绩效低下,检审征地补偿协议的立法定位和法律性质是完善征地补偿协议法律管制的前置条件.本文分别讨论了征地补偿协议的内涵和性质、订立规制及法律救济等问题,提出完善农村征地协议的相关内容和程序以及救济途径,强调通过立法完善和管制提升,以契约形式构建包括政府和农民在内的多元主体的利益安排.  相似文献   

18.
西方国家行政立法监督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涛 《江汉论坛》2003,(12):48-51
任何国家权力都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这是西方国家重要的宪政原则和社会大众的普遍共识,行政立法权当然也不例外。自19世纪下半叶行政立法制度产生以后,西方社会就在不断探索怎样既充分发挥行政立法的有益作用,又有效遏制其可能的作恶,并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和有效的行政立法监督制度和机制,主要包括限制行政立法的范围、明确行政立法的原则、规范行政立法的程序及强化各种监督方式等。  相似文献   

19.
公平是法律的基本价值追求,现行行政法立法公平不足,政府及其部门有权无责,"可以"和"以上以下"等规范授权太宽.和谐社会构建要效率更要公平,学界与立法界应当对行政立法公平问题给予充分关注.有必要完善我国行政立法,使行政"法"真正成为法律.  相似文献   

20.
行政公示是我国政府行政系统经常采用的一种行政手段,也是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进行有效制约的法律手段之一,其对行政公开价值的实现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作为一个重要的法律手段,行政公示应当有相应的程序规则作保障.但就目前来看,行政公示程序立法在行政法治实践和行政法学理论中都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为:行政公示程序法规范不成形、行政公示程序立法权不集中、行政公示程序内容不确定.因此,应当从立法内容、立法形式上对行政公示程序进行规范.包括公示主体规范、公示范畴规范、公示方式规范.我国行政公示程序立法可采用统一立法、强效力立法和行文细密立法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