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论国家话语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化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国家话语及国家话语能力,不仅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国家传播实践问题,而且成为话语学、修辞学、新闻传播学等的一个重要学术命题。在世界秩序重构时代,国家领导人、政府官员如何通过话语,在国内外重大问题上提出富有感召力、影响力的创造性思想,国家媒体如何提高国家传播的质量和效率,国民如何塑造文化大国的国民形象,以及如何提高我国的国家话语能力、国家修辞能力等问题,都亟待研究。为此,本文试图从多学科视角对国家话语、国家话语能力的性质、内涵、构成、表现形态、现状、问题、对策以及与之相应的国家传播、国家修辞等做一简要阐述,以期为全球化和世界秩序重构时代国家话语影响力的提高、国家新形象的塑造、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以及话语学、修辞学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深入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 ,文化因素在国际秩序的重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国家文化是获取国家软权力的一种关键因素。从整合传播的概念和功能来看 ,整合传播为国家文化发挥这种作用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因此 ,在本文中我们将超越一般意义上传播学的含义 ,从国际政治的视角来研究国家文化整合传播。并着重对中国国家文化整合传播的概念、动因以及目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技术促使国家形象传播变得更加多元化,然而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存在不少问题:对内传播多且对外传播少、西方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曲解与误传、不善于利用新媒体对外传播国家形象。分析认为其原因在于:西方国家的媒体占据着世界传播市场的主导地位、通过新媒体对外传播国家领导人形象的意识不够、国内与国外新媒体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限制。分析表明:充分利用新媒体病毒式传播方式,加强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重视传播的国际化视角,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大胆邀请外国媒体,多渠道宣传中国形象;多借助新媒体渠道进行对外传播国家领导人形象;重大国际事件发生时巧用新媒体,掌握对外传播的舆论主导权。  相似文献   

4.
研究中国在俄罗斯举办"国家年"过程中的文化传播问题,对于文化贸易赤字严重的中国来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深入观察客观事实,归纳与探究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发现了中俄关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运用文化传播学中模式维护功能、适应性理论和圈层性等理论,把针对普遍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具体运用到"国家年"活动中,提出了一些应该注意的方面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如果将国家形象视作一种品牌,那么国家品牌塑造则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任务。中国在与世界融合的过程中,还需要面对诸多问题及挑战,因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时代的新闻传播与国家形象宣传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影响国家形象的众多因素中,新闻传播是一个至关 重要的战略要点,而当前国际新闻传播能力西强我弱的现实背景以及我国对外新闻传播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了国 家形象的塑造与宣传效果。我们应从转变新闻传播理念,改革新闻传播体制,探索新的传播手段,有针对性地反击 西方媒体对我国国家形象的歪曲,积极推动建立国际传播新秩序等五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国家形象的对外宣传。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格局转型加剧以及中东局势突变,中阿关系面临新的挑战,中国迫切需要通过加强国际传播在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广大民众中增信释疑,掌握舆论主动权。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虽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对阿国际传播渠道,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局限与不足,如渠道完整但有效性较差、话语内容缺少对共同价值观的培育、"舆论领袖"建设滞后等,只有解决好传播渠道、话语内容、话语人的问题,中国对阿国际传播才能够真正"走出去"。  相似文献   

8.
网络传播重构着当今社会的传播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基于对政治、文化、经济的认识、理解和赞同的大学生国家认同同样面临解构与重构的挑战。在网络传播自由性、匿名性、开放性等特质影响下,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认知模糊、文化自信弱化、实践行为无序等问题日益突显,并直指大学生国家认同建构。面对大学生国家认同日益突出的多元化、矛盾化和盲目化趋向,高校应分析和把握网络传播和大学生国家认同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和搭建网络实践平台等方面来促进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家形象是一国在世界中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外在体现。随之全球化与信息化的不断加速与融合,国家间经贸、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有效保持并提升国家形象已成为多数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随之互联网等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各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交流的载体对于国家形象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而高效、规范、得体的媒体语言传播更是媒体工作建设的核心。因此针对我国媒体语言传播中规范性不强、渠道较窄、国际化水平低等问题,建议采取的措施包括:构建完善国家形象战略,完成媒体语言传播规划;规范媒体语言的使用;拓展媒体渠道、增强影响力、提升话语权;通过媒体语言传播文化教育间接提升国家形象等。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全球舆论调查中的中国国家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佩尤研究中心"、"世界公众舆论网"和"环球扫描"三大知名国际舆论调查机构所出具的多种调查报告,2009年中国国家形象呈现出重要变化:一方面,中国国家实力得到国际舆论的认同;另一方面,中国有关政策引起国际舆论的争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好感度正处于微妙的平衡点;而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对中国的认可度走低.为了更好地树立中国的国家形象,掌握全球舆论调查的主动权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家传播的理论建构、全球化时代的“一带一路”发展以及国家传播研究等诸多议题,近百位专家学者在陕西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国家传播学高层论坛”中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就国家政治传播与国家文化传播、国家形象建构与国家对外传播、网络媒体空间中的国家传播、“一带一路”建设视野中的国家传播研究、国家传播研究的话语学视角、国家传播研究的修辞学范式等6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全面的交流和探讨;研讨认为,国家传播的伦理秩序、研究主体呈现多重新向度,应逐渐尝试去西方化,重视不同范式之间的更替和累积性的理论建构;尤其在全球治理框架下“一带一路”的媒体合作问题,需要国家政府、地方政府及媒介机构在不同区域经济发展、跨区域问题解决方面进行深度沟通,还应利用“话语转向”的建构主义安全化理论来面对国家/国际安全的重大挑战,为中国叙事全球化架桥铺路。  相似文献   

12.
国家角色设定是国家领导人对国际环境、国家战略和本国特色的集中定位,是国家政治传播的出发点。国家角色设定随着不同国家各个时期的发展需要而变化,它与对外传播或影响或偏离,始终统一于国家整体利益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外传播中的角色设定历经三个阶段,这是中国应对不同国际环境时必要的战略选择,反映了不同阶段中国对外传播中的政治诉求和国际定位,折射出中国实力、国家担当以及国民心态的深刻变化,表征了国家全方位地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现与博弈。  相似文献   

13.
国家形象的传播力瓶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建 《国际公关》2009,(2):39-40
作为中国软实力极为重要的方面,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近些年来呈现出很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毋庸讳言.制约中国国家形象的瓶颈——传播力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如何突破制约中国国家形象建构这一以往重视不足的瓶颈问题.已是一个极为紧迫的课题。如果从公共关系视角来看待这一问题,这是涉及“媒体沟通力”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传媒产业和传受关系格局均已发生变化,如何调适和改进单调性路径的传播模式成为国家形象传播面临的问题。从传播主体结构框架的适应性转变、传播形态方式的针对性改进、传播中介桥梁的精准性借用等作为层面,对新媒体语境下的国家形象传播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作为国家传播主体的官方机构应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的超强联接能量,为国家形象传播提供平台,吸引非政府组织和广大民众参与,并承担正向的积极引导职责;国家形象传播方式应将精英文本与表述转化为大众文本与符号,利用易读有趣的绘画、影视等低语境符号传播,吸引不同国家、阶层、文化人群对国家整体形象产生认同,这是提高国家形象传播成效的优选策略;国家形象传播还需要依据不同社交网络的属性特征,有技巧地植入国内外的各种新媒体社群圈层,加大有质量的利我形象信息植入数量,并利用网络中介团体等的实地经历来让国外民众切身感悟中国风貌,鼓励支持民间组织或个人利用新媒体技术创造与国外民众共同生活的虚拟体验活动,增加相互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国家形象传播的认同成效和国家形象的良好塑造。  相似文献   

15.
国家科技传播能力: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传播与科技创新、知识经济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这决定了在推动科技创新与知识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科技传播事业,加强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建立高效科技传播体系。文章对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分析了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评价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的一个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英国较有代表性的华文媒体《英中时报》进行分析,梳理了该报新闻版、"私享家"副刊、分类版与广告版、特别版等的内容,在直面问题的前提下提出未来华文媒体的发展建议:拓展财经支持渠道,专业化媒体运作,加大中华文化传播路径,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构建意识。  相似文献   

17.
国际经济危机在改变世界的金融业、工业和制造业的同时,也会导致新闻传播、公共关系、公共外交和媒体消费等"软"实力的变化,从而影响若干政治和经济大国未来的关系。来自中、美、英、俄、泰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82名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在"第四届公关与广告国际学术论坛"会议上,以"后危机时代中美新闻传播和公共外交的未来"为主题,展开了关于公共外交的本质与模式、传播策略与国家形象、公众认知与中美关系等问题的深入讨论,以及新环境下公关、广告与传播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宣"呼唤开放非官方传播资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国际社会,中国要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逐渐开放非官方传播资源就成了一种逻辑的必然,它将更灵活有效地更快进入国际传播领域。这构成一种良性的逻辑链条:民间传播或非官方传播是当代国际认同的一种传播价值理念,当我们要融入国际循环体系,开放这个渠道而它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国家的良性形象显示;开放这个传播渠道会构成前所未有的多种声音的传播,它包含不同意见的表达、争辩和讨论,这种“议会式”的传播形态更具广泛的传播效应。民间或非官方概念上的国际传播可以避免很多问题,因而可以获得更宽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发起的"舆论围攻"下,中国的国际舆论环境面临进一步恶化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国疫情控制、经济复苏走在世界前列,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时与势都为我们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提供了机遇与空间.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研究国家形象生成机制,强化跨文化传播意识,因国施策,兼顾"硬传播"与"软传播",在中国...  相似文献   

20.
新闻及其价值体系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之一,也是国家传播学理论建构的核心范畴。在数字媒介环境下,重新认知新闻的属性,阐释新闻真实的内涵,对于提高国家传播的效率,改善媒介生态,拓展国家传播的全球空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研究认为,新闻是一种人类基于新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的信息生产与消费行为;新闻真实是保持国家新闻传播秩序化的重要前提;新闻真实存在时间、空间、领域与主体层次差异;共时与历时、相对与绝对、过程与结论、部分与全面、现象与本质、普遍与领域、客观与主观、个体与社会、性质与层次以及国别和度量,既是新闻真实的传统范畴,也是数字时代面临的严峻挑战;发现真相,保持叙事立场的客观、公正,既是新闻传播的理想追求,也是国家传播的应有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