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家社会责任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2000-2009年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上以"企业家社会责任"、"经营者社会责任"、"管理者社会责任"、"领导者社会责任"为题名所刊发的有关企业家社会责任方面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企业家社会责任的研究现状;对企业家社会责任导向、影响因素等方面的一些主要研究结论和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结合国内外研究的相关成果,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英文概念翻译过来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并没有、也无法完全反映原文的真实涵义。西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中的"企业"并非我国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概念,而是指"经理控制型"大型公司制企业;"责任"具有担当责任与尽职尽责二重性;"社会"包含了受企业经营行为影响的社会部分以及广泛的社会两个层次。企业并不具有承担整个社会责任的职能,对于不同层次社会的责任也是有区别的。企业社会责任反映了(大型)公司对受其经营行为影响的社会部分承担责任,并对整个社会高度负责的思想。公司应该在遵守社会规则的前提下对社会负责任,并尽力为全社会的发展做贡献,它是以客观责任为前提,以主观责任为根本。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出现是"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共同的源头。尽管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后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公司治理更关注公司内部的制度安排,体现效率的价值追求;企业社会责任更强调外部社会的整体利益,体现公平的价值追求。然而,两者却具有共同的理论内核——责任。这种做好份内之事的"主观责任"成为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融合的基础。未来我国立法应在"责任"内核指引下,借鉴各国"共同治理"的成功经验,促进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4.
立足我国新闻出版传媒"转企改制"与产业化发展的背景,提出媒体应该具有"企业公民"的身份意识。"企业公民"的身份意味着需要充分考虑媒体的企业特性,同时,媒体作为"企业公民",不单纯体现在它作为企业对社会应尽的责任,还体现在它独具的对公民社会的建构责任。媒体具有"企业公民"的身份意识,既是适应新兴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公民—消费者受众服务的需要,也是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维护民主社会共同体的需要,有助于推动我国媒体的可持续、良性、健康发展,促进传媒产业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哲学以及伦理学史上,康德的责任思想占有核心地位。他不仅围绕其道德律的三种表述形式分别阐述了责任的内容、性质、指向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还进一步围绕其伦理学中的"自由"和"理性"两个概念深入分析了自由与责任以及理性与责任之间的内在联系。康德责任思想因其所具有的经典意义对于当代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分析了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责任文化"建设和保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持续的内部管理机制,指出了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国房地产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不长,相应的法律法规、监督监管机制等还不健全,而且许多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差,致使地产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促进房地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要有企业自我管理和行业自律,还需要市场规制、政府监管以及舆论引导与监督。为了防止房地产企业逃避社会责任,应当建立起"企业管理、行业自律、市场规制、政府监管、舆论引导与监督"的"五位一体"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自从2008年"三鹿事件"发生以来,基于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供应链社会责任问题成为供应链研究领域的热点。农产品供应链社会责任协同管理的研究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归纳总结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界定了农产品供应链社会责任协同管理的内涵,并对农产品供应链社会责任的自组织协同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建立一套基于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供应链长效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9.
通过选取中国沪深两市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农业类上市公司在2009—2011年间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检验企业财务业绩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财务业绩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关系仅在股权集中度较低的企业中显著存在。文章对现有文献中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理的研究进行了拓展和综合,同时对于政府规范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及信息披露具有政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们期待以法律惩戒来遏制科研不端行为,但科研诚信问题并没有"法到病除"。在他律机制之外,学者自身以及学术共同体内部的自律机制应当首先受到重视。学术伦理责任与法律责任之间在责任依据的形成机制、内涵、责任主体、责任形成事由以及承担机制等五方面体现出不同。基于这些不同,形成了两种责任机制的分工合作关系,"部分社会"法理是捍卫此分工格局的一项典型机制。遵循这种分工格局,应当发展完善以学术自律为基础、由法律他律机制补缺的责任机制,形成应对科研诚信问题的"多元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对企业社会责任动力因素进行了梳理,结合对某地区房地产企业调研,采用Grey-DEMATEL方法从原因度和中心度两个角度对房地产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来自消费者的压力成为房地产企业从事社会责任实践的最根本动力因素,而改善"企业形象,树立企业品牌"是最重要的动力因素;同时,当今房地产企业并不认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对于改善企业财务绩效能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性责任:西方发达国家对自己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造成全球自然生态失衡理应负有更大责任;发展中国家也应为世界生态文明作出力所能及努力。"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遵循自然规律、人类社会自身发展规律,应对生态全球化而提出的的科学方略,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保护的责任是国家保护本国公民的责任,当国家不愿或无力保护本国公民免遭伤害时,国际社会有权干预。保护责任源于冷战结束后集体安全从"保护国家安全"转向"保护国家和公民并重"所面临的挑战。自2001年干预与国家主权委员会正式提出保护的责任这一概念以来,经2003年名人小组的部分肯定以及2005年秘书长的报告和世界首脑会议的进一步规范,保护的责任已经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一项重要政策规范。保护的责任包含了国家保护责任和国际保护责任两方面内容。该理论说明了国家主权不仅是国家对其公民的一种权力,更是一种保护其公民基本人权的义务与责任,这是对传统主权概念的新发展,对国家主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肩负着以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社会的责任,通过发展图书馆技术和数字化目录实现高质量的文献、信息、知识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资源在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中"耳目、尖兵、参谋"的作用,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作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继《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被翻拍后,电视剧《水浒传》也被重新搬上了荧屏。新版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了重塑与颠覆。剧中大量削减了原著中滥杀无辜的故事情节,淡化了江湖文化的反法制性和反社会性;站在人性的高度,摒弃落后的封建女性观,反省了女性悲剧背后的社会责任和男性责任;在消费社会背景下张扬的"兄弟情、英雄义"弥补了当代人们的情感空白。新版电视剧凸显了现代社会的"和谐"色彩。  相似文献   

16.
苦难叙事是底层想像的一个基本特质,这既反映了知识分子的公共关怀与社会责任,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底层"的误读,因为这种苦难叙事与现实中的底层生活形成一种"想像"与"经验"的背离。此种"背离"源于知识分子过于庞大的人道情怀、固执的城乡对立观及对社会新阶层的成见。  相似文献   

17.
"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所使用的一组重要概念。将其分别置换为学校政治教育的目的,比较两种教育目的之利弊,最终论证当政治教育以"责任伦理"作为目的时,能够规避当今社会多元化信念的冲突风险,使学校政治教育遵循人类伦理的逻辑,满足人类社会整体和每个个体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公平责任作为归责原则无论从法律体系上还是司法实务中,都欠缺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论证,虽然侵权责任法中将公平责任置于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章节之下,但通过考察公平责任的沿革和司法实践情况,可以充分反映出其实质只是损害填补的规定,而非归责原则的规定。因为如果将公平责任作为一种归责原则,则明显有损害赔偿社会化的趋势之嫌,司法实务中,对公平责任的扩大适用,混淆了"个人责任"、"公平责任"等侵权法理的基本原则,往往导致限制民事主体的行为自由,侵害无过错民事主体的财产权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不利于形成有序而理性的各负其责的法治社会化。因而其应该作为损害填补的规定,但是即便公平责任作为分担损失的指导性原则,也不能任意扩大其适用,民事损害风险的最终保障靠的应该是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不能将政府责任转嫁给任意单个的民事主体去承担所谓"社会公平"的道德义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探讨了新闻媒体报道恶性事件时的社会责任考量,结合一期电视节目《连环"女杀手"的末路》的内容进行分析,对新闻媒体面对恶性事件时报道与否的合理选择,进行信息报道和转载时的真实性把关,报道信息时的社会教育功能发挥,以及女性形象在媒体中的畸态塑造,从社会责任角度进行了考量。探讨了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如何具体把握自己的社会责任,着重分析了女性角色在信息传播中的塑造。  相似文献   

20.
声势浩大的选秀节目一度掀起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选秀节目的成功,源于其平民化娱乐的创新导向契合了当下大众娱乐时代的社会文化语境。然而,选秀节目在经历了人们对它的热捧、追逐到质疑、非议之后,其发展终因主管部门的"规范"走入窘境。选秀节目的成功,称得上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创新的可贵突破,但是它的滥办乱播,却破坏了媒体谋求节目创新与所肩负的社会责任间的和谐与平衡,扰乱了正常的电视生态格局,损害了电视媒体的公信力。选秀节目由热播到"限办"的命运告诉人们,电视娱乐节目不断追求创新是必要的,但这种创新应该建立在不背离媒体社会责任的导向前提下,必须注意寻求节目创新与媒体社会责任的协调,讲求健康,注重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