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脑科学理论对人才开发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大脑潜能是无限的,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还有很大一部分潜力未曾加以利用,而且根据某些权威推断估计,这种未曾利用的大脑潜力竞高达90%。二十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就是对大脑无限潜能的认识。”爱因斯坦死后,科学家对他的大脑进行了解剖,发现他的大脑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人,但也只使用了不到一半,大部分仍处于休眠状态。人类大脑潜能未能充分发挥出来,这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是多么的可惜!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在老干部局工作的便利条件,常有机会与老同志们探讨学术理论和社会发展等问题。一次在谈到二十一世纪国家多么需要人才时,一位老同志向我推荐了上海《人才开发》杂志,他说:“新时期要有所为,不可不读上海《人才开发》”。他并送给我两期《人才开发》,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仅这两期《人才开发》,就使我头脑豁然清新,获益匪浅。两期中的篇篇文章都激起了我思想的波浪。  相似文献   

3.
出于爱好的缘由,从《人才开发》一创刊我就订阅 至今,弹指间,已10年了。在《人才开发》10周岁之际,除了向她致以最美好的祝福,祝她在下个10年更加光采照人,还想要表露的就是一缕浓浓的感激之情。 我是个人才学爱好者,10多年来一直探索不断。由于对一些人才问题常常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结果就往往不易很快被人们所接受。而每当此刻总是《人才开发》独具慧眼,以她的超前意识,发现了其中闪光的地方,并不吝版面,予以登载,而事实也证明,《人才开发》所推出的文章,绝大多数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  相似文献   

4.
《人才开发》创刊10周年了,很值得纪念。10年,对于人生,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十年树木”,《人才开发》已从一棵幼苗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我衷心祝愿它茁壮成长,更加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给人们带来更多的阴凉和幸福。 人生不能没有老师和朋友,我一生同样有很多老师和朋友。但是,在我众多的老师和朋友中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人才开发》是我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才学专家王通讯的新著《人才开发的新世纪》(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版)是一本真正的关于人类自己本身的哲学书。人才学,当然应该是关于人类自身的才能、潜能、智慧以及对这种才能开发与利用的哲学与科学。《人才开发的新世纪》以其广阔的视野和细腻的文笔,以大量的事例为基础,提炼出独具特色的人才学思想。 1.人才事业是充满诗意的朝阳事业 《人才开发的新世纪》开篇有一段启人心智、充满诗意的话:“人才开发,人的潜能开发具有当前人们还  相似文献   

6.
上海《人才开发》期刊已创办100期,在此期间,《人才开发》为中国人才学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为人才的应用研究,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此,我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并对为办刊作出贡献的同仁们,致以崇高的敬礼和深切的谢意!今天,我再次利用《人才开发》这块宝地,就十五年来中国人才学的发展成绩和当前新进展作一概述。 一 1979年,人才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现代科学,在科学园地破土而出后历经15个年头。作为三级学科列入《科学分类与代码》学科代码:630.5520。在此以前,国家教委科技管理中心编的“高等学校科技基金项目成果评审学科目录表”,人才学作为两级学科,列在“社会学和其它新学科”之中,代码280701。 (一)人才学已基本形成较为稳定的理论体系和若干专门研究方法,人才学的框架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构成:基础理论研究包括人才基础研究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包括成才主体自我开发  相似文献   

7.
《人才开发》哺育了我,也在一定程度内指导了我所在单位的工作。 我离休已十多年了,由于离开工作岗位加上身体不好不接触社会,不参加会议、听不到上级报告和读不到有关文件,所以思想总是仃滞在离休前的状态,或者说是“僵化”的。但我却能“永葆青春”。分析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与我读了《人才开发》每期的每一篇文章有很大关系。读到《人才开发》,我才知道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边缘又兴起了一门《人才学》。我体会:站在《人才学》的角度看教育改革问题,会更深刻、更心明眼亮和更具有紧迫感。  相似文献   

8.
在工间休息时,拿一本书读读,那简直是一种享受。对我们读者来说,最爱读自己的书──《人才开发》。 每当收发员送来几本《人才开发》,职工们顿时停止闲侃声,争相抢阅,并专心致志看起这本书来。有时,一本《人才开发》不知翻阅了多少次,书上已沾满了油渍,纸张有些发黄了、破旧了,文字也不大清晰了,还被视为“宝贝”。你看了他又看,真是“爱不释手”。 我是《人才开发》的老读者。每一次读这本书都有新感觉,每一次读她都有新收获。近10年来,坚持读书已成为自己的一种爱好,受益不小。尤其是歌颂和赞扬人才方面的篇章,读后使人…  相似文献   

9.
《人才开发》已经弹指十年了。 我研究人才学十余年,创立特殊人才学也有十年了。我看《人才开发》杂志,因为我搞人才学。从这一点出发,我说《人才开发》可能带有感情色彩,容易偏好,但同时也正由于这一点,我说《人才开发》可能因了解而言之有据,不易偏颇。 在我所接触的国内近十种人才报刊中,《人才开发》是办得最好的。一是选题的广泛性与深度结合得适  相似文献   

10.
1993年的县纳电影节让世界重新认识了陈凯歌与中国,也让人们领略了《钢琴课》的女导演──来自新西兰的简·康萍的风采。简·康萍现年40岁,有着一头鬈曲的金发和一双迷人的蓝眼睛,相貌与美国影星梅丽尔·斯特里普酷似。她说:“我是一人非常感性的人,有的人为了附庸风雅去拍片,有的人则是为了赚钱,而我却完全出于兴趣。”随着电影《钢琴课》的放映,来自新西兰的简·康萍迅速窜红,成为近年来最有潜力的女导演,尽管这部影片引起了电影界极大的争议,但它最终还是拿走了1993年里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桐大奖和最佳女主角奖,以及ig94年…  相似文献   

11.
《人才开发》杂志创办已有20周年,进入当前我国伟大发展的时代,应该从更高的科学与现代化水平上来开发人的智慧潜力,促进新的更高德智体水平人才的开发。我们欢迎这方面的稿件,使之百花齐放,也可百家争鸣,以促进思想解放、人才开发。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的《人才开发》我期期、篇篇文章都过目,日子久了,我与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写了一些文章,被杂志刊用。我把这几年《人才开发》刊用的文章给在空军、海军做政工、科技工作的侄子复印带回部队存阅。在机关、基层,接触不少读者、作者,大家对《人才开发》有较高的评价,感到可读可信,在人才竞争的年代里,刊用的文章适用范围广,颇有指导价值。 一是新。标题新、角度新、观点新,不老套套,每篇文章或消息都给人们一点新意。如就业竞争,没有“女  相似文献   

13.
满莉 《人才瞭望》2005,(1):105-105
人生万全易得,良师难求。2003年的6月22日,当我第一次读到廖泉文教授的《招聘与录用》时,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最能为我导向、为我指路的良师,找到了一个最相投、最相知、最相宜的益友,“良师益友”一词终于在此刻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4.
《人才瞭望》2004,(4):57-57
人才瞭望编辑:我是一家公司的员工,将于2004年12月31日同单位的劳动合同到期,我打算不再续约。但今年的年终奖在明年初发放,此时已不在单位了,我曾向单位提出,可单位向我出示了一份单位的《年终奖评审发放办法》,该《办法》第一条规定:“年终奖的发放范围为发放时在册的全体员工”。由于我已不属年终奖发放时在册的员工,单位以此拒绝向我发放年终奖,请问这合法吗?我可以拿到年终奖吗?读者:季风季风读者: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一)计时工资;(二)计件工资;(三)奖金;(四)津贴和补…  相似文献   

15.
"埃及为我播下了生命的种子,而美国则给予了我成功的机遇。"作为第三世界国家在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卓越代表,现为加州理工学院化学物理系和物理系教授的泽维尔在繁忙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中依然抽出时间完成了一部自传--《穿越时间的航行》。"我是发展中国家走出来的唯一的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我想通过讲述个人成长发展的经历告诉所有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我们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就和成功。我们不是笨蛋,没有不可能。"  相似文献   

16.
时节不居,岁月如流。《人才开发》杂志创刊至今已10年了。但我与《人才开发》的联系是较晚的,始于1993年;当年杂志的第6期发了我的以《人才的自用及外护》为题的第一篇文章,就这样,我与《人才开发》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她的积极的作者和忠实的读者。 近来,又翻阅了近几年的《人才开发》,总的感觉是,作为中国人才类的核心期刊,杂志的信息量大,内  相似文献   

17.
亲爱的白夜先生:这是我的一个顺遂的日子,谢谢你,在《人民日报》第三期《新闻战线》上写了文章介绍我。我很高兴听到丁玲的消息,并向她致以最好的祝愿。1937年,她在延安对我讲了她的生平故事,我已经把这些写到《现代中国妇女》(1967年,摩顿公司出版,海牙,荷兰)中了。同时还有一章谈到冰心。她俩是两位具有领导地位的女作家。我曾同冰心在靠近北京的海  相似文献   

18.
《人才开发》今年10岁了,在她刚满周岁的时候,我去浙江省人事厅办事。省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丁坚同志送给我五、六本人才类杂志,内有《人才开发》,并希望我向这些杂志社投投稿。就这样,我有幸认识了《人才开发》。 我几次投稿失败后,终于在1990年第1期《人才开发》首次发表了我的作品。从此后,我每年均有文章  相似文献   

19.
《人才开发》杂志十分重视业余作者,借助别人脑袋办好刊物。对此,我有切身体验。 记得第一次参加《人才开发》杂志社召开的组稿会,那是在1994年10月14日。会议一开始,主持会议的开诚布公地说:“我们这次会议主要是组稿会,多年来,我们在创办《人才开发》杂志中深切感到,办好一份杂志,除了需要专业新闻工作者努力外,还得依靠业余作者,请你们提供一些新鲜活泼有力度、深度的稿件。”这番高论使我茅塞顿开,耳目一新。作为多年的新闻记者和编辑,我曾参加过不少组稿会,但把业余作者当作一种人力资源来开发的也许还是头一回。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人才开发》杂志创刊20周年,我作为一名非常关心人才开发事业的老同志,谨表衷心祝贺。20年来,《人才开发》杂志正确宣传新时期人才策略,积极为人才开发服务,为国家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人才开发事业做出了贡献。同时今年也是我们国家建国57周年,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