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军旅古道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工修路从一开始就打上了军事的烙印.汉代司马迁《史记》开篇即讲黄帝与炎帝阪泉之战、炎黄与蚩尤涿鹿之战,经"釜山合符"("合符"是中国流传久远的一项合盟信物制度,在文字发明之前常用于重大的政治、行政、庆典、军事等活动)又披山通道征服四方,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统一,开启了五千年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2.
黄帝和炎帝是中国古史传说中杰出的部落首领,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古代圣治之典范。根据有限的文献资料及近年来对河南省濮阳西水坡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实物,在厘清传说真相的基础上,着重考证炎黄文化的最早发祥地——河北的"涿鹿"和"阪泉",认为我们的祖先的确在涿鹿一带筑城生活过,也曾在这里多次交战,从而融合成今天的华夏民族,并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之源。  相似文献   

3.
黄帝是中国的人文先祖,其史迹遍布中国南北。其出生地在寿丘(或曰青丘)。根据古星野学术,寿星(长沙星)、青丘星分别对应寿丘(长沙国)、青丘国(楚东南),以及其妻子西陵氏(其妻西陵氏当居长江中游地区,可能在石家河古城)、玄嚣一系后裔所居,可推断寿丘在南方。黄帝代神农氏“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后又与蚩尤南北分治,因而长期生活在北方。黄帝战胜蚩尤后代神农氏为天子,其都位于南方,其死后也葬于湖南黄陵,而群臣葬其衣冠于陕北桥山。其子孙有二系,昌意—颛顼—鲧—禹一系当在中原,而玄嚣(青阳)—帝喾—帝挚—帝尧一系当在南方。南方文化北上中原有较多地下遗存证据,屈家岭—石家河文化将势力扩张到黄河流域,与黄帝北上大体相应。黄帝南北子孙共同创造了华夏文明。  相似文献   

4.
文明起源时期,冀西北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宜畜牧、狩猎和农业耕作,这为黄帝族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这里现存着大量有关黄帝的考古遗迹和传说,诸多文献也记载了黄帝在这里与炎帝、蚩尤的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后来,兴盛强大的黄帝族从冀西北逐渐扩散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受封于蓟,立唐称国,在晋为狄,凤鸣歧山,最终黄帝成为我们炎黄子孙的人文始祖。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3000年前后,炎、黄两部落分别从今陕西西部、北部向东迁移,黄帝部落东迁到今晋南地区。晋南自然环境优越,尤有天然盐湖之利,此后这里便成了黄帝部落活动的中心地区。黄帝族取得涿鹿和阪泉之战的胜利,促进了中原地区不同血缘关系氏族、部落的大融合,形成了以黄帝为首的中原酋邦。中原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文明因素不断涌现,为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黄帝是中国的人文先祖,其史迹遍布中国南北。其出生地在寿丘(或曰青丘)。根据古星野学术,寿星(长沙星)、青丘星分别对应寿丘(长沙国)、青丘国(在楚东南),以及其妻子西陵氏(其妻西陵氏当居长江中游地区,可能在石家河古城)、玄嚣一系后裔所居,可推断寿丘在南方。黄帝代神农氏“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后又与蚩尤南北分治,因而长期生活在北方。黄帝战胜蚩尤后代神农氏为天子,其都位于南方,其死后也葬于湖南黄陵,而群臣葬其衣冠于陕北桥山。其子孙有二系,昌意~颛顼~鲧~禹一系当在中原,而玄嚣(青阳)~帝喾~帝挚~帝尧一系当在南方。南方文化北上中原有较多地下遗存证据,屈家岭~石家河文化将势力扩张到黄河流域,与黄帝北上大体相应。黄帝南北子孙共同创造了华夏文明。  相似文献   

7.
黄帝是中国的人文先祖,其史迹遍布中国南北。其出生地在寿丘(或曰青丘)。根据古星野学术,寿星(长沙星)、青丘星分别对应寿丘(长沙国)、青丘国(在楚东南),以及其妻子西陵氏(其妻西陵氏当居长江中游地区,可能在石家河古城)、玄嚣一系后裔所居,可推断寿丘在南方。黄帝代神农氏"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后又与蚩尤南北分治,因而长期生活在北方。黄帝战胜蚩尤后代神农氏为天子,其都位于南方,其死后也葬于湖南黄陵,而群臣葬其衣冠于陕北桥山。其子孙有二系,昌意—颛顼—鲧—禹一系当在中原,而玄嚣(青阳)—帝喾—帝挚—帝尧一系当在南方。南方文化北上中原有较多地下遗存证据,屈家岭—石家河文化将势力扩张到黄河流域,与黄帝北上大体相应。黄帝南北子孙共同创造了华夏文明。  相似文献   

8.
黄、蚩涿鹿之战堪称影响中国历史文明进程的重大历史转折之战。黄、蚩涿鹿之战中,蚩尤战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从历史地理学考察表明,发生在距今约5300年的重大降温事件所引发的洪灾和旱灾,应是导致蚩尤涿鹿战败的主要原因。蚩尤涿鹿战败,当败于灾而非于战。  相似文献   

9.
黄帝出自少典,少典即小狄,为北狄的一支。轩辕为“合汗”“可汗”之异译。黄帝族团最早活动于大西北与大北方,甘肃、青海一带的昆仑山即其早期的中心。其东迁路线是沿黄河北上到内蒙境内,沿阴山之阳向东而至河北北部。因草原干旱而南下,与农耕民族炎帝神农氏在今之长城脚下的涿鹿相遇。炎、黄之战,是一场农耕民族抗击游牧民族的保卫战。战争之所以在北塞长城脚下发生,就是因为长城一线,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分界线。黄帝三战而胜炎帝,随后以涿鹿为根据地,越燕山而南下,开始活动于燕山之阳的河北平原。  相似文献   

10.
虎方是古老的一个方国,它最早为虎氏族,是黄帝系统的六个胞族之一。曾在黄帝轩辕氏的统领下,大败炎帝于阪泉之野。到了商代,成为虎方,与商的关系是先和后战,终于被迫由河南中部向东南迁于淮北及淮南。由于邻近东夷诸侯,其习俗渐变有浓厚的东夷色彩,故又称为虎夷或夷虎。周灭商后,曾遭到周王朝的几次征伐。春秋末期,又受到楚国的征讨,便逐渐循着江淮之间,由东向西迁至大复山一带,再由汉水以东南渡长江,又循江南西上至宜都,沿清江缠三峡而至川东,形成了白虎复夷,其中有一支和巴人相结合,还有一部  相似文献   

11.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涿鹿,就是位于桑干河流域的河北涿鹿,即“涿鹿之战”发生之地。根据徐旭生的考证,蚩尤“为山东、河北、河南三省接界处的一个氏族”,结合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分析,认为包括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大司空村类型在内的仰韶文化,它们可能都是同一个氏族——炎帝神农氏的遗迹,而仰韶文化大司空村类型当为蚩尤遗迹。根据苏秉琦的认识,红山文化有可能是黄帝轩辕氏的遗迹。考古资料显示,桑干河流域的若干古文化遗址,存在有红山文化层叠压在仰韶文化层之上的现象。这表明了在桑干河流域一带,出现过红山文化取代仰韶文化的事实,推测即与黄帝战胜炎帝的传说历史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一、从战国时汉水下游的地理状况看汉北的地望屈原在怀王二十四、五年被放汉北,顷襄王初年又放之“江南之野”(《史记·屈原列传》、王逸《九章序》)。关于江南之野其地,王逸未作具体说明,或以今日江南之地当之。如胡文英《屈骚指掌》注《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一...  相似文献   

13.
夏夷文野之分与华夏中心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夏中心意识使夏夷文野之分成为夏夷之辨的主流观念。夏夷文野之分又因民族矛盾和中外文化冲突而出现两种极端保守的表述形式———夏夷人禽之别和以地之中外划分夏夷的主张。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而言 ,夏夷文野之分与华夏中心意识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负面影响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14.
人文以"文"为形式,以"史"和"质"作为内容。所不同的是:"史"是偏于政治的内容,而"质"是偏于经济的内容。文史同源而异趋,但文形是"手执简册"创造出来的,而史质却始终充盈着"斧和货贝"之内容。文史虽不分家,但其内涵却有"文胜"和"质胜"之别。从话语的角度看,古人用文、史、质、野描述人文的性质,所谓"质胜文则野",意谓不能过度从经济视角把握文化,否则就会出现野蛮的状况;所谓"文胜质则史",意谓文明有其质的规定性,史官们不能随意"毛饰画文"并歌功颂德。所谓"文质彬彬",指的是人文的文史形态和经济内容的和谐性。  相似文献   

15.
陈邦彦(1603—1647),字令斌,号岩野,顺德龙山人,明末岭南抗清烈士,著名诗人、散文家,与番禺的黎遂球、南海的邝露并称为“岭南前三家”,有《雪声堂诗文集》、《南上草》等遗世,后人编为《陈岩野先生全集》。他的诗歌师法杜甫,笔力老健,感慨深沉,有“粤中杜甫”之称。  相似文献   

16.
鸡鸣驿怀古     
凤桐 《社区》2008,(20):38-39
有这样一句话:“一百年历史看上海,二百年历史看北京,一千年历史看西安,两千年历史看涿鹿。”河北涿鹿是当年炎黄子孙繁衍生息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没有青山翠谷开阔你的眼界,而那些黄色的夯土、灰色的陶片讲述的华夏民族的历史渊源,却足以震撼我们的心胸。  相似文献   

17.
根据文献记载及神话传说,黄帝族的活动范围很大、很广,他的出生地可能在陕西姬水一带,其活动中心及其建立的有熊国的国都在今河南省的新郑。黄帝时期,重要的对外战争主要有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黄帝与蚩尤的逐鹿之战。黄帝为了与炎帝进行战争,修德振兵,种植农业,使粮食丰收并以此安抚万民;又考虑到四方的环境和情况,教习士卒,训练战斗技能,并以熊、罴、貔、貅、貙、虎等猛兽之名来命名士卒,用以威胁恐吓敌人。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中沃之野、诸夭之野实即羌之野、诸羌之野,它们和昆仑、岷山、都广之野本是一地。古人相信,昆仑和都广之野的建木不但是天地的中心,而且还是连接天地的天梯。实际上,沃(羌)之野和昆仑都是古蜀族中的蜀山氏和蚕丛氏以岷山为原型,神化而成的乐园。  相似文献   

19.
巫咸是一位著名古代人物,却未见有关他的专文,盖因史料阙佚,无从考知其全貌。我这里只据先秦和汉代流传下来的零星资料勾稽他的二三事。《太平御览》七九引《归藏》:“昔黄神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曰:‘果哉而有咎。’”认其为黄帝时人。《太平御览》七三引《世本》宋注:“巫咸尧臣也。以鸿术为帝尧医。”又认其为尧时人。黄帝和尧系传说人物,为黄帝占筮的那个巫咸和为尧医病的那个巫咸自不可确信其必有。《书序》有“伊陟赞(告)于巫咸”,《周书·君奭》曰:商王太戊时“巫咸乂(治)王家”,《史记》的《殷本纪》、《天官书》、《封禅书》  相似文献   

20.
出生于蒲阪雷泽,被誉为中国之"亚当"和"夏娃"的伏羲与女娲,是人首龙身或人首蛇身。在洪水灭绝人类后,为繁衍绵延人口,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兄妹在历山结为夫妻,开创了婚姻自主、一夫一妻制之先河,被华夏尊为人类始祖。他们繁衍了整个中华民族,所以中华民族自称是龙的传人。当他们认识到血缘婚对人类繁衍的危害后,遂禁止兄妹通婚,制订礼仪,置嫁娶,正姓氏。故此"同姓不婚",成为中华民族婚姻史上的优良传统与崇高风尚。伏羲与女娲的丰功伟绩,从远古流传至今达八千年之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