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为只有作者和读者才是文学的创造者的理论,存在着重大的缺陷。特别是在大众传播时代,作者的作品稿,必须经过编辑的选择—把关、组织—建构、加工—完善,才能获得复制传播,最终被读者所接受。作品稿经过编辑劳动这一环节,就注入了新的创造因素,有了新的面貌。编辑在作品的题材、主题、体裁、人物、结构、语言以及流派、风格等的完善或形成与发展上,都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林强 《东方论坛》2008,(5):36-42
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文学的生成是在读者、编者、作者三者交互作用中形成的。施蛰存平民化的编辑理念形成了《现代》杂志的读者批评空间。这个独立平等的读者空间养成了读者的文化认同,并挑战着作者和编者的权威。在与编者、作者的交流中,读者参与了现代派文学的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与中国现代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角度研究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散文的独特贡献。作者通过对郁达夫散文理论、散文创作与编辑思想的综合分析,指出“个性化”原则是郁达夫现代散文观的核心所在。而个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要求,则体现了现代人文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在郁达夫现代散文观中的自然融合。至于郁达夫在坚持本土文学表现风貌和学习异域文学表现手法中的矛盾与最终取舍,也对后来者不无启发。文章最后指出了郁达夫现代散文观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不难发现已往历史书的一种通病:缺乏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杰出编辑家的记叙与评论,这不仅是不公正的,而且还说明这类历史书本身是不完整、不完善的——它们还没有揭示出历史的这种本来面目。即如文学史来说,所有的文学理论家与史家都忽视了这样一些事实:没有某个伟大的编辑家,就没有由他所发现与培养的作家诞生与成长;作品不仅是作者与读者创造出来的,也是编辑参与创造的;没有编辑的社会行为,在现代社会,根本就无法形成大众传播圈;伟大的编辑家在某种流派、某类文体、某些欣赏习惯、风尚的形成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5.
编辑劳动是一种创造。编辑、作者、读者之间编辑是主体。本文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中介理论来研究编辑创造论,提出联系他们三者之间的中介是出版物。同时根据大文化出版理论,指出编辑创造主要是“文化选择”。编辑和作者、读者是不同层面上的创造,而编辑处于更高层次的创造。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传媒、作者、读者、文本”新的五要素文学活动范式的基础上,考察了“作者、读者、作品、世界”等传统文学要素之间的关系在传媒的影响下所相应地发生的重大变革。首先,主体性的消失导致了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被根本性颠覆。其次,从作品到文本再到超文本意味着去中心化。最后,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文学不仅仅可以再现世界,还可以携手数字化信息媒介去创造世界。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和朱光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大师,他们解放前长期生活在一起,有着十分丰厚的编辑经验,而且还都是“京派”的核心人物。其实,编辑与文学生涯对他们来说又是二而一的,他们的编辑思想是其文学主张的实践与延伸。文章以《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的编辑思想、实践为核心,以他们编辑过程中对文学新人的培养、对文学“真实”的重视为主线,探讨他们的文学守望,以期映现他们的学人情怀及对当下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施蛰存是上世纪30年代一位颇有成就的编辑大家,但长期以来,学界对他存有偏见。他主编的《现代》杂志,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不仅推介了一大批现代派作家,也培养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还为左翼作品提供了发表平台。《现代》杂志的商业运作模式,自由精神所表现出的包容性、开放性,充分展示其特有的现代意识。值得编辑同仁深思。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编辑活动中 ,编辑要树立正确的作者意识。编辑的作者意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编辑要加强与作者的联系 ,与作者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 ;编辑要善于当“伯乐” ,发现和扶持新作者 ;编辑在退修稿件中努力提高作者素质 ;编辑部要建立作者库 ,广泛地组织作者  相似文献   

10.
《江湖奇侠传》自诞生之日起,饱经诟病却又长盛不衰,除文本内部因素之外,还有与文本生产密切相关的副文本建构,包括选题策划、文学广告、文本评点等诸多因素的参与,而在这诸多因素中,包含着出版商、编辑以及作者的共同作用,如出版商沈知方的选题策划、编辑施济群的评点以及世界书局匠心独具的文学广告等,共同参与了对阅读市场的建构。诸多现代因子的参与,成就了《江湖奇侠传》阅读市场的生成及其后经典化之可能。?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