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山东省70~80年代早熟夏玉米高产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认为高产杂交种产量潜力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提高了籽粒的千粒重,增强了品种的抗病性和因株型紧凑而增加了密度,其次是增加了穗长和穗粒数,但与穗行数无关。今后,早熟玉米育种应以大粒、抗病和紧凑株型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的第9年、10年、11年,测定冬小麦和夏玉米籽粒蛋白质及17种氨基酸含量,氮钾肥配合施用,冬小麦氨基酸总量较对照提高40.29%,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含量提高25.92~38.23%。高量有机肥和高量氮肥相配合,冬小麦蛋白质含量较对照提高49.44%,并且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6301);夏玉米氨基酸总量较对照增加41.92%,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增加33.33%~65.71%,蛋白质含量增加31.30%,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52)。施肥对冬小麦和夏玉米蛋氨酸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线性约束分析法,对华北地区90年代选育的玉米杂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育成杂交种的生育期较短,穗行较少,千粒重较高,穗长偏短,穗粗较细。随着产量值域的提高,经济性状的表值同步增加,表明新杂交种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4.
在无石灰性潮土上进行12年定位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以有机肥与无机氮肥配合施用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的肥效最好。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冬小麦为1.6:1,夏玉米为1.25:1。每年施含氮9.2~18.4kg 的有机肥,配合施含氮9.2~18.4kg 的无机氮肥,平均每年增加土壤有机质0.04%~0.06%,全氮量0.001%~0.003%,碱解氮2.4ppm 左右,有效磷0.083~0.79ppm,有效钾0.66~1.48ppm,而全磷量与土壤缓效钾略有增加。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各土壤养分因素,以土壤碱解氮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贡献最大。有机肥与无机氮肥配合施用能增加土壤脲酶、土壤磷酸酶与土壤蔗糖酶活性。这些酶的活性与土壤养分呈极显著正相关。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也有较好的肥效,氮磷肥配合对冬小麦的效果优于氮钾肥配合,而对夏玉米则是氮钾肥优于氮磷肥。  相似文献   

5.
对高产田小麦施用钾肥的增产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高产麦田,土壤速效钾100ppm-K 左右,施用钾肥的效果很显著,表现为小麦分蘖早、蘖壮,单株分蘖及次生根多;年后返青、拔节早,成熟前单株绿叶多;茎秆壁厚度增加,基二节横向破裂耐压力明显提高,较对照增加1.10N;成穗率高,穗粒数增加1.4粒/穗,千粒重增加3.1g,增产28.4%。试验条件下,氯化钾的最佳用量为每亩20kg,N∶P_2O_5∶K_2O≈3∶1∶1.6。  相似文献   

6.
对10个小麦品种(系)的株高、穗幅宽、植株展开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株高、穗幅宽、植株展开度与产量的表型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穗幅宽与产量的遗传相关也达显著水平,以上三性状的遗传力和选择效果较高,可作为高产育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水稻根系活力与稻谷生产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根系活力与品种的稻谷生产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高产水稻的表根根活力较高,根活量下降较缓,齐穗期叶绿素含量高。“青二矮”乳熟期和黄熟后期叶绿素含量比“晚青选早”增加,根活量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品种乳熟期至黄熟期根活力和根活量下降率低,则产量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了基施纯氮、播种期、基本苗、P_2O_5、追施纯氮与冬小麦亩产量、经济效益及成本的关系。结果表明,该五因素与其密切相关,而且施磷肥、适期早播和降低播量是小麦优化栽培的关键,增施磷肥更益于氮肥肥效的发挥。实现高产(≥550kg/亩)、高效(≥210元/亩)、低耗(≤70元/亩)优化栽培的农艺措施是:亩基施纯氮9.85~10.79kg,P_2O_511.89~13.20kg,播种期冬前积温690~720℃,基本苗6.2~7.8万,小麦起身期亩追纯氮5.66~6.70kg。  相似文献   

9.
利用盆栽方式对夏谷不同叶片的养分吸收及其运转状况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叶片的生理功能和作用,将不同叶片分为根叶组(初叶~第8叶)、茎叶组(第9~13叶)、穗叶组(第14~17叶)和粒叶组(第18~旗叶)。各叶组分别对根系、茎秆、穗部性状及籽粒发育起主要作用。各叶组的叶片对矿质营养元素的输出能力不同,茎叶组叶片的氮、钾运转率最高,穗叶组次之,粒叶组最低。茎叶组磷的运转率大于穗叶组与粒叶组,根叶组叶片干物质重量的最大时期出现在抽穗期,茎叶组在开花期,穗叶组在乳熟期,而粒叶组出现在完熟期,其平均单叶最大干重分别为96.5mg、269.4mg、271.9mg 和274.6mg。越是上位叶组的叶片其平均单叶最大干重值越大。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小麦生产已出现多途径创高产的新局面。正应用于生产的主要栽培体系有常规栽培技术、精播高产栽培技术、非灌溉旱地高产栽培技术以及晚茬麦独杆栽培技术等。应用得当,不同栽培技术体系均可获得亩产500~600kg 水平的高产量。在不同生态及生产条件下,应用相应栽培技术体系是80年代以来全省小麦产量获得飞跃发展的重要因素。文中回顾了不同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对不同栽培技术的小麦生育特点及措施组合进行了初步剖析,并对其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基本培养基 FHG 上研究了基因型、培养方式、Ficoll 400及分化培养温度对大麦花粉植株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不同的基因型其花粉植株诱导频率不同。15个供试材料平均绿苗产量为每个花药产生1.46株,最低的是温Ⅰ,最高的是 Igri 的~个花培后代 B631,分别为0.16和3.96株。平均愈伤组织诱导数为6.308块,绿苗分化率为23.24%,固体培养与液体培养比较,绿苗产量分别为每个花药2.3l和4.15株。在液体培养基中补加 Ficoll 400(100g/l),虽使愈伤组织诱导数和绿苗产量有所减少,但绿苗分化率及 G/A 值却有明显提高。分化培养时不同的培养温度其绿苗分化率也不同,20℃、15℃,10℃及25℃分别为38.27%、33.33%、26.67%和0%。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诚信缺失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方庭 《云梦学刊》2005,26(1):114-115,133
诚信是高校赖以生存的基础。目前高校教育管理中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包括学校办学条件不足和教育管理行为本身的不当等。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一是对教育管理者开展诚信教育;二是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三是改善办学条件,保证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3.
赵明 《云梦学刊》2006,27(6):144-146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大量的"情侣"隐喻.从认知思维的角度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英汉两种语言中"情侣"隐喻的思维共性共同的认知基础,共同的审美意识,相似的构成方式.思维个性主要因不同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传说典故、宗教哲学而形成.  相似文献   

14.
高校扩招是社会发展与教育行为互动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使然,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者高素质的迫切呼唤,也是教育推动与引导社会发展必须承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5.
“湘阴双杰”郭嵩焘、左宗棠,是近代湖湘文化孕育出来的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侮,学习西方,富国自强的理论和实践中,既凝聚着二人浓浓的爱国情怀,又体现着二人爱国主义思想的差异。从爱国主义的历史功业来看,左宗棠超过郭嵩焘;从爱国主义思想认识来看,则郭嵩焘领先于左宗棠。  相似文献   

16.
王文锋 《云梦学刊》2010,31(3):149-151
报刊发行经营中信息不对称的产生既有客观上的原因。又有主观方面的原因。这些信息不对称导致报刊发行市场价格调节机制失效,产生逆向选择问题;激励报刊社虚报发行量,破坏报刊广告市场资源的效率配置;导致读者和广告客户的消费者剩余损失;加速地区性报刊市场垄断趋势,造成社会剩余的无谓损失等诸多危害。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内涵及教学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谌安荣 《云梦学刊》2004,25(6):91-93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它既是教学方法的界定,又是生活法的说明,同时又是“真知识”的源泉。从教学论意义上来说,“教学做合一”是在实践基础上的教学,体现的是主体性的教学,同时又是创造性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郑斌 《云梦学刊》2002,23(6):74-75,79
良好的艺术观察能力的培养,是精细的、有顺序的、分清主次的。知觉能力的深化与发展,是以比较、分析为基础的有组织、有深度、有创造性的一种艺术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9.
曾耀农 《云梦学刊》2002,23(1):64-66
影视的表现手段主要有三个 ,即视觉元素、听觉元素和运动元素。视觉元素由画面与镜头构成 ,听觉元素由对话、音乐和音响构成。运动元素则由节奏和蒙太奇构成。这些元素各有其独特的功能 ,但在服务影视的前提下 ,又是互相联系和互补的  相似文献   

20.
楚霖 《云梦学刊》2010,31(4):131-134
提高媒介素养、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呼声随着大众传媒日益深广的影响而显得越来越迫切。调查表明,理工科大学生对媒介资源的运用趋向理性,但对媒介素养的认知和批判能力的欠缺,反映了其媒介素养不够。同时,理工科大学生对媒介素养教育的主动参与性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