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静  张金娟 《社科纵横》2007,22(1):38-39
在法学逐步走向独立的过程中,法学教育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然而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加入WTO后弊端越加凸现,没有达到培养真正的法律人的目的,而是走向了一个为了教育而教育的形式化的现象。在我国目前必须扭转这种局势,使得法学教育走向良性的发展,成为培养法律人的支柱。本文首先探讨法学教育的意义,其次结合实际探讨目前法学教育存在的危机,最后提出法学教育的出路。希望能为法学教育界重视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高璨 《社科纵横》2013,(1):106-108
法学教育,是国家司法考试的前提和基础,法学教育通过司法考试源源不断地向法律职业输送法律人才。而当前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衔接的还不够,法学教育偏重基础理论和学术精神,而法律职业几乎完全是实践。司法考试起的核心作用,就是要立足于法学教育的现状,尊重高等教育的规律,在考试内容等方面与法学教育相互协调。逐步实现二者的紧密结合与共同发展,最终解决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合理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3.
法律思维认识的矫正——以法学教育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思维是衡量法律人准入或水准的折尺,亦是法治实现的前提.然而,在我国,由于相关理论的粗浅、认识上的错误甚或制度上的因素,法学教育因此迷失了方向,与此相应的法学教育自无效率可言,更无法律人或高精尖法律人适量涌出的可能.走出法学教育困境的当务之急乃是要基于法的自然属性、法学的主要任务、法学教育现状、严格实证主义的观念与制度等问题的反思而确立"法学教育就是法律思维之铸成"的理念,以使法学教育的结果应是使学习者获得"渔"而不仅仅是"鱼";并对法律思维的意义及其与法律逻辑、法律方法、法律知识等要素间认识上的错误予以矫正,亦是说,要明晰:法律思维与法律知识的割裂性及非等量性,法律逻辑对法律思维作用的局限性,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的关联性与差异性等相关问题,以期在法学教育中为法律思维的培养独辟蹊径.  相似文献   

4.
法学教育应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然而目前的法学教育现状是理论教育苍白,严重脱离实际;实践教育流于形式。“诊所式法律教育”既是一种实践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也可以强化理论教育。我们在引进“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时候,不但要强调其实践教育功能,更要强调它可以促进理论教育的功能,这样才能避免“诊所式法律教育”仅成为一种技术教育,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诊所式法律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方法有机结合,将会推动我国教学改革的步伐,培养出更加适应时代要求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5.
有什么样的法学院就有什么样的法律人,有什么样的法律人就有什么样的法治社会。法学教育不仅仅传授法律知识,而且培养法律信仰,提高全社会的法律观念,促进法治化进程,因而,法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的建设问题,而是事关依法治国和社会公正的根本问题。目前,广东省法学教育存在着重规模、重速度、重招生,轻培养、轻质量、轻信仰等储多问题,但首要问题是法学教育的规模失控、起点太低、层次太杂,严重影响了培养具有统一法律信仰、统一法律知识背景和法律实务操作能力的人才目标的实现。本文针对这一突出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实证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必须尽快取消大专及以下层次的法学教育,以本科教育为法学教育的统一起点,加强研究生教育,引入评估机制,切实保证法学教育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学教育的过去、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的中国法学教育经历了两次巨大的变革。第一次是清末新政,西方近代的法学思潮涌入中国,法学教育发展迅猛,法学一度成为显学。在概念、原则和体系诸方面均与中国古代法学迥异的现代西方法律制度开始在中国建立。第二次是改革开放后的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和发展,法学教育再次勃兴,并呈现出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格局。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法学教育的现状,从法学教育精英化走向的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我国未来法学教育坚持精英化走向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法学教育的定位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法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定位不清,办学没有明确的条件,缺乏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内容和考试方法,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不同层次或相同层次的法学毕业学生在就业上互相挤压.针对存在的问题,应考虑简化办学层次,设立办学门槛,推进教学与考试方法的改革,探索应用型与学术型人才分类培养并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概念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法学(律)方法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亦成为学界争论颇多但尚未达成基本共识的问题。在法学理论界,存在着对这一问题的多种看法。通过分析这些不同的观点可知,在区分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的同时,亦要将法律方法与法律方法论、法学方法与法学方法论区别开来,由此才能厘清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的区别和联系。应该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即"法的方法"来统摄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进而形成一个新的"法的方法"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中国法学教育的转型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场经济对法律的诉求和依赖,导致中国法学教育的快速膨胀与发展,产生许多令人不安的隐忧。如何认识当前法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对新世纪法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系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法学教育经历了从政治教育到专业教育的历史演变,这种演变的历程,不只是影响当时法学教育的格局和特色,它也是形成法学教育现状的一个重要因素,规制了新世纪法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西方诊所法律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诊所法律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法学教育形式.它初创于美国,目前已在许多国家有了广泛的发展.诊所法律教育是法律现实主义的产物.认知"学习行为"理论,技能、价值和态度的一体式教育标准,个体差异教育和去除"权威"、增权赋能等理念构成了诊所法律教育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法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法学教育改革的前提之一是法学教育研究的发展和创新.只有通过研究弄清楚法学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法学教育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法学教育怎样才能培养合格的法学人才等这些根本问题,法学教育改革才具备了前提和基础,否则如果对这些问题缺乏基本思考和研究,中国的法学教育改革仍将处于盲目状态.本文对中国法学教育研究的状况进行综述,指出其成就及不足,并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的工作和经验为例,探讨从事法学教育研究的方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法学教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法学教育的恢复期、法学教育的扩张期和法学教育的探索期.当前,传统的法学教育方法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存在脱节现象,法律硕士的教育投入还不足.中国的法学教育应改革传统的教育方法,回应社会需求;改革司法考试,将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衔接起来;调整法学专业设置,压缩法学的教育规模.  相似文献   

13.
2 0 0 2年 9月 2 0— 2 2日“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主要论题是 :在2 0 0 2年起国家实行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背景下 ,如何正确处理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互动关系及相关问题。 2 0 0多名与会者就法学教育的性质与结构 ,本科法学教育的目标、模式与司法考试的关系 ,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司法考试的几个具体问题及其解决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选拔出优秀的法律职业人员,而法学教育则是统一司法考试的基础。缺少了法学教育为基础的司法考试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样,离开了法律职业为指引的法学教育不仅缺乏发展的动力,还会迷失方向。本文在介绍我国法学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两种法学教育模式的优劣,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应构建以法律硕士(JM)教育为主体的法学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李凤鸣 《社科纵横》2008,23(1):67-69
法律史学科作为法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作为非实践性学科,它对学生将来的司法实务又似乎没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法律史学的教学在面对是否"有用"的问题时是颇为尴尬的,以致学生厌学,教师难教.针对目前的现状,探讨教材、教法和教育对象的新思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论自然物的法律主体资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海涛 《社科纵横》2004,19(3):79-80
从传统法学理论而观 ,法律主体只能是人或“模拟人” ,以自然物充任法律主体是不可接受的。本文欲探讨自然物之法律主体资格问题。择其要者可分为 :自然物成为法律主体的理论依托及实践可操作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浅谈当代中国的法学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祎敏  重九 《社科纵横》2005,20(1):73-74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富民强国的必然选择。法学教育作为传播和交流治国之道的科学活动 ,承担着法治建设中的神圣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 ,成为中国成功实现依法治国的决定性因素。实现“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关键之一在于司法改革 ,而与司法改革相配套的条件之一便是法学教育的改革。我们的选择应当是基于中国本身的法律 ,形成真正充实、统一的法学教育。  相似文献   

18.
超越解释——对疑难案件法律解释方法功能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解释方法能够为疑难案件的裁判提供思考方向,并为判决结论提供论证。但这些解释方法本身并不确定,方法之间也没有固定的效力位阶,这些局限使其难以保障法律解释的客观性。由于在疑难案件中法官需要进行利益衡量和价值判断,因此其裁判具有决策性质。为了增强裁判的科学性和妥当性,法官还应求助于其他社会科学。中国法学应在深化法律解释方法论研究的同时,推进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法学教育中也应考虑完善法科学生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9.
陈文 《社科纵横》2014,(8):107-109
诊所式法律实践教学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进行诊"病"、治"病"和巩固性"治疗"实现法律实践教学教育目标。诊所式实践教学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法律人才的实践能力指标体系包括法律法规的认知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和法学研究创新能力等。其中培养法律法规认知能力是实践教学的初级教学目标。培养法律知识的领悟能力、原理原则的理解能力、法律综合运用能力、法律经验的总结能力、法律职业的伦理与自律能力、法律制度的构建能力及法学科研能力等实践教学的中级目标。提高法律智慧、坚定法律信仰及养成自觉守法习惯是法学实践教学的终极目标。坚定的法律信仰、丰富的法律智慧和良好的守法习惯是普通法律人发展为成熟的卓越法律人才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法律职业定位与职业伦理教育是两个相关联的问题。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要强调职业人与大众的分野,法学教育上也在强调职业伦理与大众伦理的分殊化。然而,新近的形势表明,更为全面的职业定位,需要综合职业化、大众化以及商业化三个维度。法学职业伦理教育方面,则需要侧重于道德推理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点的识记,引导法科生学会在价值冲突之中寻求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