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一体化"与"反一体化"运动是相伴而生的。在"一体化"进程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反一体化"运动总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既有国家层面,也有政党、民众层面;既有坚决抵制而态度强硬者,也有总体上支持而部分持有异议者。"反一体化"运动的存在与发展,一方面有其消极作用,另一方面其积极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欧洲的一体化,既有现实的需要,二战后欧洲列强已经变成了二流、三流国家,而在当今世界,欧洲面对这美国、日本等强国的强劲竞争,欧洲的一体化也有历史的渊源,欧洲在历史上就曾经有过五次某种形式上的统一,因此而使得欧洲各国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与宗教信仰上基本相同,文化差异很小,这就为欧洲一体化创造了可能。本文主要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欧洲的一体化的历史渊源,并由此对东亚一体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不断深化的城市群关系或区域的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区域的社会一体化。区域内的户籍开放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体化就是社会一体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长株潭"一体化区域内建立相互协作的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制度具有可行性和必然性,而最终目标则是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刑事诉讼中,我国的检警关系被宪法定位为"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在理论界,这项原则在实践中的展开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批判。有的学者认为应当彻底改造目前这种检警关系,代之以"检警一体化"的模式。深入分析此种模式,结合我国实际,这种"一体化"的模式只能是一种乌托邦。  相似文献   

5.
金融一体化理论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金融一体化理论研究,应该以金融学和地理学为共同载体,并从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系统科学中汲取营养[1](P62-68).只有植根于"区域",创立独特的"空间"视角,既坚定地理思维,也坚持系统科学,才能完成金融一体化理论的建构.金融一体化理论的建构过程也是"空间"与"金融资源"、"金融产业"、"金融地域运动"、"金融效率"、"金融地域系统"、"金融开放"等有机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入世”与“中国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在对经济一体化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界定中“中国经济一体化” ,明确其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区别。其次 ,进行了“中国经济一体化”的决定因素分析与效应分析 ,指出不同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的两岸四地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在当前的世界经济大环境背景下 ,中国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和社会效应难以估量。文章的最后一部分 ,着重论述中国加入WTO ,将自然消减两岸壁垒 ,对“中国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W.A.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结构理论"为我们研究城市与乡村的结构关系提供了基本方法和视角。但是,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我们发现刘易斯两分法的"理想社会类型"分类与当前社会现实相差甚远,甚至在误导我们认识这个社会。我们要立足于城乡社会发展现状,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多梯度性分析,在全国整体层面上考虑城乡一体化的理论逻辑与操作策略问题,进而提升我们认识、管理这个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关于“一体化”和“欧洲一体化”的理论界定和实践运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欧洲一体化运动及其研究中的社会因素与经济、政治因素有一定的关联性和相对独立性。因而,在欧洲社会一体化研究日显其重要性时,对诸如“社会趋同”、“社会政策”、“单一欧洲社会范畴”等术语与“欧洲社会一体化”之概念的内涵加以界定,将有助于在进行欧洲社会一体化研究时,对其范畴和方法论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美国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美国在东亚有着重要的战略利益,因而对一体化抱有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并不希望在东亚出现另一个"法德核心"似的欧盟。东亚各国在积极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同时,也认识到美国在东亚政治、经济、安全领域的重要性,努力将美国融入到一体化进程当中来,使其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双方在不断的博弈互动中谋求共赢。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出现了经济一体化潮流,这股潮流在推动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相应带来了负效应。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分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与通货紧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指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传统反危机措施的作用在弱化和失灵。在这样的情势下,如何既顺应潮流,同时又规避掉其负效应,作者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