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婷婷 《社科纵横》2011,26(1):91-93
超越意识是道家文化的主旋律。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对现实人生的黑暗、种种异化现象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以此作为其超越历程的起点。并借助于一种独特的反向思维方式,最终实现超然物外、无往而不适的绝对逍遥自由的人生境界——"道"的境界。这一超越历程的完成,表明道家哲学是一种不离自我又超越自我,不离现实又超越现实的形而上学,并由此昭示了中国哲学是一种主张自我超越的人学形而上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形而上学”这个西方哲学范畴为例 ,探讨 2 0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在引进西学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个普遍而独特的现象 ,即在对西方学术思维还没有搞清的情况下 ,就已迫不及待地用中国人自身的传统观念来理解之。本来在西方 ,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的“形而上学”(metaphysics) ,曾被长期作为最高层次上的“科学”来追求 ,因而其理想一直是成为严格的科学知识而非追寻人生的终极答案。但是 2 0世纪以来 ,中国学者在引进西方“形而上学”范畴时 ,极为普遍地将它与中国古代的求“道”之学混为一谈 ,视之为一门专门追求人生的最高价值或境界———即“形而上”的价值“本体”———的学问 ,甚至于把宋明理学当成了真正的“形而上学” ,从而对“作为科学的皇后的形而上学”这一西方哲学中的历史事实及其所具有的深刻意义从未真正理解过  相似文献   

3.
孙德林 《社科纵横》2014,(3):119-122
针对古代形而上学在古代中国存在的形态问题,对《道德经》中道的内涵与性质进行分析,从而发现追求道与现实世界的合一是古代形而上学存在的基本形态,而重"思"及"顿悟"则是它的主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个体化问题是阿奎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自然实体而言,阿奎那认为质料是其个体化原则。在他看来,质料之所以作为自然实体的个体化原则,不仅有其在逻辑上的必然性,而且还具备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在不同的语境下,阿奎那对这一原则有着不同的表述。  相似文献   

5.
自从古希腊哲学产生以来,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理论经历了古代的自然宇宙本体论、中世纪的宗教神学本体论和近代的实体理性本体论的漫长历史。终因其超验的、还原式的本体论范式,西方传统本体论在黑格尔的形而上学中走上了一条没落和淡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彭鹏 《唐都学刊》2010,26(5):74-78
"心"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之一,其与性、道、命、理等范畴一起,构成了一种包含本体论、工夫论和境界论在内的完整的体验式形而上学思想体系,可以称之为中国心文化。心文化将"心"分为"道心"和"人心"两个基本的层面,并试图通过"内求于心"的直觉内省式工夫达到"人心返道心"、"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心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而且对西方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形而上学是现代性建构的思想前提。这一“控制论式思维”也是现代性发生危机的根源。控制主体理性、控制中介工具和控制客体秩序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三维一体”的现代性控制图式。从主体性控制向主体间性控制图式的转换,是与早期现代性向晚期现代性阶段发展相对应的,反映出作为现代性思想前提的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的内在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机遇在于正确认识和解答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当今中国人提供正确的理性思维、价值理想和人生境界,发挥其指导、规范和推动社会前进的实践功能。为此,哲学需要实现三个转变:变“体系意识”为“问题意识”,实现哲学范式的转变;从“本土视域”转变为“世界视域”,扩展我们的哲学视野;从“中、西、马哲学”三个学科的分立转变为三个学科的“视域融合”,逐步确立“大哲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李海青 《唐都学刊》2004,20(6):63-67
综观整个形而上学史,柏拉图的思想以有所变化的形态始终起着决定性作用。传统形而上学的问题、内涵、思维方式、方法特征在柏拉图哲学中已被决定性地展示出来了,不理解柏拉图,就不可能理解形而上学。王路先生在分析形而上学时之所以忽略柏拉图,原因就在于他常常只是纯粹从语言学和逻辑学、而且是形式逻辑的观点看问题。这虽然使分析严谨细致,但却往往失其宏旨,难于把握其内容要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不断的"还原"获得对世界统一性的认识.这种"还原"的思维方式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第一,它以虚幻的、抽象的概念来把握"流动的实在",势必扼杀事物的丰富性,从而造成对事物的歪曲;第二,它注重外在对象的客体,却忽视了人自身存在的主体,从而使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人的自由和尊严被消解在思辨的形而上学体系中.正是因为传统本体论哲学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加之实证主义的泛化,使得追求绝对基础和确定性的形而上学不可避免地衰落了.20世纪西方的一些哲学家致力于形而上学的重建工作,努力为形而上学寻找新的合法性基础,并以此作为解决现代性困境的根本途径.后形而上学不再追求超验的、确定的绝对基础,而是立足于内在的神圣性或生活世界,将意义还俗化,并将其界定为一个不断被发现的流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吕明洋 《创新》2023,(1):1-12
中国精神是民族的价值取向、时代的价值观念、个人的价值理念的高度凝练,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人文精神的统一。作为人在主动把握与超越对象的过程中不断激活和开拓出的精神天地,哲学境界具有实践本性、应然本性、形而上学本性三重属性及至真、至善、至美三重维度。中国精神的崇高品味同哲学境界的内在规定相一致,二者以时代所赋予的意义和使命为纽带、以知行合一为契合点,彼此呼应、全面对话、深度交流,分别从国家和个人层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希望,具有相融相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交相辉映的内在逻辑关联。哲学境界的独特品格和特殊功能为把握中国精神所蕴含的民族特性、时代意义、人文价值、现实功能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界,亦彰显了哲学境界的精神旨趣和当代使命。  相似文献   

12.
为辩证法辨     
曹丽新 《学术交流》2006,3(6):21-24
辩证法常常被误读为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相对立的认识方法,或是一种思维模式或概念体系,或把辩证法等同于客观规律的自然辩证法。要想走出这些误区,就要回归辩证法的源初,探寻其本真涵义。辩证法原初涵义是一种哲学思维方法,它是以人的存在方式为依托的理论结晶,是能动的和创造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产物,是开放的和不断充实完善的;以追求真理为旨趣的理论方法,是历史的和革命的。辩证法作为人的存在状态的本体论反映,它将为现代人把握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一种符合人的本性的认识方式和实践自由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张新国  吴志威  Hou Jian 《孔学堂》2023,(3):89-99+194-206
《中庸》是宋明理学家建构形而上学、伦理学与工夫理论的主要经典依托。“未发已发”是理学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关联心和理两个维度,这一问题不仅关涉伦理行动的意识控制根源,同时关涉人的道德实践的运用境界。理学要求人觉解与主导自我的道德的意识及行动,理学内部不同思潮对于这种觉解与主导的内在机制的理解是不同的。与程朱注重范畴辨析以及注重将“未发”“已发”阐发为时间性的不同体段,阳明注重在生命体验的意义上,将其把握为超时间性的常体与妙用。在阳明思维中,未发是已发的存在根据,已发是未发的认识根据,致和便是致中,人能以其良知把握包含人事在内的天地自然间纷纭变换的事物中的常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哲学界开展了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的讨论。人们对重大问题的不同看法,表现了对哲学性质和功能的理解等哲学观的差异,特别是对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的理解的差异。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终结了理论形而上学,但保留了传统哲学关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理想,保留了传统哲学超越的形而上学维度。只有进入和保持在哲学思维方式的水平上,才能有哲学意义和性质的重大问题研究,哲学思维方式仍是哲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研究文化自觉,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辨析文化现象中的若干辩证关系。以辩证思维来看,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经济和文化等形而上学思维下的二元对立关系被克服了。辩证思维方式不但适用于对文化现象的反思和批判,也适用于对文化自身的考量。反思当前文化建设的偏颇,文化自觉应实现从宏观指导到微观引导、从文化观念到文化实践的两个转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哲学界开展了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的讨论。人们对重大问题的不同看法,表现了对哲学性质和功能的理解等哲学观的差异,特别是对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的理解的差异。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终结了理论形而上学,但保留了传统哲学关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理想,保留了传统哲学超越的形而上学维度。只有进入和保持在哲学思维方式的水平上,才能有哲学意义和性质的重大问题研究,哲学思维方式仍是哲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危机与"形而上学"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中华 《求是学刊》2003,30(1):17-20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即探究终极原因和原则或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形而上学 ,是任何哲学都以直接或隐性的方式所内在地包含的不可或缺的本质维度 ,其深层本质是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及其本质精神的自觉显现 ,是内在于人之生存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传统哲学大多包含着自觉的形而上的维度。然而 ,传统哲学常常遗忘或遮蔽了哲学形而上学维度与人之生存本性的本质关联 ,陷入了“无根基”的状态。因而 ,当 2 0世纪人的生存困境以文化危机的形式深刻地表现出来时 ,传统形而上学的危机便在现代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普遍拒斥中展现出来。于是 ,如何在人的生存论基础上重新恢复形而上学的力量 ,便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一个时代课题。高清海教授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关联入手 ,认为在走出“曾经是”的形而上学之后 ,形而上学并没有失去其原来的规定和价值 ,“应当是”的形而上学的命运正是人自身发展的命运。朱德生教授认为 ,人是在立足形而下的世界 ,追求形而上的世界过程中才成为人的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生存意义的反思 ,在这种意义上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邓晓芒教授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反思 ,指出形而上学深深植根于人性的本源之中 ,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 ,但它的发展方式是自我  相似文献   

18.
陆杰荣 《求是学刊》2003,30(1):20-22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即探究终极原因和原则或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形而上学 ,是任何哲学都以直接或隐性的方式所内在地包含的不可或缺的本质维度 ,其深层本质是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及其本质精神的自觉显现 ,是内在于人之生存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传统哲学大多包含着自觉的形而上的维度。然而 ,传统哲学常常遗忘或遮蔽了哲学形而上学维度与人之生存本性的本质关联 ,陷入了“无根基”的状态。因而 ,当 2 0世纪人的生存困境以文化危机的形式深刻地表现出来时 ,传统形而上学的危机便在现代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普遍拒斥中展现出来。于是 ,如何在人的生存论基础上重新恢复形而上学的力量 ,便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一个时代课题。高清海教授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关联入手 ,认为在走出“曾经是”的形而上学之后 ,形而上学并没有失去其原来的规定和价值 ,“应当是”的形而上学的命运正是人自身发展的命运。朱德生教授认为 ,人是在立足形而下的世界 ,追求形而上的世界过程中才成为人的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生存意义的反思 ,在这种意义上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邓晓芒教授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反思 ,指出形而上学深深植根于人性的本源之中 ,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 ,但它的发展方式是自我  相似文献   

19.
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晓芒 《求是学刊》2003,30(1):15-17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即探究终极原因和原则或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形而上学 ,是任何哲学都以直接或隐性的方式所内在地包含的不可或缺的本质维度 ,其深层本质是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及其本质精神的自觉显现 ,是内在于人之生存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传统哲学大多包含着自觉的形而上的维度。然而 ,传统哲学常常遗忘或遮蔽了哲学形而上学维度与人之生存本性的本质关联 ,陷入了“无根基”的状态。因而 ,当 2 0世纪人的生存困境以文化危机的形式深刻地表现出来时 ,传统形而上学的危机便在现代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普遍拒斥中展现出来。于是 ,如何在人的生存论基础上重新恢复形而上学的力量 ,便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一个时代课题。高清海教授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关联入手 ,认为在走出“曾经是”的形而上学之后 ,形而上学并没有失去其原来的规定和价值 ,“应当是”的形而上学的命运正是人自身发展的命运。朱德生教授认为 ,人是在立足形而下的世界 ,追求形而上的世界过程中才成为人的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生存意义的反思 ,在这种意义上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邓晓芒教授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反思 ,指出形而上学深深植根于人性的本源之中 ,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 ,但它的发展方式是自我  相似文献   

20.
形而上学的情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德生 《求是学刊》2003,30(1):12-15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即探究终极原因和原则或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形而上学 ,是任何哲学都以直接或隐性的方式所内在地包含的不可或缺的本质维度 ,其深层本质是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及其本质精神的自觉显现 ,是内在于人之生存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传统哲学大多包含着自觉的形而上的维度。然而 ,传统哲学常常遗忘或遮蔽了哲学形而上学维度与人之生存本性的本质关联 ,陷入了“无根基”的状态。因而 ,当 2 0世纪人的生存困境以文化危机的形式深刻地表现出来时 ,传统形而上学的危机便在现代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普遍拒斥中展现出来。于是 ,如何在人的生存论基础上重新恢复形而上学的力量 ,便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一个时代课题。高清海教授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关联入手 ,认为在走出“曾经是”的形而上学之后 ,形而上学并没有失去其原来的规定和价值 ,“应当是”的形而上学的命运正是人自身发展的命运。朱德生教授认为 ,人是在立足形而下的世界 ,追求形而上的世界过程中才成为人的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生存意义的反思 ,在这种意义上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邓晓芒教授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反思 ,指出形而上学深深植根于人性的本源之中 ,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 ,但它的发展方式是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