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研究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越来越多的夫妇响应“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号召,自愿终生只生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的数量急剧增长,独生子女家庭比例也在上升。这几年来,有关独生子女的培养和教育的问题已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许多人对独生子女的培养教育十分担心,认为独子难养。再加上报纸和电视的夸张性宣传,似乎独生子女真成了中国的一代“小皇帝”。这种认识,对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起到了消极的作用。所以,我们认为深入开展对独生子女的心理以及行为特征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于1987年5月进行了一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调查。  相似文献   

2.
到1984年6月底,益阳地区已有领证独生子女48,162人,其中益阳市13,784人。这些领证的孩子已陆续进入小学,少数已升到小学五年级。小学一、二、三年级的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些孩子的学习情况怎样,学校的反映如何呢?1984年暑假前夕,我们对益阳市桃花仑小学和益师附小独生子女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这两所学校是益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1年江苏、四川两省720户中老年农民调查数据,以同龄的非独生子女父母为参照,对农村第一代已婚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心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对待自己养老问题的担心上,独生子女父母的担心程度略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而在子女能否赡养、经济上能否支持、生病时能否照顾上,独生子女父母的担心程度均低于非独生子女父母,在年老时是否感到孤独寂寞上,独生子女父母担心程度略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总体心态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婚姻状况、亲子关系、子女婚后支持变化、居住条件及生活满意度等变量可能是显著影响研究对象养老心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郊区独生子女死亡情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我国政府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以来,上海市的广大育龄夫妇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只生育一个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市的独生子女家庭户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伴随“只生一个”的生育决策而存在的最大风险——独生子女不幸死亡的情况也愈来愈不容忽视,因为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仅有的一个孩子面临着成长过程中的无数风险,其中,独生子女死亡给其家庭、亲人带来的影响最大。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减少独生子女的死亡,帮助这些曾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实行计划生育而今遭遇不幸的家庭走出心理和生活上困境是我们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5.
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计划生育难,关键是养老问题.农民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担心老了无人管,这是个实际向题.为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推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开展,顺义县决定创办“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基金会”.  相似文献   

6.
为了到本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控制在十二亿以内,我们一定要认真解决好独生子女父母的“后顾之忧”,从而更有效地控制未来人口的增长。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波浪”型方案:即独生子女父母年老丧失劳动能力,要给予优惠照顾,而现在生育的一个孩子,长大成人后,若与独生子女结婚的,可以照顾生育两个孩子,相反,现在一对夫妇生育两个以上的孩子,长大结婚,要坚持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这样,反复三、五代人,我国人口控制将会有可观的成绩。现将这个“波浪”方案,简要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7.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来,我国产生了数以万计的独生子女家庭。据统计,目前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已突破了1亿。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陆续步入老年人的行列。但是,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而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是无法规避的。有些家庭由于独生子女的突然死亡而成为失独家庭。  相似文献   

8.
<正> 独生子女领证率是考核和评价一个单位或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推动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工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目前,虽各省(市)根据中发(1984)7号文件精神,对允许再生一个孩子开了些小口子,但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并没有变,独生子女领证率的统计工作仍要搞好,充分发挥这一指标的作用。独生子女领证率的计算公式,原1979年规定为: 独生子女领证率=一定时点上已领证的育龄妇女/该时点14周岁以下一个孩子的育龄妇女×100% 后在1983年底改为:  相似文献   

9.
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穆光宗 《人口研究》2004,28(1):33-37
1独生子女家庭数量的估计 在独生子女数量研究中的一个主要困难是缺乏可靠的数据.因为严格说,一个人是否独生子女需要在其父母结束生育后才能确定.但现在是以领取独生子女证确认其独生子女身份的.这是不确切的:第一、已经领证的夫妇还有一部分可能再生育;第二、有些家庭虽然只有一个孩子但没有领证.  相似文献   

10.
浅谈独生子女教育张丽荣,张丽君我国自1979年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人口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如何对独生子女进行教育,使他们健康地成长,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把发展智力同培...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上有些人对独生子女发生误解,以为独生子女必然会以“我”为核心,自私自利,缺乏集体意识;孤僻、任性、骄娇二气十足,批评不得;依赖心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个别人还对独生政策持否定态度,认为独生子女的“毛病”都是“独生”造成的。是不是独生子女生来就有问题,而非独生子女生来就没有这些问题?独生子女接受教育的情况究竟怎样?我们该怎样评价独生子女政策?近年来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先后同广州市七间小学的53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城乡尤其在城市,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在经济上相对宽裕,对子女的教育和期望值也相应提高,因此,当前如何搞好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课题。 一、孩子健康的心理不容忽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长关心的已不是孩子的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江苏和四川两省810户农村居民入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重点考察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与同时代非独生子女父母在养老意愿上的差异。是否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是影响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所有参加养老保险的两类父母,在养老意愿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于未参加养老保险的群体而言,两类父母在养老经济打算、养老担心度上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和养老观念转变两个方面,进一步探讨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如何应对养老。  相似文献   

14.
关于独生子女健康、学习和生活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自80年代初我国政府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以来,独生子女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独生子女问题不仅关系到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评估,而且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和民族素质、国家前途,因此对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与非独生子女比较,独生子女有何特点?针对其特点,家庭、学校、社会应采取什  相似文献   

15.
自70年代初中国大力推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数以千万计的独生子女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最早的一代独生子女甚至已进入成熟的青春期并开始走向社会,而且独生子女人口群体正日趋庞大。伴随“独生子女新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独生子女家庭与二孩家庭生育模式百年模拟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少人对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可能造成家庭负担过重忧心忡忡。通过独生子女家庭和“二孩加间隔”家庭未来百年发展变化模拟评价后认为:如果生育模式选择得当,独生子女家庭“四、二、二” 负担结构有可能基本避免,未来独生子女家庭的负担,也不会比历史上经历过的较重的负担更重。生育模式选择不当,生二个孩子,并不能保证比生一个孩子负担轻。从百年人口对资源环境和杜会经济发展的压力看,“二孩加间隔” 的政策无论如何组合和选择,所形成的人口压力都要显著大于独生子女政策,而独生子女家庭的生育模式如果选择得当,它的家庭负担不见得比生育模式选择不当的二孩家庭重多少。因此,政府应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坚持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同时应按最优生育模式,对生育年龄和间隔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是对我国现行生育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就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科学定位、重要意义和有序实施等问题进行探讨。一、单独两孩政策的科学定位1.单独两孩政策不能等同于单独两胎政策。迄今为止,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实施细则中均明确规定:"双胞胎"和"多胞胎"不能算作独生子女。如果我们把中央新政宣传为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都可以生育第二胎的话,那是对中央精神的曲解。2.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是我国现行生育政策逐步调整为普遍两孩政策的重要过渡。在1980年后,我国各地曾对普遍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进行过三次较大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孩子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单位,人力资本理论存在性别盲点,忽略了人力资本投资的社会性别因素。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研究独生子女家庭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分析了影响独生子女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性别文化因素。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家庭中女孩人力资本投资得到了积极的改善,但社会性别仍然影响着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性别偏好,独生子女家庭通过人力资本投资“表现社会性别”。  相似文献   

19.
曾几何时,人们在80后的称呼中,充满了对独生子女能否健康成长的忧虑;充满了对这一代人能否承担起社会责任的担心。今天,作为80后的我站在这里,郑重向世人大声宣布,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是新中国80后的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20.
<正> 1983年《西北人口》杂志第4期,发表了我写的《认真解除后顾之忧,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论文中,提出“波浪”型人口发展方案,现再作进一步地探讨。第一,什么叫“波浪”型方案? 简单地说,就是独生子女父母年老丧失劳动能力,要给予照顾,而现在生育的一个孩子,长大成人后,若与独生子女结婚的,可以照顾生育二个孩子;相反,现在一对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