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做人要有人格,立国也要有国格。考察中国国名的含义与中国的历史,可以发现"中国长期以正义立国,国人普遍追求公平正义"的事实。中国的"中"在表示国格时,意思是"不偏不倚"与"正义","正义"就是中国的国格,是中国的国家认同与凝聚力之所在。中国追求正义不仅体现在宗教信仰、国民素质与传统文化中,更体现在中华法系的法律体系架构与国际秩序推动均以"正义"为价值取向,中华法系是全世界法律体系中最具影响力与智慧的正义法系,比单纯的自由法系更加成熟、自然,更少成本。以正义立国,返本复原不仅是古代中国领先世界的根本原因,也是当代中国复兴的起点与号角,还是世界完善幼稚自由主义,走向成熟自由、和平、稳定、正义的福音。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文学以其"文化审美现代性"鲜明地标识着不同于古代文学的根本属性。它置身在新与旧、中与西文化的激烈撞击中,其审美表达有吸纳也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更有抵御,文化表象五彩斑斓,但在21世纪的今天看来,它已经于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审美意识形态价值品格,一种认同或超越的"文化审美现代性"传统。在全球背景的烘托下,除20世纪中国文学文本本身内蕴的审美质素外,现代汉语思维框图承载平等、多元、开放、民主、正义、法制等具有全球性的人类思想文化资源,通过20世纪编辑出版行为的"文化平权"实践媒介策略,已经现身在诉求形形色色现代性想象的20世纪中国文学版图中,突出表现在20世纪女性写作现象里。在当下全球化语境中,这种"文化审美现代性"品格和传统还由于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不断增添新的元素,由20世纪中国文学塑形而成的现代人精神资源如发育公民个体、反殖民反封建专制文化、追求文化平权、倡导民主与科学等等,仍将保留、延续,并依然作为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而令人试目以待。  相似文献   

3.
《正义的公平》一书在对中国文化传统、实际的公共政策以及管理领域内相关问题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仁学"的正义理论,并以此价值哲学框架作为探讨当代中国社会正义与公平问题的理论基础。该书对正义观的讨论既吸收了西方正义理论,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义观,更注重当下社会主义正义制度建设的实践,涉及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各个方面。该书成果既是正义理论的一种创新,也为中国社会主义正义制度的建设与实践指出了可供遵循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思想史上,早就有和谐思想的萌芽。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和"的思想。"和"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特征,是古代先贤的生命信仰和思维基础。中国人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传统和谐社会的特点是平均主义,是一种普遍贫穷的社会,而今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多元、有序、正义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侦探小说折射和呈现着一个民族的各种文化因素,能够而细致全面地体现民族的文化特性和心理企盼.侦探小说的翻译与传播依赖着它本身所存在的文化氛围,而文化氛围又直接影响着它的翻译和传播.中华民族迈向"近代"的前奏曲就是西方侦探小说之所以能在中国风行一时的文化大氛围.西方侦探小说中,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圆满结局满足了当时中国人的心理要求,清朝末年的改革派甚至把西方侦探小说的译作视为救国强民的工具,它之所以能在中国风行一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老百姓的清官情结.  相似文献   

6.
"中国性别诗学"研究执意于在审美领域不把女性做社会少数族群"特殊化"处理,而是强调女性是人类的另一半,男女双性作为人"类",人权首先是人身之主体地位和权利,从而与既有的诗学形态出现了某种历史链条中的断裂,从中滋生另一种可能的审美维度性别,为人类的性别文化建设探索出一种不断"添加能量"的思想和行为.它将侧重 A.本土中国性别诗学, B.西方性别诗学的本土化实践两方面的内容;既尊重性别诗学的基础性工作--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又要依赖性别诗学的集中表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更不忽略"和而不同"这一不为性别而性别的审美价值"越界",正视性别诗学的历史的、现实的和将来的意义.性别诗学是一种从性别文化历史和现状思考出发,推而广之与全球文化伦理正义相关联的前景看好的文论."中国性别诗学"则是应对"全球化"文化生态现实,又打上鲜明的本土文化色彩的个案之一,它表明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同样也对世界负责.  相似文献   

7.
墨子是中国思想史上惟一把"爱"与"义"的人道精神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上的思想家。尊天立教、兼爱世人是墨子学说的灵魂。墨子理解意识中那个具有正义属性并平等地兼爱世人的神明,被设定为至高无上的权威,由此,社会正义原则和人与人平等互爱的原则成为墨氏宗教的基本信条。墨氏试图以此引导人类在纷争中寻求和解。在中国文化圈内,墨子的宗教理念对儒学中讲尊卑、亲疏的等差之爱是一种成功的反拨,对王权至上的政治理念也构成了挑战。在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中,墨子的宗教观可与基督教文化相沟通。  相似文献   

8.
大字的正义和小字的正义是柏拉图在<理想国>的第二卷中针对正义的探讨程序所提出来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的一致性构成了柏拉图整个正义论证的基础.但是,也正是针对这一基础,人们产生了种种争议.本文即是就这个问题的一个不同角度的研究和探讨.在下面的讨论中,我试图首先表明柏拉图不是不假思索地就设定了两者之间的一致关系,然后又贸然地按此关系来进行正义的研究的,相反,柏拉图对这种一致关系的性质是有着明确的问题意识和清楚的回答的.在阐明这一点之后,本文试图表明大字的正义和小字的正义对于柏拉图来说并不是一种在结构上的一致性,相反,它们具有内涵上的一致性.它们是同一个"正义的"秩序在城邦中和在个人灵魂中的体现.由此本文既回应了Sachs在1963年的"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一个谬误"一文中的观点,又回应了Williams在1973年的"柏拉图<理想国>中城邦和灵魂的类比"一文中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对柏拉图的这一论证做更进一步的分析和评论.本文总的观点是,大字的正义和小字的正义只是一种抽象的社会秩序的反映,它是远离社会现实生活的,也就是说,它只能体现为一种内心平和的状态,这也就是所谓的"柏拉图式的正义",它具有浓厚的宗教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9.
华扬 《山西老年》2008,(6):31-31
玉文化是中国深奥的一种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从"玉"字的汉字有约500个,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描述,许多都加了个"玉"字,如玉女、玉手、玉容、玉照、玉体……为正义作出牺牲,更是以"玉碎"来形容等等。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主义强调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地位.在当代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中,世界主义是一种分析全球分配正义问题的、以"个人"为关注中心的重要分析视角,它愈发具有影响力.世界主义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历经了古典世界主义、现代世界主义和当代世界主义三个阶段.当代世界主义主要被用于分析全球分配正义问题,非常强调正义原则在全球层面上的重要性,并不像古典世界主义和现代世界主义那样较为强调世界公民身份.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德国或法国在某个历史时间段会更加现代一点,但从整体上讲,正是这种相互交替发展的进步才使得两国相互学习互补,使两国间没有一边倒的倾斜现象.这就形成了德法两国巨大优势和两国关系紧密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5.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8.
"是"与"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语言表达"命题"或判断时,无论使用系词与否,无论使用何种起系词作用的句式,都摆脱不了先验的x=/()γ思维结构.无论在何种语言中,系词本身都没有独立的语义,只起连接主词和谓词的符号作用;而"在"或"存在"却具有独立的语义,甚至能单独构成句子的谓语.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即便在印欧语中,"是"与"在"在语义上也没有必然联系.希腊语ousia一词的语义与其说是从einai一词抽象得来的,毋宁说是借着einai从x=/()γ实验思维结构中抽象得来的.einai并没有为这种抽象提供确切的语义,而仅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符号.人类语言发展趋势是清晰化和准确化,故而汉语不应像某些学者所主张的那样逆势而行,把"存在"、"在"和"有"等语义移植到一个本无这些词义的"是"字里.  相似文献   

19.
社会语言学将理想的语言模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以R.Brown和A.Gilman的著名理论为出发点,以话剧对白及调查问卷为依据,对现代汉语中第二人称单数的使用规律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言,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