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部分美资企业正从中国搬回美国。而此前,福特宣布把1.2万个工作岗位从墨西哥和中国迁回美国。这些仅仅是个案和偶然,还是意味着美国重振制造业、而"中国制造"渐失全球地位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传媒览要     
干扰全球资金流动和破坏世界经济稳定性的国家不是中国,而是美国。美国在财政政策上的鲁莽才是一个真正的国际性问题,仅因为中国生产了大量的鞋就对其进行指责,这等于用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贸易体系进行攻击。事实上,中国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给亚洲带来了稳定,正是中国经济的繁荣将日本拖出了经济衰退,增加了世界的财富。按购买力计算,最近几年,全球经济增长的1/3得益于中国的拉动,而同期美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只有13%。从历史上看,美国对亚洲经济提出的建议往往都被证明是不成功的。所以,当美国官员要求中国调整人民币汇率的时候,中国人…  相似文献   

3.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文明冲突论",指出未来世界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冲突而不是意识形态或经济的冲突,文明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本文首先梳理了文明冲突论的主要内容,接着就"文明冲突论"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进行分析,最后就中国只有正确地理解文明冲突论,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4.
智库作为一种传统而又新型的国家权力结构和社会思想力量,正在影响并逐步改变全球政治、经济和外交格局,成为国际舞台不可忽视的力量。随着美国在世界舞台上政治地位的不断上升,美国智库迎来了繁荣大发展时代。智库在国家政策方针制定和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智库产生的历史缘起和时代背景,进一步探究美国智库传播的主要路径,发现对中国智库研究的有益启示,为中国学界智库研究积累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为世界上真正意义上帝国的地位毋庸置疑,但是有效和长久地维持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需要对各种战略因素进行分析。美国对于欧亚大棋局的分析将影响其在全球的外交部署,中国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战略》是美国兰德公司空军项目部的一份中国问题研究报告。兰德公司是美国有名的思想库,作者之一迈克尔·斯温是兰得公司亚太政策中心主任,为当今美国最活跃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通览全书很容易使人想起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一书,前者是美国学者为扩展美国的全球霸权而开出的良方,后者则是美国战略界为维护美国霸权,应对中国崛起而进行的探讨,并较多地采用了现实主义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相似文献   

7.
大卫,美国著名诗人和婚姻专家,对中国婚姻问题颇有研究。近日,大卫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的采访。30年来,人们的婚姻观变迁巨大。20世纪80年代初期,包办婚姻和自主婚姻同时并存。90年代以后,自主婚姻占绝大多数,彼此会权衡经济、地位等因素。而现阶段的婚姻观念,认为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投意合水到渠成,"自由"、"晚婚"、"闪婚"正在成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新的婚恋态度。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术界掀起了针对"西方中心论"的批评浪潮,强调以全球眼光重新审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复兴,重新定位前现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认识中国经济奇迹的根源,成了海内外学者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同时,历史计量学、新经济史在欧美经济史坛大行其道,通过对历史上宏观经济回溯性的定量分析,加深对长时段经济发展和演变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全球实力受到冲击,霸权地位下降。在国内外一些学者看来,本轮金融危机实际上意味着"美国时代"的终结,世界从此进入"后美国时代",全球治理将由中美共管或多极共管。国内甚至还有一部分所谓"鹰派"色彩的官员和学者,鼓噪中国很快将在经济乃至军事上全面挑战美国。但我们认为,金融危机的冲击波虽然强烈,但并没有对美国全球实力造成根本损害,现行国际体系也并未进行根本调整,其他国家尚无力挑战美国的全球领导地  相似文献   

10.
后冷战时代核均势下的大国竞争集中在经济较量上,美国误判了新兴大国崛起的本质,未意识到这种挑战是经济上的而非军事上的.美国在全球过度军事干预,与国内经济衰落和金融危机一道,促使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体系急剧走向式微.由于力量衰退,美国被迫实施战略收缩,以大国协作方式维持霸权不坠.中东政策调整是美国全球战略收缩的一个缩影.奥巴马执政后,美国中东政策的可能调整包括:重塑中东均势以减轻战略重负;默认伊朗的中东大国地位,通过接触政策缓和美伊矛盾;接受欧盟、俄罗斯、中国在中东的建设性作用.但美国不会放弃单极霸权宿求,战略收缩只是其权宜之计,因此难以逃脱在全球与中东影响力下降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术界掀起了针对“西方中心论”的批评浪潮,强调以全球眼光重新审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复兴,重新定位前现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认识中国经济奇迹的根源,成了海内外学者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同时,历史计量学、新经济史在欧美经济史坛大行其道.通过对历史上宏观经济回溯性的定量分析,加深对长时段经济发展和演变的认知。经济学和历史学的充分融合也为中国经济史的定量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工具,现今有如下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宏观经济定量分析进行了试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后冷战时代核均势下的大国竞争集中在经济较量上,美国误判了新兴大国崛起的本质,未意识到这种挑战是经济上的而非军事上的。美国在全球过度军事干预,与国内经济衰落和金融危机一道,促使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体系急剧走向式微。由于力量衰退,美国被迫实施战略收缩,以大国协作方式维持霸权不坠。中东政策调整是美国全球战略收缩的一个缩影。奥巴马执政后,美国中东政策的可能调整包括:重塑中东均势以减轻战略重负;默认伊朗的中东大国地位,通过接触政策缓和美伊矛盾;接受欧盟、俄罗斯、中国在中东的建设性作用。但美国不会放弃单极霸权宿求,战略收缩只是其权宜之计,因此难以逃脱在全球与中东影响力下降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职业》2009,(7)
虽然经济危机让许多企业步入寒冬,然而美国金融危机使国际金融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欧美的全球金融经济核心角色淡化,新兴经济加快崛起,尤其东亚的金融经济地位将会日益重要,这将给中国未来发展带来很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安家》2009,(Z2):172-173
<正>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很大的,在这个大背景下,地产业正式进入调整期。所有的事件都与这个形势密不可分。而这次危机带给中国经济、中国地产的影响时间绝对不会短暂。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成功地举办奥运会及中国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出现了一种声音:这就是中国的崛起,而且是和平的崛起。崛起的中国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姿态,显示了中国在世界上日渐显现的重要地位。无论在政治、军事、能源,还是在市场、消费、环境等方面,目前世界上的很多事情要看中国怎么做。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访华中说,美国不但不遏止中国的崛起,  相似文献   

16.
2050年,中国经济能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与中国内陆未来30年能否崛起一座世界级的全球城市相关.为此,建议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促进上海全球城市建设和率先崛起:一是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二是促进国内外资本流动,巩固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地位.三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助力上海全球城市建设.四是着力于信息产业发展,构建上海科创中心地位.五是依托城市群协同发展,实现“大上海”和全球城市区域建设.  相似文献   

17.
《职业》2009,(3):36-36
虽然经济危机让许多企业步入寒冬,然而美国金融危机使国际金融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欧美的全球金融经济核心角色淡化,新兴经济加快崛起,尤其东亚的金融经济地位将会日益重要,这将给中国未来发展带来很好的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中高端服务产业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具有国际趋势的职业在新一轮洗牌下,需要更多新兴技能人才的加盟。而在这些国内新兴职业中,  相似文献   

18.
从总体看,全球经济复苏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正在日益失去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逐渐赶上发达国家,推动了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基于历史性分析和现有政治、经济、社会变量的综合考虑,全球治理结构的根本性变革可能发生在2030-2050年之间.未来30年上海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更加复杂,上海迈向全球城市应秉持全面开放战略、全面创新战略、全球治理战略、绿色发展战略以及人民币国际主币化战略等.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面临国际国内两个环境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国际方面,中国适逢第三次工业革命将重组全球分工体系,以及从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从贸易大国走向资本强国的战略机遇;而美国战略转移东亚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内方面,深化改革和巨大内需市场的红利使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中国廉价的生产要素正逐步消失,经济边疆已扩展到全球,经济逐渐显现出高杠杆率,这些都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此文的观点意味深长。面对中国海外投资的急剧增加,美欧态度截然不同,这主要是由各自的经济力量决定的。中国经济走向全球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欧洲与中国合作是顺应历史潮流,而美国在逆潮流而动。但除此之外,该文忽略了一些潜在的因素。长远来看,中国海外投资的趋势和结果,未必如作者的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