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吃百姓饭,穿百家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莫道为官难".一位文质彬彬、谈吐高雅的年轻人,从一名普通的乡干部靠自己的勤奋、实干,一步一步走上了领导岗位,他就是现任虞城县城郊乡党委书记--刘彦峰.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情况看,有一种怪现象令人十分担忧.这就是有一些领导干部在被查处前,腐败的问题一年比一年多,一年比一年严重,但其官职却越升越快,越当越大,被群众称为"边腐边升"、"越升越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酒类经销商大多长年奋斗在一线,有点像山头土匪式的"武将".很多中小经销商都是无所不能的:送货、回款、谈判、发货、卸货……什么都能干,一个能顶N个,是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模范".就算厂家来一车十几吨的货,夫妻二人能一口气卸完后再去送货.而且有太多的经销商似乎掉在"钱眼"中出不来,生意小的时候,雇不起人,只好自己干.生意大了,不舍得雇人,即使雇人,也只喜欢干活不吃饭的"机器型"业务人员,其结果也是:人雇来了,留不住. 中小经销商如何提升经营层次,不仅仅看他的机遇环境,更要看他在业务团队管理上"灵气".  相似文献   

4.
雍正是一个严苛之君.他要么是雷霆震怒,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要么是天威莫测,一副深不见底的神形;要么是冰严如霜,一副谁欠了他三斗米不还的模样.总而言之,是一张"官脸".这是我们从电视剧或传说中了解到的雍正的"尊荣".但是,前几天看了雍正几则"朱批密折",却改变了我对雍正的印象,觉得他变得活生生像隔壁的邻居一样.  相似文献   

5.
钟文 《领导科学》2005,(15):40-41
陈云在自己的履历表"文化程度"这一栏中,一直填的是"小学".其实,他的实际文化程度,远不止"小学".他之所以这样填,是因为他小时候家境贫寒,只上过小学.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自己曾说的,他要永远"老老实实做小学生".善于学习,是陈云的突出特点.他不仅注重在革命斗争中向实践、向群众学习,也十分重视向书本学习.  相似文献   

6.
三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瞥见一本《领导科学》杂志,便好奇地随便翻了翻,没想到一下子就被有关文章所吸引,于是就从组织部借来十几本新老《领导科学》杂志,接连看了几天,感到大饱眼福,获益匪浅.从此,我便迷上了这位新"朋友".  相似文献   

7.
鬼剪柒     
杨科长上班时穿的那件西服简直绝了:色彩、样式时髦;做工、针线烫贴;大小、肥瘦合体;他那微微隆起的福肚经这西服一包装,哇!真个美极了!同事们围着杨科长问长问短,杨科长面带微笑,一一作答。我问:"这衣服买的还是做的?""买的有这么合体吗?""哪做的?""喏,顺步街拐角的鬼剪柒裁缝店。""鬼剪柒?""那裁缝姓柒,人称他的剪刀是鬼剪,故有此名。"  相似文献   

8.
哪类人算白领我到现在也不清楚,他们就像当初的文学青年一样,本来是对少数人的尊称,后来满大街都往外冒文学青年的时候,这个称呼就不值钱了,再后来你要夸谁是文学青年,对方会把眼睛一瞪:"你才文学青年呢,你们全家都是文学青年",好像我侮辱了他们祖宗三代.目前白领也有这个趋势,但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正像地沟跑水一样咕嘟咕嘟流得哪都是,你要不把他们当白领他们就跟你急. 一次旅游,有个整天穿西服的男人总和我在一张餐桌上吃饭,他就像整个韭菜地里冒出一畦蒿子一样,虽然都是绿的,怎么看怎么别扭.我问他是做什么的,他夹了口菜说自己是白领.就这样一个西装革履的白领每次去厕所都让别桌的游客误以为是饭馆的服务员,不是拦住他叫再端一盆稀饭,就是让他把空啤酒瓶子撤下去,搞得他很生气,吃饭的时候宁愿憋着,他觉得自尊受了伤害.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改变了一座城市,这座城市也成就了他最得意的"作品". "我将南通看作自己的作品了",55岁的罗一民主政南通已经10年.10年里,南通从江苏末位跃居长三角"明星城市",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在长三角16个核心城市中排名第一,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南通现象".  相似文献   

10.
好人好官     
吴玉叶 《决策》2013,(1):89
忘恩负义者,既不是好人,更不是好官 X君:"论好坏,总得有个标准吧?" 我:"是的." X君:"好人好官的最重要标准之一,就是不能忘恩负义.否则,那就既不是好人,更不是好官!" 我对X君的这一说法感到惊讶:"你为何如此看重报恩?" X君:"因为任何一个人在世上生存、发展,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没有他人的帮助就会一事无成.可若是得到他人的帮助后,转身就忘,或以为他人的帮助是应该的,那这种人还是个人吗?——做官,就更不配了. 过去,有个人受到别人的救命大恩,富贵之后,看到恩人的子孙零落,则麻木不仁,冷漠如陌生人.后来,他得了重病,正要服药时,恍惚之间,看见恩人的手里拿着两封没有封口的信给他.他一看,乃是当年他写的求救信.  相似文献   

11.
曹参在西汉任丞相时,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且自认为德才难比前任萧何,便坚持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史称"萧规曹随".曹参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现实中,做到"萧规曹随"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12.
马可以貌相,人不可貌相。马看看外貌就可定品级,人看看相又能定出个什么来呢?况且人重在人品,一个人的品格如何,更不能从外貌上定夺。但对于人品,又似乎确有某种“相法”。比如一个人当了官,人品似乎也自然地不受怀疑,越是官大,越让人想到他应该是一个有品行、有操守、有人格的人物。  相似文献   

13.
电动汽车无废气排放,绿色环保,因此仍有极大的市场前景.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机械工程师霍华德·罗斯历时20年研究出一种有商业竞争力的全电动公共汽车,他将在2004年年初用样车进行68公里的实用试验,如果成功,下一步就是让这种车满城飞驰,实现城市无汽车废气污染的"绿色梦".  相似文献   

14.
<新约?马太福音>中第二十章有这样一句语:"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将这种"多者愈多,少者愈少"的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5.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 "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16.
世人都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问题在于:我们拥有了捡拾"他山之石"机会时,能否捡拾到真正有用的"他山之石".近日,随河南省委组织部、河南省中小企业服务局组织的赴德国培训班考察团,考察德国、法国、政盟等几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归来的驻马店中小企业服务局局长陈海忠,不仅利用好了这次捡拾"他山之石"的机会,还寻觅到了真正的可攻该市中小企业发展之玉的"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17.
"弯道超车"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交通规则上明令禁止的行为;另一种是竞技赛车中,高水平的赛车手利用弯道对手减速的机会,加大油门,超越对手.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于刚刚取得改革开放巨大成果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急转弯".在这个"弯道"上"超车",需要领导者具备高超的领导艺术.本文拟从四个方而探讨"弯道超车"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18.
田建伟 《领导科学》2012,(23):58-59
近年来,媒体经常有买官被骗事件的新闻报道,被骗者的遭遇大多如出一辙:本欲借"官托"之力"平步青云",结果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官托"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和政治现象,严重干扰正常的干部选任秩序,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党的形象.因此,研究"官托"的生成机理,铲除"官托"的滋生土壤,是新时期匡正用人风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官托"的表现及特点 1."官托"的类型和表现.一是从角色主体看,有领导托和群众托之分.领导托是指"官托"利用与有实权的领导的特殊关系,以领导的代理人角色出现,与请托人进行交易,角色主体是领导.群众托是指一些或为情、或为势、或为利所驱使的人明明知道被考察的干部德才一般、政绩平平、群众公论不佳,但在组织考察中只说好、不说差,角色主体是群众.二是从自身动机看,有主动型和被动型之分.主动型"官托"有的是利用与领导的亲属、同学、老乡、战友、同事等特殊关系,主动充当领导的代言人和请托人的说客;有的则是挖空心思、千方百计与领导拉关系、套近乎,成为领导的"朋友",进而成为"官托".被动型"官托"则是因为请托人是领导、朋友、亲戚,或者有求于人,碍于面子,被动成为"官托"角色.三是从办事手段看,有贿赂型和权势型之分.  相似文献   

19.
"双主四步"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采用"学生教学生"、"学生比学生"、"学生管学生"、"学生强学生"的理念实施班级小组建设,以"学案"为载体,通过"认清目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互助落实"、"质疑交流,展示点评"、"回看目标,检测反馈"的四步来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将"双主四步"的理念简化为"学前指导、自学自练、精讲点评、当堂训练"四个步骤,整个教学流程通过教师的主导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2008年9月,来开县铁桥镇小学报名读一年级的谭×,男,12岁.12岁才读一年级,我感到惊讶!决定去他家了解情况.听代养人(孩子的奶奶)讲,孩子3岁时患小儿"麻痹症"智力低下,父母把他当"废人"没让他迈入学校,7岁时,父母外出打工至今未归. 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少年儿童有教育、培养的义务".重庆市"两基普实"复查验收工作重点要求:"三残儿童应随班就读".因此,我义不容辞地接纳了他,把他作为特殊儿童个案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