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学术伦理:“日神类型”与“酒神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20世纪中国哲学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在引进西方学术的同时,引入了“价值中立”的学术伦理,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作者认为,三、四十年代的清华学派是这一学术伦理的典型体现者,属于“日神类型”(特点是超越、平行、兼容);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源于价值的合理性酒神类型(具有一元论倾向和整体性、高屋建瓴性特征)。作者认为,日神类型受惠于西方文化的传入,是中国哲学走向现代化的一种“象征”;日神类型和酒神类型的会合,才是学术得以繁荣与发展、健全与完善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陈金花 《阴山学刊》2006,19(5):24-26
《离骚》中的人物身上呈现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某些特征,屈原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节操,热爱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国君,是“个体化原理的守护神”———日神精神的具体体现;打破人与神、人与物的界限,使诗人从现实和自身超越出来,忘却自我而分享神性,是“个体化原理崩溃”———酒神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精神象征人的自然本性和原始生命意志,体现了人的自然属性;日神精神象征着人的理性、智慧和文明的法则,体现了人的文化属性。西方文学中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矛盾与融合,体现了其文化内质上的矛盾与互补两重性,也体现了人自身的矛盾性和文化之悖谬。文学因其具有酒神精神而使人性以艺术的方式获得一种自由进而拥有美感;文学也因其具有日神精神而使人性以艺术的方式表达理性意志、捍卫人之为人的高贵理性、提升人之精神与灵魂品位,从而也拥有美感。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运载着文学所不可或缺的人性意蕴。  相似文献   

4.
吴祖光是一位有着独特美学追求的剧作家,他的戏剧创作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富于浓郁的民族文化韵味和新颖别致的艺术风格,在抗战以来的剧坛占据了一席之地。本文试图运用尼采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观点,探讨吴祖光戏剧的浪漫主义内蕴及其流变。尼采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实际上是从审美观照的角度,揭示艺术家和欣赏者在进入艺术境界时的一种“迷狂”、“陶醉”、“幻想”的心理状态,强调艺术家高亢的审美激情对激发创作灵感的巨大作用。所谓“日神精神”,是一种超越现实的主观梦幻精神,体现了幻象世界的美;“日神精神”使人沉湎…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清华哲学系的新实在论派定义为狭义的清华学派,而将20—40年代清华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诸领域中的、以兼容会通中西文化创建中国现代文化的多元文化观为特征的学术文化思潮定义为广义的清华学派。作者阐述了这一思潮在王国维的“贯通法”、陈寅恪的“历史阐释学”、吴宓的理想主义与新人文主义、潘光旦对传统人文资源加以开掘的社会学、以及这一学派的“接着讲”和“释古”主张中的体现。在此基础上,文章否定了将吴宓与陈寅恪匡为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观点,分析了整个清华学派的实质是文化改良主义,强调了这一学派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与学术领域中的历史价值与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袁芳 《齐鲁学刊》2006,(5):116-117
为揭示人性恶这一主题,威廉.戈尔丁在《蝇王》中精心营造了一个观察人类本性的理想环境。在这里,人性的善恶借助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艺术冲突得以充分展现。这里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不是按照小说中拉尔夫和杰克这两个角色进行的二分法,而是两种精神在同属某个角色基础上的冲突和较量。  相似文献   

7.
酒神在中国古代是与代表理性精神的日神相对应的民间之神。作为一种酒文化精神的体现,它渗透于远古民间风习之中。如酒神与巫觋的融合,它总与酣歌狂舞、娱飨卜筮相关。这逐渐形成为一种夸扬蹈历、自由奔放、洒脱不拘、灵气冲溢的精神品格。“一斗诗百篇”的诗  相似文献   

8.
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在《悲剧的诞生》中同等重要.从修辞的意义上说,日神精神对外观的建构就是在修辞中展示一个个体化的世界,酒神精神的破坏性则同修辞追求偏离和超越的转义之本性相契合,生命的二元冲动正是在陶醉中赋形的修辞.这种修辞学的解读可以使我们深刻地领会到,作为肉身性的存在,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追求抽象的概念和理性,而存在于当下与世界的遭遇中,艺术则是生命境况的展现,即在陶醉状态中的赋形.  相似文献   

9.
尼采早期美学思想中的“酒神”和“日神”来自于他对古希腊哲学的继承,对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发扬。靠着对古希腊宇宙本体论和永恒生成思想的深刻理解,尼采合“酒神”与“日神”而成“强力意志”,“强力意志”使人作为一次“美的事件”在宇宙间生成。  相似文献   

10.
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隐喻来说明艺术和人生 ,而酒神狂欢是更为本质的动力。网络艺术中的审美所体现的就是一种绵延于大众文化思潮中的酒神精神。这种在网络空间得以夸张表现的酒神艺术反过来对现实不断渗透和影响 ,参与了现实的美学重构。看到它张扬感性的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它精神意义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联大国文系虽然规模有限,为时不长,但鲜明地折射了两种办学和治学思路:以北大为代表的语言文字学的思路,以清华为代表的文学传统。前者实质上是"北大学派"考据学传统在国文教研中的体现;后者则是"清华学派"之"会通"思路的具体表现。由于历史原因,后者主导了联大国文系。原清华国文系在杨振声、朱自清时期即已取代北大国文系,事实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主要策源地。在院系大调整中,浦江清、林庚、吴祖缃和王瑶等清华国文系学人进入新北大中文系,而原北大国文系的骨干则多被调离。故原清华国文系基本主导了新北大中文系的思路。其特点是:以文学研究为主,尤以新文学研究引领全国;重文学研究,亦重文学创作,其意在"通",会通古今中西,贯通学术研究与文艺创作。因此新北大中文系与老清华国文系一样,在学者传统之外,也葆有着文人传统,涵育出大批优秀文艺家。这显然是对20世纪前半叶清华国文系的回应。  相似文献   

12.
瓦格纳和勃拉姆斯一般被认为是音乐立场上的对手,而尼采曾不顾瓦格纳的反对,在瓦格纳面前褒扬勃拉姆斯的音乐.其时,尼采尽管仍未完全放弃对瓦格纳复兴酒神音乐的希望,但已意识到瓦格纳音乐所存在的缺陷和危险,从而很可能试图结合瓦格纳和勃拉姆斯的不同音乐倾向,对勃拉姆斯有着类似于对音乐中的日神精神的期待,以勃拉姆斯来补充瓦格纳.但在抱有这一音乐理想的同时,尼采对瓦格纳和勃拉姆斯均心存怀疑:由于酒神和日神不可分离的一体性,没有日神约束的酒神只能成为激情的放纵,失去酒神根基的日神只能成为浅薄的假象,因此,瓦格纳不能代表酒神音乐,勃拉姆斯也并不能称其为日神艺术家.最终,尼采确证了自己的怀疑,认为瓦格纳和勃拉姆斯并无根本不同,他们都是艺术上的浪漫主义者,代表了音乐上的颓废倾向.  相似文献   

13.
"清华历史学派"是清华大学历史学科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相似研究理念与研究方法的学者群体,其主要特征是:"历史与社会科学并重,西方史与中国史并重,考据与综合并重"。在"清华历史学派"建构与发展的关键阶段中,蒋廷黻在立言著述和治系行政两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清华历史学派"和蒋廷黻之间的良性互动,缘起于诸多深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接续传承"清华历史学派"的学术精神,对于当前中国史学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十九世纪末。从它独立以来,鲜明地呈现出对立的两大学术派别: 影响研究学派 该派首创比较文学,以法国为中心,注重历史实证。其研究对象:曾经发生的历史事实,一国文学与他国文学的交流和影响。并把影响区别为“接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回忆清华哲学系——“清华学派”简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北京(当时称为北平)的高等学校中,有两个哲学系在全国最为有名,在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一个是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个是清华大学哲学系。但两校的学风不同。北大哲学系比较重视考据,重视哲学史的研究,在方法论上比较推崇直觉。当时北大哲学系教授张颐讲授黑格尔哲学,被称为黑学专家;另一哲学教授汤用彤学贯中西,对于佛学史研究有突出贡献。清华哲学系比较重视义理,重视理论建树,在方法论上比较推崇分析。一九五二年高等院校调整,清华哲学系合并到北大,于是原来的两种学风合而为一了。近来有的同志称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清华哲学系为“清华学派”,这是有事实根据的,也是值得回顾的。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在其大学独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育理念的浸润下,北大不仅在完善学科设置、强化学术氛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而且引进了一批弘扬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新型知识分子,使“五四”时期的北大成为引导社会潮流和培植独立、自由文化精神的重要领地。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实施是北大扮演新文化运动中坚角色的前提条件,也是北大知识分子形成立足学术研究本位、关怀人间文化品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高丽燕 《理论界》2022,(8):87-93
尼采的反传统性不仅体现在他颠覆性的思想之中,而且体现在他的思想建构过程之中。与传统哲学家通过抽象逻辑思辨阐发哲学思想不同,尼采则是通过形象的叙事来展现他的思想。《悲剧的诞生》作为尼采哲思的起点,便是通过酒神和日神两个人物形象的叙事来表现的。而酒神形象作为其中的主角,在尼采的后期哲学中衍生了一系列酒神特质的形象。在勾勒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尼采进一步在情节发展中生动地展开他的哲学叙事。  相似文献   

18.
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5年创立开始,历经东南大学、中央大学之变迁,以《学衡》、《国风》这两个学术文化批评刊物为标志,形成了现代中国批评史上的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学派:东南学派。东南学派在学术思想的渊源上,似乎一直可以追溯至南京历史上前朝历代的国学,但在现代思想学术语境中,“东南学派”却是作为五四新文学和新文化的批评者应运而生的。在思想主张的极端方面,“东南学派”几乎与五四新文化倡导者的所有主张均持相反意见,这些主张概括而言,集中于中国文化本位的坚持和民族文学的倡导,而在对于西方文化的认知介绍方面,则偏重于西方古代文化和古典文化,但对于“中世纪”西方文化的重视,亦成为“东南学派”于现代学术之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9.
酒神冲动是尼采论述悲剧时引申出来的,代表着一种非理性状态。酒神精神是酒神冲动在文化学意义上的延伸。弘扬非理性的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学的基本意向。在尼采的哲学思想中,无论是他塑造的“悲剧文化”,还是他极力推崇的“积极悲观主义”人生观,以及其艺术本体论都蕴含和贯穿了他的酒神精神。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学的实质与核心。  相似文献   

20.
作为学者与诗人两种品格兼备的历史学家 ,陈寅恪先生在史学研究领域中达到了极高的学术境界。本文从“最渊博、最有识见”、“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神游冥想真了解”、“以诗证史”五个方面 ,论述陈先生的史学境界。这种学术境界渊博、自信、独立、幽远、新颖 ,是冷静与情感、理性与价值交融之产物。学术境界作为人生境界的反映 ,体现着他广博而深刻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