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基层公务员性别比例存在严重失衡现象,造成这种性别失调的社会因素是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和法律保障制度不完善。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基层公务员的性别现状,然后分别从基层公务员的录用,在职发展以及退休权益三个方面体现性别比例的缺失,最后给出优化基层公务员制度性别平等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中亲密关系的缔结与维护深受商品经济逻辑的影响。在这一趋势下,青年女性在择偶约会中的性别实践随不同的情境变化。以商业性相亲场域为例,受市场化思维影响,大多数女性会突破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展现出与男性参与者平等的消费者形象。然而,当面对该领域里由传统性别角色固化带来的困境时,部分女性采取了自主客体化的策略,利用传统的性别角色来丰富自己在相亲活动中的收益。通过分析这种情境化性别实践的动因与自主客体化策略的局限性,揭示了当前我国商业化相亲场域普遍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非常男女》、《玫瑰之约》、《我们约会吧》等电视交友节目收视率屡创新高。据央视索福瑞日前发布的一项调查,当下风靡全国的交友节目《非诚勿扰》收视率,已连续三周成为全国卫视综艺节目冠军,最新一期节目收视率最高达到了2.82%。而该节目的日网络搜索量(百度指数)也超过22万,排名第一,是排名第二的节目搜索量的近四倍。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社会学的社会性别理论视角,从传统观念、女性自身以及用人单位的角度对职场女性选择隐婚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分析.  相似文献   

5.
“银花赛”:20世纪50年代农村妇女的性别分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选择50年代陕西关中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场以妇女为主体的劳动竞赛———“银花赛”,通过大量的口述访谈和文献档案分析这场社会动员背后的多种因素,呈现国家的经济政策如何与妇女解放的策略交织在一起,如何在推动妇女走向社会的同时制造并维持了社会性别差异和社会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6.
荣维毅 《职业》2001,(3):19-21
在世界范围,妇女是否应该回家的争论伴随着工业化的出现和发展此起彼伏;在中国,也反复争论女人该不该回家。近期争论再起。而且,只要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有关理论尚未澄清,不同意见的思考与交锋就不会停止。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当前硕士研究生的相亲行动及其动机,运用社会交换理论,对硕士研究生主动参与相亲、被动卷入相亲以及主动与被动兼有进行相亲的行动进行分析和探究,并提出相亲带来安全感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王琴 《现代妇女》2010,(8):15-17
“剩女”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剩男与剩女是同时出现的一对新词汇。但是从这对词产生以来,“剩女”这个词的受关注度就远远超过了“剩男”。从人口比例上考察大龄未婚男女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剩女是假象,剩男才是真相。剩男是社会人口结构失衡导致的“结构性剩余”,剩女则更多的是社会文化观念变迁导致的“观念性剩余”。大龄未婚女性群体的增多是当今世界很多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但是,中国将这一女性群体称之为“剩女”,却有明显的贬抑之意。在新的历史时期,女性的多元发展还需要社会给予她们更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对于一个民族及社会的发展,女性的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女性教育质量对女性素质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育体系中女性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为了能够实现教育公平,就需要树立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加强社会性别意识的教育。由于我国传统封建社会中对于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以及男女平等现代性别观念夹缝中,当代女性极其容易在这夹缝中迷失自身意识与自我满足,因而社会性别意识及女性意识教育的推动对当代女性价值体现具有重要的重要。本文站在社会性别视角,对我国传统社会、民国时期以及现代社会教育女性教育进行分析,并对教育领域中存在的性别不公平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流动的社会环境中,个人不断协商自我身份认同,而性别是这些协商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向后殖民社会转型的背景下,香港的女医生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协商自己的身份。在阶级身份、行业阶层的互相作用下,性别协商强化了个人无能感,并复制了男性中心工作制度与父权意识。性别既是意识形态又是实践,必须在特定的历史与场景之中去分析性别差异和个人能动性的互动关系,才能了解性别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空间这种依赖于人类技术理性的特殊产物,将性别文化表现得丰富多彩。在这种虚拟情景下,行为主体一方面强化着传统的社会性别文化,另一方面又颠覆了传统。本文仅以性别身份认同和性别互动关系为例,对网络空间中的社会性别问题进行简单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适婚年龄人口基数的猛增,“剩男剩女”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相亲类娱乐节目开始火爆,内容和形式真实形象地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之后颠覆传统的意识形态。文中从后现代主义理论出发,分析国内相亲娱乐节目成功的原因.探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国内相亲娱乐节目。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社会流动研究,以社会性别视角切人流动妇女研究,特别是在艾滋病进一步在流动人口中增多的趋势下.通过对甘肃省女性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的一般状况与特殊性进行分析,将社会工作方法应用到艾滋病预防工作中,对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和传统救助工作的专业化等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也有助于将社会性别的理念结合到艾滋病防治的实践中,有效应对艾滋病对女性流动人口的威胁,拓展女性研究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4.
“大年初一”是我国传统的最重要的节日。从性别角度审视“大年初一在婆家”、“大年初二回娘”等年节习俗,我们能发现些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15.
我已是人到中年了,可不知怎么的,最近颇有点“老夫聊发少年狂” 的味道,迷上了上网聊天。可是聊来聊去,我发现自己竟走到了“拔剑四顾心茫然” 的境地,根本找不到可以倾心一谈的对手。聊天室里的人都惊人地相似,和他们聊天,我好像走进  相似文献   

16.
高校美女文化面临着泛化的倾向。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与市场经济中女性地位的衰落直接相关。而高校社会性别教育的缺失削弱了女性的独立意识,大众文化的勃兴则强化着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高校美女文化的泛滥弱化了女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形成,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也加剧了社会文化中男女不平等的局面,促使女性向传统价值观回归。为了重塑高校社会性别平等文化,应该使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政府决策主流,推动社会性别平等教育进入高等教学体系并实现学科建设主流化,培养大众传媒的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7.
《现代妇女》2010,(9):127-128
2010年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如期在哈尔滨华旗饭店拉开了帷幕,在短短的一天内,前后有60多人参与了评论和讨论,整个会场气氛热烈,讨论积极,与会者会后纷纷表示参加本论坛非常有收获,本论坛也得到了本次年会的大会表彰(在28个论坛中共有三个论坛得到优秀论坛称号,有三个论坛得到大会表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社会性别语言学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其中,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语言、社会、性别是紧密联系的。本文以俄文电影《爸爸的早餐》中男女主人公的对白为例,分析男女社会性别语言的差异,研究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中的劳动力市场排斥——社会性别视角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3年迎来第一个高校扩招年后,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目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劳动力市场排斥表现为对大学生的生理排斥与个人经历排斥。同时还表现为大学生的自我排斥。在男女大学生面临共同的劳动力市场排斥过程下,女大学生还要面对特殊的劳动力市场排斥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刘鑫 《现代交际》2014,(12):4-5
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的社会角色,近几年来成为专家和学者普遍热议和调查研究的一个话题。大学生村官作为知识精英,下到偏远农村工作,这种现象就像当初的知识青年下乡一样,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风波。作为特殊历史时期,国家政策下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角色——大学生村官,一方面他们是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希望,是天之骄子,拥有着较高科技和知识的佼佼者;另一面他们同时又是村官,政策话语赋予了他们另一个身份。村官是很多人用来称呼农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长的用语。大学生村官这个集合着知识和权利的角色名词诞生了,同时,大学生村官这一角色开始活跃在农村的广袤大地上。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如何让自己演绎好村官这个角色?如何让自己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明确角色的责任、权利、义务和行为方式?如何明确这一新角色的定位?本篇论文在社会学视角下,试图研究大学生村官在国家话语的召唤下,其在角色期待、角色认知和角色领悟等角色社会化的过程。随着外部话语环境改变和他者期待的明确,大学生村官不断明确村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明确村官的行为方式和角色定位。大学生村官角色社会化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其在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希望为政府部门提供改进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参考,让大学生村官更好地适应农村的生活和工作,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