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庄子的逍遥是当人们面对压力时如何协调自己内心的一剂良药,其不同于消极的精神胜利,而是帮助人们解除压力和陶冶情操的精神所寄,因此学习庄子以“无为”为核心的逍遥思想,对于我们学会如何达到心里的逍遥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逍遥游》是庄子所有文章中最具文学色彩的一篇,也是最能传达庄子道的核心要义的一篇。庄子的道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逍遥而游,关于逍遥而游的论述,构成《南华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例如内篇中就有《应帝王》《人间世》《大宗师》《逍遥游》等几篇,分别论述了逍遥而游的思想。一、从《南华经》中的“逍遥而游”到《逍遥游》中“无己”之思《南华经》所主张的逍遥,不仅有安闲自适、形体无所拘束的含义,而更多的则是精神上的逍遥及心灵上的自由。《逍遥游》说:“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数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显然这不  相似文献   

3.
庄子是一个奇人,《庄子》是一本奇书.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庄子》的内涵极为丰富.本文通过对庄子人生的透视和对《庄子》散文的解读,从庄子的人生追求和生命境界的角度展开论述,说明庄子的人生追求是“自由旷达、逍遥自适”,庄子的生命境界是“拙朴纯真、天然浑融”.  相似文献   

4.
邓景年 《现代交际》2010,(8):50-50,49
庄子的“三言”,寓言、重言、卮言是一种文学样式也是一种表达方式,含蕴丰富,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庄子藉此叙述以无限接近不可名状之“道”的真义。“三言”阐释方式对于抽象原理理论方面,诸如文艺理论和哲学思想的描述和阐明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庄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庄子的作品,庄子,名周,字子休,一生崇尚自由,向往自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鲁迅曾评价道:先秦诸子的作品没有超过《庄子》的,可见《庄子》的历史地位与深远影响。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其思想体系庞博宏伟,只有真正读过《庄子》才能深深的体会到芸芸众生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上的局限性,也只有在真正读过《庄子》才能深深的体会到有些道理是如何的浅显却又如此深刻的客观存在着,并深深的打动着我们的心灵。《庄子》博大精深,我只浅谈三个方面,说一说我对庄子某些伟大思想的体悟与感触,希望在这个多元喧嚣的世界做一次回归庄子的心灵旅程。  相似文献   

6.
庄子的"逍遥"独具其浪漫主义情怀,其可启示人们思考"无待"途径,追求超然物外,物我两冥,寻找心之所向的"乌托邦"。但"逍遥"的结局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如果不看清"无待"的结局,只是表面地认识"逍遥",就容易沉浸"阿Q精神胜利"的愉悦中。实际上达到"无知无欲、忘我忘世、化蝶化物"的境地,不是物理上的"死亡",就是精神上的"幻灭"。  相似文献   

7.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哲学家。庄子采用以寓说道的言说方式阐述其思想。一个个简单的寓言故事包含的却是很深的道理,引起我们很深的思考,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但庄子思想表述方式——隐喻,对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对艺术设计创意构思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色的我就是王牌的我罗西无论是老子的自然人生,还是庄子的逍遥人生,乃至于我们一介凡夫所信奉的平平淡淡、自自然然,归根到底做个自在的人不容易。陶渊明隐居南山,天天种豆,人很悠然,诗也飘逸。但他真的自在吗?虽说,那里民风纯朴,但肯定也会有村民不理解他,甚...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就有悠久的生态美学理论传统,本文以当代生态美学思想为参照,审视和发掘庄子思想中的生态美学思想,具体从三个方面论述庄子的生态美学思想:自然无为、物无贵贱、以人合天。  相似文献   

10.
分析庄子生平对其文风的影响,理解庄子现实的困苦与思想的浪漫中的矛盾与创作《逍遥游》的背景,研究《逍遥游》塑造的物象中隐含的时间和空间对比之妙处,理解庄子对"小大之辩"的看法。同时,通过"神人"形象洞悉《逍遥游》中庄子的社会政治理想与理想人格的塑造,以更好地理解当时庄子的思想内涵与现代启发。  相似文献   

11.
徐敏 《现代交际》2014,(11):51-52
相对于西方美学,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多了许多隐秘的色彩,而老庄无疑是其中最具有美学视角的一家。老庄的美学以"道"作为核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美的问题。就庄子在《庄子》中展现的美学思想而言,虽然"心斋""坐忘""自然""虚静""神游""无为""道"等概念层出不穷,但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而"虚静"正是这一美学体系中的枢纽。本文以《庄子》为依据,从美学本质、美学形态和美学心态三方面阐述庄子的"虚静"美学观。  相似文献   

12.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白居易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他继承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推崇天道合一的精神思想,白居易人生境界中无我等思想就受其影响,表现在他的人生态度以及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生态伦理观崇尚“天人合一”,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现代休闲生活的发展,仿佛是对返璞归真的重现。而庄子的《逍遥游》中所提出的“逍遥”人生观和世界观,实则为现代社会的休闲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明了现代休闲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张耀伟 《中外书摘》2007,(10):80-82
国学大师南怀瑾所著的《南怀瑾讲演录》、《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和《庄子葫薛》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讲述了许多问题,引发了众多读者的浓厚兴趣。本刊特摘张耀伟《感悟南怀瑾的人生哲学》一文,诠释南先生在人生方面的思想,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庄子》是一部凝练了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及其后学对天地、生死、人伦等方面看法的恢宏巨著,其中包含着庄子对"语言能否表达世界"这一语言学界基本问题的独到观点。作为德国汉学家长久以来的研究重要典籍之一,译者在传达《庄子》哲学性语言时采用何种翻译方法对于此书的译介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基于此,选取著名德国汉学家卫礼贤的《庄子》德语译本,在总结庄子语言观的基础上,分析其德语译文是否正确传递了其内涵。  相似文献   

16.
生死关系问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哲学命题,《庄子》一书中多篇中有所论述,从外生死——对死亡的猜想、齐生死——生死之变乃形式之变、无生死——超越生死之境三个方面加以分析,能够使我们对《庄子》一书中的生死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地把握。  相似文献   

17.
《庄子·养生主》中有一段话:“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身,可以养亲(精),可以尽年。”历代注家认为,这句话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练功养生,保身尽年;其二是指立身处世,全生养精。人生风雨,七劫八难,庄子这段话对我们很有启示。首先说养生。人的生命价值在庄子哲学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庄子告诫人们不仅要注意养生,而且要重视如何养生。所谓“养生主”,就是说,养生要抓其主旨,即抓关键,否则,不仅不能养生,反会伤生。什么是养生的主旨呢?庄子认为就是“缘督以为经”。这里的“督”,是…  相似文献   

18.
人生境界论是庄子思想的一个核心,他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苦难与不自由来反思需求一种绝对自由、无所拘束的境界,通过逍遥游、同生死、齐同异,从而达到与道合一的最高境界,给人以心灵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失恋七日战     
深爱着“逍遥仔”,但一个月前,他用一种极“体面”的方式休掉了我。原因很简单:那天,他骑着一辆漂亮的山地车,让我坐到前横梁上一起去见我父母,被我母  相似文献   

20.
处于乱世,深受压迫和困顿的庄子,如何以能用一种超脱、平和、宽容的心态面对现实世界,仍然令后人感到迷惑。也许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庄子是一个以艺术的方式来反观和构思人生的人,他由于他的想象力,由于他心灵的力量,他赋予了那个尴尬困顿的现实生活以某种值得活下去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