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洪林 《学术研究》2003,2(10):92-98
康有为的文化观代表着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过渡文化形态 ,它开启了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河。康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更是吸纳外国优秀文化的先行者 ,他在向西方寻找文化真理时并未丧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他构建的中外兼容的文化思想体系 ,犹如流淌的河、博大的海。通过解读他的文章理论、书法理论和绘画理论 ,可以小见大 ,在文化学上有“以蠡测海”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明贵 《阴山学刊》2002,15(6):9-13
康有为生逢中西文化大碰撞的际会风云,深受古今中西诸学的熏陶,博通古今,学贯中西.他突破了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束缚,在检讨中国文化若干不足基础上,比较了中西文化的不同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并进而提出了会通中西的文化观.他反对全法欧美、主张保持和弘扬孔教的文化建设学说,对我们构建当代新文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康有为的科学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康有为的科学文化观段治文康有为是近代中国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学术界对其思想所论颇多。唯其不足的是对其科学文化观仍缺乏应有的重视,而科学文化观恰恰是康氏进行思想宣传和文化变革的内在动因与标志之一。作为一个从各个领域取法泰西,倡导变革...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2016,(3)
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目标的功利主义既是一种公共选择、社会选择的理论,也是一种个体选择的理论,它在其产生时代就具有重大的政治伦理意义。功利主义主张平等对待每一个体,尤其是处于弱势多数中的每一个体,注重以是否实现幸福最大化的后果来评价政府的决策行为,这一方面为我们全面理解功利主义开始了一个新的维度,另一方面对于我国政府的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康有为是一位从传统中走来既开放又保守的思想家,他一直在新与旧之间徘徊,一边宣传西方伦理,一边又回归传统伦理,从对传统的批评又回到对传统的眷恋。  相似文献   

6.
政治伦理内在地包含着政治价值理念、政治制度伦理和政治主体伦理三个逻辑层次.它以对人的价值关怀为终极追求目标.从政治伦理的三个逻辑层次对列宁廉洁文化现进行解读,并阐明其所蕴涵的对人的终极价值关怀,将为当前我国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不可或缺的价值资源.  相似文献   

7.
主观唯心论是中国近代哲学的理论归宿和基本形态。康有为的主观唯心论以其浓厚的伦理学倾向而别开一境。他一方面从先秦儒家的"不忍人之心"入手来挖掘人先天善性中的主观精神,另一方面又赋予"不忍人之心"以新兴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内涵,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向封建伦理纲常和旧制度公然宣战,在中国近代社会吹起了一股思想的飓风。戊戌政变以后,随着康有为由积极的改良派转向反动的保守派,他的主观唯心思想又成为历史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8.
分配不仅仅是物权占有关系的调节手段,它还是人的生活状态的反映。墨子认为,分配天然具有功利旨趣,从社会发展与人的生活意义视角,弘扬分配的社会功利意义,有利于实践民之"善生"。墨子分配价值取向的社会功利色彩,使分配成为义利天下的道义性担当。以此为进路,对理解经济生活的本质、实践当代社会的分配正义有借镜之功。  相似文献   

9.
10.
当代功利主义分为两派,一派是"行为功利主义",另外一派是"规则功利主义"。行为功利主义能够给道德提供功利主义的解释,但是它不符合人们的道德直觉;规则功利主义符合人们的道德直觉,但是它不能给道德提供功利主义的解释。为了克服这种困境,黑尔提出了"双层功利主义"。双层功利主义把道德哲学分为两个层面,即直觉的和批判的。在直觉的层面,人们可以像规则功利主义者一样思考,并且按照初级道德原则行事。在批判的层面,人们可以像行为功利主义者一样思考,并且基于功利最大化来选择初级道德原则。虽然黑尔认为这种双层功利主义是一种合理的道德理论,但是它仍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传统伦理文化对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造成的阻碍作用,并与西方作了简要的对比.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伦理观在发展进程中,伦理政治化使其最终禁锢为封建制度与宗法的卫道士,使知识分子失去追求科学的兴趣与动力,使科技失去人才基础;注重内省的方法论,使中国古代科技从一开始就没有正确的方法指导;"贵义贱利"的价值观束缚了人们的追求,使社会失去对科技发展的推动力;而对劳动人民的鄙视态度,更使中国失去产生近代科学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中国,功利主义常常被认为是各种教育问题的总根源。然而,这是一种误解,是把功利主义理解成了急功近利、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功利主义的本质实际上相当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按照功利主义的本来面目,它非但不是教育问题的根源,相反,它能够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帮助人们反思中国教育。首先,功利主义能确立教育的真正目的:让人们得到机会发展潜能,形成欣赏与利用各种有价值之物的能力,培养使各种价值得以可能的文化环境。其次,功利主义能够为教育公平提供比义务论更好的解释,让人们清楚地理解择优录取的高考制度的公平性以及缺陷。再次,功利主义能诊断出在教育中明显的以及隐晦的歧视,且为其错误性质提供统一的根据——不能实现人的潜能,造成智力资源浪费。最后,功利主义也能帮助分析与诊断应试教育问题的根源,特别是强调解决这些问题的改革需要配套,避免陷入罔顾现实的理想主义。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国的功利主义传统是先秦诸子奠定的。先秦各派除庄周道家外几乎都是讲求功利的。先秦儒、法、墨三大学派都有影响巨大和各具特色的功利主义。本文着重论述在先秦诸子中曾影响巨大的墨家学派的功利主义,并阐明其阶级属性。  相似文献   

14.
黎庶昌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黎庶昌(1837—1897年),字莼斋,贵州遵义人。近代中国适逢异质的西方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国渗透之时,各阶层人士对于西方文化的感受不同,反应也有一定的差别。黎庶昌是晚清时期被清政府派出的五十多位出使大臣之一,我们从研究中发现,他的外交生涯对他的文化观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因此,本文试就一个外交官的文化观的变化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5.
聂友军 《天府新论》2009,(1):148-153
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是相对的、广泛的;差异是本质的、深刻的.以博学与睿智著称的钱钟书秉承"不隔"的中外文化观;提出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储备、恢宏的视野与纯正的比较理念基础之上的"打通";对种种偏颇保守观念反思后提出不囿于中西町畦,超越了体用之辩的文化会通路径;倡导对话,以期达致异质文化互动中的并存.钱钟书的动态、多元、开放的文化观为当今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传通和文化转型提供了颇具借鉴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一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对“功利”向来持贬抑态度 ,最为极端的表现便是董仲舒的那句名言 :“正其义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虽也有事功派的反动 ,但终未成为主流 ,扬义抑利一直是占统治地位或主导的思想。这套理论的社会历史渊源 ,是农耕社会重农抑商的普遍心态 ,其阶级内容 ,说到底就是一种“统治术”,是愚民政策的体现 ,而它的理论实质 ,用毛泽东的话讲 ,则是一种“口头上反对功利主义 ,实际上抱着最自私最短视的功利主义的伪善者”1。然而 ,经过上千年的反复宣讲和价值诱导 ,这种东西便深深地植入到人们的意识之中 ,成为一种根…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功利主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利主义是一种把利益看作判断人类行为判断道德和政治等问题的标准的伦理学说。它把道德生活与社会经济结构联系起来,改变了以往的伦理学说单纯从人性、人的需要来讲道德,从而使其学说更趋于完整,更有深度。正如马克思所言:“功利主义至少有一个优点,即表明了社会的一切现存关系和经济基础之间的联系。” 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对历史上出现的功利主义思潮,简单地归结为个人主义甚至利已主义,又与资产阶级道德划上等号,进行过火的批判。确实,就功利主义目的论而言是提倡利已主义的,但是行为目的和行为方式在许多伦理学家看来并不是一  相似文献   

18.
王法硕 《理论界》2011,(2):34-35
功利主义伦理学从趋乐避苦的人类本性出发,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最高原则,试图将个人利益加总成共同利益,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长期以来,功利主义成为公共政策的指导原则,其后果导向、效用计算被应用到公共政策评价之中。应该看到的是,这种追求片面功利原则的公共政策存在各种弊端,影响社会公正,使公共政策价值失范。本文着眼于分析以功利主义为伦理导向的公共政策所存在的困境和新功利主义对古典功利主义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文化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文化作为后工业社会人类拥有的一种生存状态、精神样式和美学实践,其目的、性质、对象、形式、内容、功能和价值都发生“哥白尼式”变化。一种健全的、非祛魅的、更多尊严和更多自主性的文化将是非异化的、人道的、自由的、多元的、反本质主义的、非决定论的多种文化形式的混合体。特别是第四世界文化将日益超越政治、国家、阶级、种族、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真正实现自在和自为的统一;构建高质量的人文生态,塑造完整人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