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世界》2010,(4):30-30
没门 老弟欠俺的钱。昨天俺跟他要账,可是这家伙却只给俺画了一幅画,还说: “你回家给姐夫看看,他应该知道啥意思。”俺一看:不就画一房子吗,能有啥意思呀……回到家,俺把画拿给老公看,老公大骂:“你傻呀!他画房子不画门,是在跟你说:还钱?没门!”  相似文献   

2.
父亲有一位朋友,是知名画家。几乎每次去他家,总能遇上青年画家登门求教,他也总是耐心给人看画指点,常常一耽搁就是大半天。对于有潜力的青年画家,他还热心地向媒体推荐,更是消耗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知道他的时间很宝贵,而提携后辈完全是尽义务,就忍不住问他:“伯父,您何必呢?您随便画一幅画就是几千或上万元钱,多画点画多好,何必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不知名的人身上?”  相似文献   

3.
在电视台一个“鉴宝”节目现场,一位老先生拿出一幅年代久远但却保存完好的画。他说这是他祖上传下来的,他的父亲告诉他,这幅画出自名家之手,价值连城。多少年来,他总是小心翼翼地珍藏着,不敢有半点疏忽和大意。这次,他想知道个究竟,因此想让专家给鉴定一下,看看这幅画到底有多大的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4.
倒过来试试     
有一个青年画家,由于工夫不够,生性又草率,画出来的画总是很难卖出去。他看到大画家阿道夫·门采尔的画很受欢迎,便登门求教。他问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往往只用一天不到的时间,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门采尔沉思了一下,对他说:“请倒过来试试。”青年...  相似文献   

5.
马虎     
要说马虎,先讲一个马虎画师的故事: 有一天,画师的朋友请他画一幅马图,画师提笔画了个马身子便匆匆搁笔,忙别的事去了。 过了几天,画师朋友又请他画只虎,画师便在马身上画上了虎头。他的大儿子看见了,问他画的是什么,他随口答这是虎。 虎! 后来有一天,画师的小儿子问他:“爸爸,你的马画完了吗?”画师说画完了,又领着小儿子去看那幅马身虎头图。 画师带两个儿子到乡下去,大儿子看见马撒腿就跑,边跑边喊:“救命!” 事隔不久,画师和两个儿子上山打猎,小儿子命丧虎口。 画师痛失幼子,回家以后撕掉马虎图,从此他再也没有…  相似文献   

6.
立新 《当代老年》2013,(6):37-37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大师。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是88岁高龄的齐白石,艾青还带来了一幅画,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好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艾青听后,赶紧收起这幅画,笑笑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你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所带来的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画竹人生     
三八节前夕,友人送我一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墨竹集》,其中主要作品出自一位女画家之手。孤陋寡闻的我只听说: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则“胸中无竹”……总之吧,画竹那历来是文人墨客的雅兴,很少听说有女画家画竹。  相似文献   

8.
强子 《当代老年》2013,(1):27-27
吴冠中的画被称为中国最贵的,生前,他的一幅画就曾拍出5000多万元,但是吴冠中却称那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他跟妻子朱碧琴依然只住在一个只有80平方的老房子里,“画室”也在其中,堪称斗室,小得可怜,吃喝住行与其他普通百姓都没什么两样。  相似文献   

9.
《伴侣(A版)》2014,(9):50-50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大师。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是88岁高龄的齐白石,并带来了一幅画,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好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  相似文献   

10.
笑话     
《中国社会导刊》2012,(18):62-63
天马行空 局长最近收到了一幅画,此画题为“天马行空”,出自当代国内知名画家之手,价值百万!画中之马立于峭壁之上,煞是威风! 局长看在眼里,喜上眉梢,想起10岁的儿子在艺术班学的是画画,于是决定考考儿子。  相似文献   

11.
丹青写晚霞     
丹青写晚霞齐成林"笔秃千管易,画入三味难。"这是湘潭市齐白石'纪念馆副馆长汤清海写的一幅对联,饱含着对艺术的真切感悟。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访问了这位年逾花甲的书画家。汤清海的画一如他的为人,朴实自然,深沉厚重。他自小热爱艺术,50年代毕业于广州美术...  相似文献   

12.
画外人生     
从前,有位画家想画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作完后,他将其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直接在画上做上记号。  相似文献   

13.
画中领悟     
有位画家想画一幅人人见了都会喜欢的画。不久,他完成了画作,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家特意在画作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处,均可直接在画上做记号。  相似文献   

14.
刘国学 《老年世界》2011,(11):26-26
何时喜欢白石老人的花鸟画呢?四十多年前,供销社卖的在铁皮暖瓶上印着盛开的牵牛花,一只栩栩如生的蚂蚱,两只水中游动大虾,让少年人的心醉了。他记住了画面上署的画家的名字:白石老人。他开始寻找齐白石的画。一本少儿出版社出版的《齐白石老公公》,让他的心得到满足,二十来页文字,使他知道一个木匠出身的画家,获得1955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成为“人民艺术家”,还让他得到书中插入的几幅白石老人画的花鸟鱼虫,这比暖瓶上印的要精美多了。白石老人领着他走进艺术殿堂,白石老人的画开始伴随他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陶湘宁 《老年人》2006,(11):13-13
当代中国画大师王憨山先生临终前,曾打算给他10位最亲近的人每人画一幅画或写一幅字作为身后纪念。当他画到第8幅画时,他76岁的生命嘎然而止。先生的绝笔是一幅《双鱼图》,题款为“鱼为奔波始化龙”。有幸得到这幅遗作的,是他的得意门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导刊》2012,(8):55-55
每天下午,都会在小区里看到他们。他瘦,尖下颏,高颧骨,黑红脸膛;她胖,眉眼如画,面色如玉。她伏在他的背上,伸手往东一指,说:“去看看花园里那株雏菊吧,该开花了。”他便默默地背着她,去花圊。她再往西一指,说:“去秋千架上坐坐。”他便背着她过去,小心地把她放在秋千上,  相似文献   

17.
我玩的“康乐球”,不是在台桌上打的那种球,而是可在手掌里转动的铁球.它给了我健康,也给了我欢乐,所以我称它为“康乐球”. 开始我玩的铁球每只就如真的康乐球一般大,逐步越玩越大.而今只只都像大铅球,一个手掌握3只,两只手6只,共计9.3公斤.球在手掌里正反转动自如,玩一两个小时手腕和膀子一点不酸,谈笑风生,快乐悠悠.  相似文献   

18.
张鹏 《公关世界》2016,(22):84-91
他的画极家常,造景着笔都不求奇特古怪,却于平实中寓深永之至。他的画有诗意,有谐趣,有时使你悠然物外,有时使你置身市尘。他的一幅幅漫画,就如一首首小诗。  相似文献   

19.
一生的爱情,不过是三个瞬间。第一个瞬间,发生在大二的课堂上。她与邻座的他聊得十分投机。他知道她是武汉人,快下课的时候,他问:“我以后到武汉玩,去找你,好不好?”她说:“当然好。”顺手撕下一张笔记纸,草草画张地图给他。  相似文献   

20.
目标与捷径     
贝尔纳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知识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紧急,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选择那一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