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家庭中的性别平等问题与社会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尧耿  付红梅 《南方人口》2008,23(1):7-10,24
我国坚持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了家庭领域的性别平等。但是,当今家庭仍然存在一些性别不平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女孩的成长和妇女的发展。要实现家庭中的性别平等与两性和谐发展必须发挥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倡导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建设先进性别文化、推进社会政策的性别主流化,关心女孩成长、提高妇女社会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妇女作为农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面对这场变革所带来的多方面影响,也不断寻找着自己的位置,调整着自己的角色。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对妇女的多重作用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妇女就业机会的增多,妇女对社会经济参与程度的增强。然而,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妇女的劳动参与水平有所不同,妇女的就业模式也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从妇女的就业状况的地区差异可以看出。同时,社会经济变革中就业给妇女带来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对这些多重影响进行综合的分析,创造既有利于妇女参与经济发…  相似文献   

3.
80年代以来中国妇女社会地位分析孟秋丽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如何是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准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妇女摆脱了千百年来封建思想的束缚,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人...  相似文献   

4.
于学军 《当代中国人口》2008,25(5):1-7,31-33
在过去的30年间,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科教兴国、男女平等与改革开放几大基本国策相伴而行,互相促进,使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快速进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稳定本国和世界人口发展,促进人类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随着中国人口、社会、经济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的背景、目标、内容、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后,我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她们不仅拥有与男子平等参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权利,而且享有广泛的就业机会。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更为广东省广大妇女的劳动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1990年广东共有在业人口3365.72万人,其中女性1527.34万人,和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相比,女性在业人口增加了308.20万人,增长25.28%。同期广东女性总人口由2622.66万人增加到3067.85万人,增长16.97%,女性在业人  相似文献   

6.
和谐家庭,是国家繁荣富强、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当今,和谐家庭建设在社会政治、经济建设大局中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要实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需要千家万户同心同德、互敬互爱、家庭和睦。为了建设和谐家庭,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人口计生部门着力建设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婚育文明、优生优育、家庭幸福为主要内容的促进家庭发展工作,并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中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胜利油田胜北社区管理中心通过组织发展社区经济,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妇女参与社区各行业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新婚育观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竞争意识,逐步形成降低生育率、提高优生率的社区生育文化环境。1.提高妇女地位,积极组织...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城乡妇女家庭经济地位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解放以来,我国妇女无论其社会地位还是家庭地位都获得了很大发展,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我国妇女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即伴随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才结束了长期受压迫、受歧视、地位低下的历史.在法律赋予男女权力平等的保障下,广大妇女广泛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独立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妇女的经济参与更获得长足发展.在此笔者着重对我国城乡妇女的家庭地位做一微观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妇女地位综合评价指标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妇女地位,通常可以划分为妇女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劳动地位、教育地位、健康地位,以及妇女在婚姻家庭中所处的地位等几个方面。妇女地位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妇女地位的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的人权状况。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避孕节育方法发挥重要作用。宫内节育器具(IUD)有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逆、长效、不影响生育等优点,为我国妇女乐于接受,一直是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对控制人口数量、保护广大育龄妇女生殖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启动”下,广大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一改自古以来“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闯进各大、中、小城镇务工经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这些离土又离乡的非农劳动者职业有了很大的分化,职业层次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是历史性的进步,是社会发展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是全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但目前仍有三个县被划为全国贫困县(乳源、阳山、陆河)。要力争2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项跨世纪工程的宏伟目标,摆在面前的就是要尽快解决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除经济上社会的扶助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贫困山区自己内部造血使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经济问题必然涉及到人口发展问题。为此通过分析其人口特点,找出其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措施。 人口现状特点 一、出生率和妇女活产及存活子女数均高于全省水平 1.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我省这三个贫困县(除乳源县外)人口出生率基本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如表1)。 2.如表2,15—64岁妇女平均活产子女数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3.
妇女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而妇女的社会地位又是妇女问题的焦点。它,既是妇女进步与发展的主要标志,又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1990年全国妇联、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了建国以来首次全国规模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本报告即是在此项调查个人调查问卷全国性数据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的。依据我们对妇女社会地位理论的基本认识,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指标体系从法律权利、生育与健康、教育、劳动就业、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婚姻与家庭、自我认知与社会认同、生活方式八个方面设置。调查标准时间为199o年9…  相似文献   

14.
流动人口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山东省是流动人口大省,流动人口总量现已突破1000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达到510万人,是“五普”时的2.4倍。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处在生育旺盛期的育龄人口,其中19~30岁年龄段的占全省外出劳动力的69.3%,35岁以下的达  相似文献   

15.
世界妇女大会的由来妇女问题一向是联合国社会和发展领域关注的重点。联合国采取行动提高妇女地位,实现男女平等,在《联合国宪章》的序言中就已明确写明:“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1946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简称...  相似文献   

16.
世界妇女运动自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掀起第一次高潮后,60年代末以来又掀起第二次高潮①②,使妇女与发展这一主题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因为妇女占世界总人口的51%,完成世界工作时间的67③,但几乎在世界各地,妇女的社会经济及家庭地位都低于男子。在当代中国,法律保障妇女以平等的权利和地位与男子一样广泛参与社会经济生活。40多年的实践,中国妇女的社会经济状况有了极大改善,妇女地位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甚至大城市内中心区与郊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始终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长久的话题。进入21世纪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男女两性生存与发展的较大差距。2003年5月15日,辽宁省委宣传部、省计生委等八个相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在全省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越来越严重。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传统思想是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内在根源,妇女较低的家庭地位是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外在根源,妇女自身较低的素质是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外在表现。要根除这些根源,就要营造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消除性别歧视;加强立法和政策宣传力度,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加强男女平等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以及提高妇女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人们常用“妇女能顶半边天”来形容女性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巨大作用。长期以来,国内外各界十分关注中国女性人口,尤其是中国少数民族女性人口的社会地位问题,并将女性人口就业状况视为衡量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参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  相似文献   

20.
建国36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我省妇女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在省人民代表中,妇女历届都占一定的比例,已由第一届占17.18%上升到第六届的20.74%,省直部委、办、厅、局干部中,妇女干部占22.2%,1985年全省劳动模范中,女劳模占18.45%,特等女劳模占16%,全省女职工占职工总数的37.6%①,女性人口占全省人口的48.88%,妇女“半边天”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力量,在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