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诗是一种美的艺术。闻一多是一个“爱美的诗人”(《红荷之魂》)。他始终坚持对诗美的执着追求,提出并实行了一系列美学原则;“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其中之一。而“三美”之中,最富有创新意义的还是“绘画美”。诗与画,是姊妹艺术。它们的关系,是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美学史上,曾有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等精辟见解;不少优秀诗人也以此为潜心向往的艺术境界。诗歌发展到了现代,它与绘画的关系更加密切了。郭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叶圣陶以小说著名,其实他的散文更别具一种清醇宜人的风味,是现代中国散文史上独具魅力的一家。早在30年代中期,郁达夫就指出:“叶绍钧风格谨严,思想每把握得住现实,所以他所写的,不问是小说,是散文,都令人有脚踏实地、造次不苟的感触。所作的散文虽则不多,而他所特有的风致,却早在短短的几篇文字里具备了。我以为一般的高中学生,要取作散文的模范,当以叶绍钧氏的作品最为适当,”阿英也说:“他的小品文,给予小品文运动的影响是巨大的,而每一篇,都可以说是非常精妙的佳构。……他写的小品,在数量上不能说多,可是每一篇差不多都经过了很久的胚胎时期,而后用一种细腻老练的艺术手法写了出来.”  相似文献   

3.
杨盛龙是当代土家族著名散文作家,他创作的民族风情散文不仅以描写各少数民族的民族地域风情、挖掘各民族文化精神而凸显民族地域特色与民族文化内涵,而且以绘画美和意境美、诗歌美和小说美、象征美和哲理美等多种审美品格显示自己散文艺术的独特个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丰富散文艺术表现技巧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美学思想、文学与绘画在互动中发展,美学思想、文学深刻影响着绘画的风尚,而美学思想、绘画也会反映在文学作品中。莫言的小说展现了一种极具特色的绘画性。他在文学创作中十分重视色彩的描绘与运用,且注重利用场景来构建意境。色彩和画境这对艺术范畴,和谐统一于莫言小说所构筑的感觉世界中。莫言对色彩语言特别青睐,其很多小说标题都含有色彩语汇。他在对语言赋色着彩时不只是停留在感觉的捕捉上而以此悦目,更多的是在色彩的铺陈中艺术地埋进了一层深义,使读者能透过色彩的表面见“色外之画”、闻“弦外之音”。莫言小说的画境体现为:在富于主观创造性的写意建构中,使用遵照现实主义原则的局部工笔描写、油画式的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的手法,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给予主观意象以一个坚实有力的负载物。此外,莫言在其小说叙事中,还充分使用了复合双层色彩的油画式的描摹方法,这种层次透视效果使得小说魅力大增。总之,绘画性是莫言小说之所以引人入胜、成为优秀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与特征。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提出的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在内的新诗“三美”理论,是十分重要的新诗美学理论创见。本文从新诗绘画美的美学内涵与“诗中有画”诗学传统的辩证联系,新诗绘画美的两个主要美学要素———廓线与色彩的艺术体现等几个方面,论析了闻一多在新诗绘画美的理论倡导和艺术实践中的探索与贡献。  相似文献   

6.
《海粟黄山谈艺录》中所说“艺”,绘画占了极大的篇幅;文学、音乐、摄影、雕塑、京剧等其他门类艺术,也有所涉及.可谓古今中外,无所不谈.在绘画美学思想中,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十分重视绘画艺术的形式美和技巧美.美具有形象性.绘画艺术的感性形式是直观的、引人注目的.刘海粟从国画角度,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禁色》是部描写男色的小说,三 岛由纪夫在这里通过对“美”与“恶”两个代表人物的塑造,表现了他“以肉体为素材向精 神 层面挑战,以生活为题向艺术挑战”,以及“在绝望中的生就是美”的独特的唯美主义的审 美取 向。他第一个将性倒错说推向一个怪异领域,探讨了日本文学中的好色审美理念和“人与自 然”、“自然与艺术”的关系,集中反映了三岛由纪夫文学创作中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清代的桐城派是对中国古代的散文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文学流派。方、刘、姚“桐城三祖”,是这一流派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其中方苞的“义法”说,则是桐城派美学思想的起点。 桐城派在美学理论上超过前代古文家的地方,就在于对散文艺术美所作的理论探讨和贡献。桐城派的奠基人方苞,把前代古文家关于语言修辞、章法变化的理论予以系统化和深化,提出了散文创作的艺术技巧论——“义法”说。刘大櫆继方苞之后,深入到创作个性和艺术意境的领域,提出了“神气”说。姚鼐集方、刘之大成,在综合各种艺术因素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诗中的绘画     
诗和画分属不同的艺术领域,各受独特艺术规律的支配。但是,它们之间又互相渗透互相沟通,体现了许多共同的美学法则。谢赫绘画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和顾恺之论画时说的“迁想妙得”,不但适用于绘画,也基本上适用于诗的创作。人们称赞一首诗,说“诗中有画”;称赞一幅画,又说“画中有诗”,诗情和画意,常常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的艺术史上,诗与画的亲密关系,不仅表现在出现了许多象王维那样集诗家和画家于一身的艺术巧  相似文献   

10.
悲剧与喜剧一样是美的重要表现形式。统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史,“悲剧”与“史诗”这两个艺术概念之间的美学关系是何等的密切。从古老的《荷马史诗》到当代文坛的悲剧小说,无一不以悲剧的艺术表现为其强有力的支撑点。然而,长期以来的儿童文学理论,却一直认为儿童文学应该是一片欢快明朗,纯而又纯的冰晶世界。那里只允许表现“一帆风顺”、“金光大道”,而不应该表现痛苦、悲哀、灾难和毁灭,悲剧的观念,在这个领域中不是被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宋以降,在苏轼等精英知识分子的自觉引领下,形成了心画(文人画)传统。这也正是川端康成热爱中国宋元美术的重要原因。在“达吾心”“适吾意”以及诗画结合的精神品格等方面,川端康成的文学理念与中国文人画家的艺术追求十分契合。首先,心画理论强调人情味和抒情性,这是宋代文人画家们在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作为士大夫群体的艺术担当之后,着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而川端康成也认为绘画不仅可以写形状物,更可以表达人的潜在的精神世界,这一艺术观念在其《梦》《阵雨》等小说中均有明显体现。川端康成在大量作品中所描写的绘画都是一种“心画”,它们并不是静止的物体,而是精神的流动。其次,中国宋元时代文人向绘画领域的主动渗透和理论引领,带来了绘画“适吾意”的思潮,使得绘画得以抒“胸中盘郁”。在这一点上,川端的文学创作理念与中国文人画家的主张完全相通,因此也使得其小说中的绘画作品具有了内涵的无限性和解读的丰富性。第三,宋代带有精英阶层之精神自觉的文人对绘画提出指导性的艺术理论,在诗画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品格。这种绘画理论也伴随中国绘画传入日本的第二次浪潮而东传,这恰值川端康成人生的前三十年,对他的文学道路产生了潜在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心画理论不仅对日本文人画的形成,而且对日本近现代文学都产生了跨文化、跨学科的影响。从川端康成文学的个案可以看到,渗透于域外的中国画论,作为艺术理论的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样态。这一越境的文化传播现象,还有很多极具学术价值的课题值得挖掘和探究。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革新运动的主将,他在散文体裁的创新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以《永州八记》为主体的山水游记,摹山绘水,寄情托思,最富诗情画意,代表着唐代散文的最新成就.北宋孔武仲云:“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本文试图从绘画与游记散文相通的几个方面入手,探讨一下柳宗山水游记的文学创作规律,及其独具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创造意境是中国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小说当然也有意境.正如叶朗先生在论小说美学时所指出的:“凡是艺术,都要创造艺术形象.在诗歌、绘画等艺术中,主要是创造艺术意境.而在小说、戏剧等艺术中,主要是创造艺术典型.但是诗、画和小说、戏剧可以互相渗透.就  相似文献   

14.
《易经》是中华智慧的宝库与结晶。它蕴含的哲理是中国绘画美学思想形成的基础。本篇论文以《周易》打破时空界域限制的意象时空观念为切入点,分析中国绘画特殊的观察方法"散点透视"的产生和其对中国绘画艺术理论、艺术实践的影响,进而促使中国绘画形成集意象之美、意境之美、和谐之美、"一画"之美于一体的境界表现。这一传统理论虽已时隔千年,至今仍对中国绘画的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丁成 《南都学坛》2003,23(4):122-123
<正> 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王维多才多艺,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的山水诗创作之所以成就卓著,独具一格,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主要在于他能兼得诗画之美,在诗中体现了浓郁的绘画美。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对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作了十分精到的总结和概括,从此,“诗中有画”便成了王维诗的定评。具体说,王维的“诗中有画”主要表现在他能自觉地、有意识地把当时的绘画技巧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将绘画的表现方式与技巧和诗歌的表现艺术交融渗透。  相似文献   

16.
孙犁晚年把散文看作一门颇适合老年人经营的创作艺术,他的创作重心遂由小说而转向散文领域,并成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一名大家。他的散文常常流露着对过去生活的缅怀情感,是晚境情怀与过去“经历物”相互交融的结晶。从审美倾向看,孙犁是一位追求纯正艺术趣味的传统型的文人。他的散文简炼朴实,追求用崇实的精神写文章,同时注重散文的理趣美、情韵美。因而,他的散文独标高格,显示了厚重的历史感和精湛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17.
《现代抒情与抒情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散文艺术及其传媒语境研究》[1](以下简称《现代抒情》),是青岛大学王金胜博士最新的研究成果.王金胜的研究视野非常广阔,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自我认同”问题有着很深的认识.近几年,他的研究领域又扩展到了现代散文的理论研究.一直以来,散文理论研究,都是文学研究的难点之一.其原因在于,散文的文体意识,与意识形态相对疏离,在表征现代民族国家的叙事性上,不如小说、诗歌等文体那么明显.散文更多地表现出情感的个体性和多样发散性.从抒情性的角度,阐释和理解当代散文,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将来的世界美学自当不拘于一时一地的艺术表现,而综合全世界古今的艺术理想,融合贯通,求美学上最普遍的原理而不轻忽各个性的特殊风格。宗白华《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中西美学理论形态的比较研究宗白华先生的中西比较美学研究,首先侧重于它们各自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魏晋画论中鉴戒说的形成、完善及其在达到高峰后,又经历的从离异到转化的过程。文章指出,曹植的《画赞序》是第一篇直接论述绘画的著作,而将“教化”、“鉴戒”作用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看法,既较王充所见进步,且也体现出了“重情”的时代特点;何晏《景福殿赋》所言是“椒房之列”的画,题材虽狭,“存乎鉴戒”的功能则一;陆机认为绘画可比《雅》、《颂》,是重在“颂”而非“讽”,且“宣物奖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已超越功能论,上升到诗、画比较的美学层次;三、王羲之继而重视表现个性和艺术美,都对鉴戒说有所突破、超越。  相似文献   

20.
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先驱,纳博科夫对蝴蝶的痴迷及科学研究活动是其小说美学思想生发的最根本的内在动因,即他的科学活动对他的小说美学思想具有发生学意义:对蝴蝶的迷恋与研究培育出纳博科夫独特的“元学精神”,并让他发现科学与艺术之间异质同构的“审美狂喜”的特征,由此而导引出他独特的艺术本源论与艺术本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