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春明 《学术论坛》2012,35(10):40-44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央支持西部发展战略的举措。这使得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呈良好发展态势。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大势所趋、创新之策。文章以广西为例,深刻阐述了西部地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时代意蕴;应把握好核心关系以及构建适合广西实际的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基层党建模式的重大创新。目前推进这项工作面临着思想认识、城乡体制等多方面的困境。知难而上解决这些难点问题,必须坚持统筹规划与有序推进、共性均衡与个性鲜明、联合共建与独立自主、组织领导与利益主导、遵循制度与制度创新相结合等重大策略原则,从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创新党的基层干部选任机制、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城乡党建资源整合系统、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领导体系等方位入手,全面设计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3.
鸡泽县积极探索企业党组织和农村党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通过实施"村企党建工作一体化"运行机制,统筹了企业、农村党建资源,建立起以党建工作为纽带的村企互帮互助机制,有效地整合了城乡人才、物质和信息等资源,拓宽了基层党建的视野和空间,解决了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人选难、发展难、经费保障难、场所改善难等问题.为在实践中如何有效统筹城乡党建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面临的问题有:历史原因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管理体制中的"条块冲突"、城乡党建资源配置失衡等.对此,可通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深化城乡行政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党的建设资源、更新思想观念等措施来进一步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彭浩  刘怡军 《南方论刊》2010,(10):29-3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迫切需要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普遍推行机关、企业、社区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等做法,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相促进。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对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杰 《天府新论》2011,(1):14-18
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是有效解决城乡二元矛盾和"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基层党组织应该在这一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主导和核心作用,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支撑。面对当前基层党建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基本目标就是协调发展。相比于农村而言,社区党建是当前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战略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党管农村工作是党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背景下,党管农村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整合和优化配置城乡党建资源,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设置和功能转变,发挥好党员、干部、科技人员三支队伍作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机制,从而实现党对农村工作的正确领导,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海峰 《兰州学刊》2010,(7):17-22,40
中国共产党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中必须高度重视党执政的资源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实践基础就是城乡资源整合,主要体现为价值资源、组织资源和制度资源的整合。在当前城市和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下,资源整合的行动策略必须而且只能是以城市带动乡村,具体就是财政机制、就业机制、资本机制和人才机制等实践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贺玉华 《中文信息》2013,(9):199-199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是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课题。本文重点剖析了当前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构建中原经济区,需要统筹协调的城乡体系予以支撑.中原经济区城乡支撑体系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为框架.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基本途径,以县域经济为基础.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优化中原城市群布局、构建并完善五级城乡体系,放手扩权搞活县域经济,将为中原经济区的顺利建设和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张善文 《东南学术》2008,(6):200-205
本文以中国易学史上颇为重要的学术命题"先后天学说"为例,从儒道互动的角度,揭示这一学说在学术史上的影响.全文先论"先后天学说"源于儒家经典<周易>的<文言传>,以及与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的密切契合;次述"先后天学说"在发展过程中学术义蕴的衍扩,尤其注意揭示宋代"先后天方位"说所体现的儒道思想融通互动的学术特色;最后阐明"先后天学说"之"体"盖源于<文言传>,其"用"着重展露于宋人的"先后天方位"之说,并指出"先后天学说"的本质,是以超越时空的博大思维理念,考察宇宙、大自然、人类社会的化生之道,此间穿插着儒家以有为本而有无相生的互补精神,与道家以无为本而无所不为的超脱宗旨.综此三端,得出本文的结论:中国易学史上出现的"先后天学说",是儒道思想互动的至为典型之例.文中评述"道法自然"的哲理取向,揭明宋代学术界潜藏着"儒道互动"的人文精神,比照"先后天方位"互转禅代的哲学内涵等,皆属作者较为精到的学术创获.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不仅国家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 ,而且各地区也加大发展科技的力度 ,科技城建设就是一种方式。本文以我国省级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二维聚类分析基础上 ,对我国省区科技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描述 ,并分别从全国和省区两个层次分析了科技的区域集聚现象 ;还对比了安徽省各地级市的科技分布状况 ,并分析了其成因 ;在概括区域科技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后 ,就合肥科技城的建设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会展教育与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会展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但是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任重而道远.通过总结会展教学与实践工作,我们梳理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特征,指出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而努力为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的科学发展进言献计.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美的教育可以起到开发智力、道德感化、人生导向等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善于运用美的教育,创造美的环境、展现美的人格、追求美的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流派、范式及中国的组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顶层设计。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各国家和地区在客观上形成的各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诸多学术流派,可梳理归纳为均衡和非均衡两种战略范式。从实际经历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始终奉行一种发展战略并以一贯之并非明智之举,也鲜有成功的;相反,依照国家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适合该阶段的战略往往成效显著。就中国而言,过早放弃非均衡发展战略范式并不明智,尽管这一战略实实在在引发了诸多弊端,在国际均衡发展范式压力下显得与世界发展格局格格不入,另一方面还在侵蚀非均衡发展战略推行带来的成果。这意味着,中国不能简单地放弃一种发展战略范式又简单地选择另一种发展战略范式,而是应该选择一组发展战略范式集合,利用这种发展战略范式的组合实现最佳发展战略成效。  相似文献   

16.
自远古时代起,海南岛就一直受到我国华南地区和东南亚地区远古文化的影响,尤其壮侗语和南岛语等在海南岛的相遇,奠定了黎族形成的基础。由此决定了黎族历史文化形成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决定了黎族历史文化既体现百越族文化传承的特点,又体现在海南岛这个地理环境条件和历史发展背景下形成的独特特点。  相似文献   

17.
自然与必然是贯穿戴震哲学体系全部内容的两个范畴。戴氏以自然而然和自由自在规定自然,以"至当不易之则"规定必然,以"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规定自然与必然的关系,进而将物的生长及人的成己均视为一个自然→"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的循环发展历程,倡导了一种理与欲、德与福、价值与事实相统一的、活泼充实的、直面生活的伦理。从而恢复了在宋明理学那里遗失的先秦儒学的原初精神。  相似文献   

18.
郭景华 《兰州学刊》2007,(10):181-184
通过对陶渊明家庭人伦关系的考察,充分揭示以往陶渊明研究中那些习焉不察的情感世界:陶渊明的孤独同其缺乏异性的精神支持有相当关系.陶渊明诗中对古代列女的钦慕显示了他对女性价值的肯定.  相似文献   

19.
从2004年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走过了快速发展的历程,取得了“三个前所未有”和“四个基本确定”的成就。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和教师强力推动、学科基础建设和学科支撑的互动、教学改革的合力是成功经验,但还有很多要做:面对课程教学本身、媒体舆论环境影响、社会现实挑战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学科课程建设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国家严格的督察下,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创新,增强和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以实现该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0.
"科学"和"技术"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据诸多学者考证和众多辞书记载,英语和法语中的science(科学)源于拉丁语scientia一词,而science是在14世纪进入英语词汇的,其词义几经进化才达到近代的科学的含义.关于science一词的源流,麦克莫里斯的研究十分详尽,他既介绍了各家的探讨,也阐明了自己的见解.他表明,scientia虽然与等价词episteme(认识)有关,但它具有普适知识的含义,而哲学则把普适知识看做是它的本分.在17世纪科学革命前,科学被视为scientia,即它只是以世界为中心的哲学关注的一部分.在科学革命后,它变成主动的活动,变成科学.哲学的、方法论的和语义学的论据支持早期科学的这种特征,这从亚里士多德延伸到13世纪,此时在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的著作中首次出现关于科学的独立的观点.在这里,已经可以瞥见scientia意义的变化,直到17世纪这种变化才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