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目前,流动人口呈现出以下特点:流动人口数量庞大;流动人口分布集聚;流动人口的主体是育龄青壮年;流动人口以务工经商为主;流动人口开始呈现出“不流动”现象;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水平亟待提高;流动人口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流动人口中的“三留守”(“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贵溪市把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摆上“一盘棋”,着重抓好“四个四”,使流动人口登记率、办证率、持验证率、流出人口函查率均达100%的目标,探索出了一条“服务与管理相融、措施与目标相接、服务与需求相通”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伴随激扬的马蹄之声,又遇流动人口返乡高峰。湖南省祁阳县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为新年开局谱写了一段优美的序曲。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积极探索与创新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机制,坚持管理信息化、服务市民化、维权人性化,不断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提升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水平。管理信息化。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管理制度,区、街道、社区三级均配备流动人口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所在辖区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并配备专用电脑和打印机,确保流动人口信息平台使用畅通。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定期通报制度,人口计生部门实现与公安、人社、民政、教育等部门婚姻信息、孕产信息、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流动人口与农村青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本研究利用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青年流动人口健康风险评估项目的调查资料,重点揭示1524岁青年流动人口和农村青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利用问题。研究发现,青年流动人口与农村青年人口相比,2周患病率较高,患病后就诊比例和及时就诊比例偏低,保险覆盖率低,患病就诊的报销比例低。多因素分析表明,控制了年龄、自评健康状况、医疗保险拥有情况、近一年体检情况等因素后,流动人口患病就诊的比例依然低于农村青年人口。可以认为,与农村青年人口相比,流动人口面临着更高的健康风险、卫生服务利用不足,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6.
《人口学刊》2013,(6):85-94
目前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已进入由城市政府统筹协调的服务管理阶段。以贵阳市为例,从组织体系、信息平台、实践模式、工作机制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探索城市流动人口社会化服务管理的实践,分析城市流动人口社会化服务管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基于此,从理念、体制、模式、平台和支持体系等方面提出创新城市流动人口社会化服务管理的若干政策建议,以期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社区化、组织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赣州市按照"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整合资源、优化服务"的工作要求,不断创新和加强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总结近几年来的实践经验,给我们以下启迪: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是做好计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保障为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全市在机构、宣传、责任追究方面下功夫。一是成立市、县、乡、村四级流动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贵阳市流动人口规模逐年增大,尤其是省内其他地州和周边省份流动人口大量涌入本市,每年以15万~20万的速度递增。截至2012年底,贵阳市流动人口154.85万人,其中流人人口101.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2011年8月,市委、  相似文献   

9.
10.
国务院颁布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的具体体现,标志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依法管理迈出新步伐、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的缺陷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是当前我国人口计生工作的难点。通过论述我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存在的理论缺陷、管理体制缺陷、融入缺陷、制度缺陷、机制缺陷、资源缺陷和手段缺陷,从战略层面、发展层面、工作层面提出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效能的系列对策,以期能够破解困扰全国多年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难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总量在逐年增加,给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很多新的课题。以长春市调研结果为例,说明当前我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推进流动人口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的实践和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的干预实验和评估调研 ,分析了以属地化管理为基础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制、优质服务机制、宣传教育机制和生殖健康服务的保障机制。评估表明 ,上海通过建立整合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完善一体化的计划生育管理与生殖健康服务、发挥计生协会等群众团体的作用途径为流动人口提供了较高水准的生殖健康服务 ,但也还存在不少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本文针对调研结果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思路 ,提出可以在全国统一实行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居住地管理服务政策 ,注重生殖健康服务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4.
大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探析——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上海在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由单项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的适应性调整。新形势下流动人口管理思路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政府及管理部门不仅要探索建立高效的人口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要建立健全人口登记管理制度,推动外来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政策设计应由"选择性排斥"走向"普惠制"。  相似文献   

15.
地方外来人口管理法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回顾了中国对外来人口管理法规的建设过程 ,描述了对地方外来人口法规的建设与发展历程及现状 ,对相关法规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 ,并对今后的外来人口管理法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都市服务业的发展与流动人口的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都市兴衰的关键性因素。目前 ,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还不很完善的情形下 ,都市服务业中的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差别 ,由此造成了都市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分割和功能性分割 ,从而使流动人口在都市服务业中就业还存在许多难题 ,也阻碍了城市的发展。要采取进一步的改革措施 ,打破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分割和功能性分割 ,让流动人口以“市民待遇”参与都市服务业的竞争 ,促进和优化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明瑟工资方程研究了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对不同年龄组流动人口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差异问题。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组流动人口的劳动生产率呈倒“U”型分布,30—34岁年龄组的流动人口劳动生产率最高;从总体上看,受教育程度几乎对各个年龄组流动人口的劳动生产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25—29岁年龄组的影响最大,随着年龄的上升,受教育程度对流动人口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呈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对55岁及以上年龄组的影响不再显著;工作经验仅对15—24岁年龄组流动人口的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3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影响则显著为负,且工作经验与部分年龄组流动人口的劳动生产率呈“U”型关系。此外,性别、户口类型、流动范围、就业身份、婚姻状况和职业属性等社会基本特征变量对大部分年龄组流动人口的劳动生产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国外对非永久性迁移的研究及其对我国流动人口问题的启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朱宇 《人口研究》2004,28(3):52-59
循环流动等非永久性人口迁移在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迁移及其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但在我国还少有对有关文献的介绍和评论。本文就非永久性迁移的概念、在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地位及形成机制等方面回顾和评述了国外的有关文献 ,并在此基础上 ,结合作者在福建省对流动人口所作的若干调查 ,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重新审视了我国流动人口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有关我国流动人口问题的理论再思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彭希哲 《南方人口》2001,16(1):10-15
本文对我国人口流动问题的成因、变动趋势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理论上作了新的探讨,论证了农村经济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社会经济宏观环境对人口流动的作用,提出了我国流动人口流动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了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问题。论文认为目前有关流动人口的政策和研究中存在重管理轻服务、重义务轻权益、重城市而轻农村的现象。应当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计划和发展规律,将人口流动作为一种有效地推动社会转变的工具而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中国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往返于城乡之间,形成流动人口。受住房供给条件和需求能力的限制,流动人口比起城市户籍人口在住房的可获得性、住房条件和居住的社区环境等方面都相对较差,因此,他们成为城市社会生活的最底层,他们未来的发展也因之受到影响。为帮助流动人口群体向上社会流动,从而使社会不断地、稳定有序地实现进步和发展,政府应在解决流动人口居住问题上承担起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