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确立了自我意识哲学的主体地位。表面看是在阐释伊壁鸠鲁哲学,实际上"已经显示出了马克思的创造的智慧"。在他的理论视域内,自我意识是一个伦理原则,有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展现了其在走向社会批判以前"伦理批判"的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2.
伊壁鸠鲁体系所澄明的个别自我意识表征了哲学对人的自由、个性和能动性的尊重。青年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认为这不同于希腊传统理性的人道主义,但又相似于黑格尔以后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在现实性上,包括马克思在内的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是一种变革现存世界的伦理原则,彰显人对自身内部和外部世界的价值诉求,但他们对自我意识的“意识”终因没能获得历史唯物主义的支撑而陷入抽象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曾言,其博士论文对希腊化时期伊壁鸠鲁等三派哲学的研究不仅是出于哲学的兴趣,更是出于政治的兴趣。这种政治的兴趣不在于现实的政治批判,而是在于实现自我意识哲学的实践转向,确立自我意识哲学的实践本质,并为创造新的历史时代奠基。  相似文献   

4.
贺来 《求是学刊》2012,39(4):5-11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认为,马克思哲学的思想来源在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这种观点同时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推广.俞吾金教授的《实践与自由》一书则揭示了马克思哲学的真正来源——作为现代哲学典范的康德哲学.马克思从康德那里继承并推进了“实践”和“自由”两大主题,其哲学体系的本质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的后期著作中是否还存在着一种哲学的批判精神?如果有,这种批判精神与实证化的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处于何种关系?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将实证科学改造为一种批判的理论?正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柯尔施在《卡尔·马克思》一书中,对社会学、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马克思哲学所具有的客观描述与哲学批判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6.
李高荣 《社科纵横》2011,(11):108-110,117
康德哲学的能动性体现在"为自然立法"的自我意识和"为自己立法"的自由意志两个方面。前者属于理论理性,适用于现象界;后者属于实践理性,适用于物自体。尽管康德用目的论来调和两者,使前者从属于后者,但总体上他将两种能动性割裂开来,使其被严格地限制在各自的领域,这一方面调和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矛盾,另一方面却带来了认识主体与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之间更大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自由作为人类的基本权利之一,既是法律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推动法律发展的基本动因.马克思认为,法律确定了自由的限度并服从于自由,法律是自由的肯定存在,而法律的目的是保障自由,真正的法律才能实现自由.马克思关于自由与法律的思想是研究马克思学说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张雨欣 《创新》2018,(2):72-79
实践哲学和理论哲学在古希腊时期就有过较为深入的学理与现实关联的探讨,而在哲学历史的演进中,会看到在以实践为研究对象意义上的实践哲学自身的发展中也始终有着两种不同的样式,即精神性的实践哲学和现实性的实践哲学.在古希腊时期,伊壁鸠鲁哲学之终极目的是使自己的哲学在对精神的教化之中,成为大众所接受的"灵魂的良药",进而借助这一思想的方式来平息当时大众的惊恐和拯救大众的灵魂以使得他们从恐惧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一种灵魂的无纷扰状态,这种哲学的样式是内隐或精神的;与此种哲学有着不同旨趣的哲学类型还有马克思哲学的现代样式,在马克思的理解中,哲学不仅仅滞留在精神的自我的土壤里,真实的哲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感性的历史现实活动来改变外在世界,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使得人类获得其现实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这种哲学样式是外显的、现实的.事实上,马克思哲学在超越伊壁鸠鲁哲学的实践概念的同时,也指出了其哲学的实践方式是对象性的、现实性的、能动性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历程的深刻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经济研究为内核心的历史哲学是马克思一生研究活动的主线.马克思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开始,中间经过<资本论>对哲学的升华,一直到晚年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从而完成了划时代的东方社会理论为止,一直在哲学战线上纵横驰骋.这是马克思崭新的哲学思想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他用哲学武器认识历史、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涵盖整个世界的过程.<资本论>是马克思哲学历程的一个新的制高点,但它还不是马克思一生哲学思想的顶峰.马克思晚年最重要的题目就是如何把历史发展的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思想贯彻到底,探索东方社会向共产主义发展中的多样化道路问题.<资本论>中的唯物史观是开放的,但不是马克思哲学的最后完成.马克思一再说明,不能用西欧的模式来裁剪东方和世界的历史,<资本论>丝毫无意论证全世界一切国家和民族不问具体情况统统都要纳入资本主义轨道.马克思的这一澄清,为东方国家跳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扫除了思想障碍,提供了理论前提.马克思晚年放缓了<资本论>的写作,其目的也就是为了给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提供史学前提.马克思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宣布新哲学关注现实,注重改变世界,二是它申明自己的实践特点.马克思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以实践为中心的唯物主义学说将从前旧唯物主义内蕴的社会主义和革命原则一下子解放出来,焕发出极大的革命活力.马克思哲学产生以后,一直是关注现实,以革命为准绳的.马克思以革命为坐标,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东方社会理论,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实现了理论上的巨大飞跃.哲学研究一直和经济学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既是马克思的哲学传统,也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特色.经济学一方面是马克思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底蕴,二者存在着共同的内容和范畴,另一方面,经济学研究的进展和突破是马克思哲学发展的重要机缘和途径.哲学和经济学的联盟,首先体现在:第一,对经济学的研究为马克思创立和发展辩证法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第二,经济学为马克思哲学提供了实践领域.第三,经济学与唯物史观相互交叉,融为一体,它们的许多范畴和概念是共同的.在马克思哲学发展史上,哲学与经济学的发展总是互为前提,相得益彰的.马克思不仅通过对东方经济形态的研究,发现了东方国家由来已久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而且借助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考察,确立了历史发展的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历史现,提出了多角度地考察历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把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当时俄国的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列宁正确地运用《资本论》的理论科学分析当时俄国实际状况的结晶.《资本论》对列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本论》指引列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列宁运用《资本论》的理论和方法批判民粹主义,列宁在《资本论》启迪下系统研究黑格尔哲学.列宁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典范,运用其中的理论和方法、特别突出运用揭露矛盾和分析矛盾的唯物辩证法,对帝国主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深刻研究,撰写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简称《帝国主义论》),明确提出和论证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和最高阶段,揭示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基本特征,为俄国在帝国主义时代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出并论证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内胜利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十月革命后,列宁又运用《资本论》的理论和方法提出、制定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纲领及各项方针、策略等.  相似文献   

11.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结合经济学批判展开了双重哲学批判:就马克思破解"人本身"的生存奥秘而言,他侧重阐发了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本然性内涵,即"感性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对象化"与对象"人化"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从而超越了旧唯物主义的话语模式;就马克思剖析"感性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探索人类解放的道路来说,他注重阐释了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实然性历史境况,揭示了前资本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异化境况,并预见性地指出人类共产主义的解放趋向,从而超越了唯心主义的历史理论。通过深刻理解人的"感性实践"活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初步实现了哲学观革命,创立了"感性实践"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观。  相似文献   

12.
徐福来 《浙江学刊》2007,1(5):121-126
马克思的自由概念是扬弃了"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自由个性"。由于柏林不懂得,马克思是从否定的方面去理解物化的现实的,并且强调的是"抽象的自由"和"现实的自由"之分,从而把马克思的自由概念误解为"积极自由"。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中,澄清柏林对马克思的误解,科学地阐释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来看,人的自由自觉的内在本性是在人的创造性的实践中彰显的,绝不是简单地对外在必然性的认知与服从.人作为偶然性存在所探询的可能性存在空间和意义要想在实践中得以实现,就必然会遇到人的自然存在所面对的必然性问题.因此,这种必然性还不如说是人白已内在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已经被打上了一定的人文色彩,如果人完全忽略了主体本身的价值需求,而一味地去追逐客观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人的生活就无意义而言.  相似文献   

14.
经济与哲学的关系已经成为学科发展最本质的关系,它不仅影响经济学与哲学,而且影响其他学科的发展.在对马克思思想的研究中,由于缺乏这一维度,哲学与经济学依然表现为两张皮,搞经济学的不认为<资本论>是经典经济学,而搞哲学的不认为<资本论>是马克思最重要的哲学著作.这种分割,不仅表现出近代形而上学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而且严重阻碍我们对马克思思想的把握.实际上,在马克思那里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浑然一体的,只有透过经济学的语句读出他内在的哲学思想,并透过哲学语句读出它内在的经济学基础,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一部<资本论>创作史,就是一部马克思思想的综合创新史.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及其手稿是在“哲学—政治经济学”总体性视野中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历史性理解.《资本论》立足于资本自我扬弃趋势而预见资本主义的内在超越进程,从而全面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未来向度.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资本逻辑的自我扬弃主要包含物质基础的内部成熟、超越趋势的内部孕育以及过渡形式的内部生成这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中国理论界对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把二者对立起来,用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否定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有人认为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在说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作用上是互补的.但争论双方却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没有按照资本的逻辑和历史解读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按照资本的逻辑和历史,从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提出的逻辑考察、人的依赖性社会的特点及其解体过程、物的依赖性社会的实质及其拜物教性质、物的依赖性社会为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创造条件、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的特点及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五个方面,可以进一步明确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特点和实质.由此得到的一个结论是: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存在差别,但二者又具有一致性、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不是传统意义的经济学著作,也不是传统意义的哲学著作,而是马克思意义上的真正的"历史科学",它通过资本与财富的运动与发展,全方位地揭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揭示现代社会的运动发展规律。它的真正的思想核心是马克思的现代史观。在马克思的现代史观与马克思的人类史观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把马克思的现代史观看做马克思人类史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反对离开现代史观对人类历史作抽象研究。不仅如此,我们还必须把马克思的现代史观看做马克思人类史观的最高表现,是最真、最活的历史唯物主义,因为正是在这里才真正体现着马克思哲学的时代性和人民性。离开了现代史观,我们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因而从一般唯物史观上升到马克思的现代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法的革命,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化、大众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当马克思把人的存在理解为一种感性存在、感性意识时,马克思也就把人的解放理解为一种感性的解放,但他认为,人要达至感性解放唯有通过共产主义革命才有可能。如果说,马克思哲学是关于人的一种解放学说,那么共产主义学说陈述的就是这种关于人的感性解放理论。由于这一理论在《巴黎手稿》中是在存在论的高度上被提出来的,因此我们也必须在存在论的高度上加以领会。  相似文献   

19.
私有财产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轴心范畴,是异化劳动理论和共产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马克思就私有财产所表现的人的关系、物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以及主体的劳动与客体的资本间的关系进行了多维度论析,反映了人与物普遍联系、主客体对立统一、存在与扬弃不断运动的辩证内涵,生动诠释了马克思私有财产观所蕴含的联系、发展、对立统一的辩证性,其丰富的辩证内涵依然迸发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及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黑格尔的国家学说中,国家理性是具有统摄性的概念,是"绝对的神物"和"绝对的权威和尊严".国家理性通过中介环节即等级要素统摄着君王、官僚和市民社会.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揭示了黑格尔国家理性的实质:黑格尔的政治国家是从概念推演而来的,是作为主观实体性的政治信念;黑格尔为国家理性所做的概念推演,主要目的在于为现实的普鲁士王国寻找哲学根据.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方法对黑格尔的国家观展开批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迈出了具有开拓性的一步.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理性的批判,为建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