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我应聘到北郊社区当了一名社区工作者。北郊社区是老小区,卫生自管,按照市物价局规定,每户卫生垃圾清运费60元/年,要挨家挨户收取。上班伊始,我就接下了这项工作。就在上班的第十天,来了一位男同志领独生子女奖励金,我热情地接待了他,看到他的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2.
他每年花费大约100万美金在飞机飞行上。一位47岁住在芝加哥郊区的经理人喜欢能飞行于美国任何地方去参加商务会议并能在晚上与家人共进晚餐。他喜欢与众不同因为“我不喜欢跟别人一样。”他的妻子驾驶着喷气式飞机去上班, 其他两架他们常驾驶着去加勒比。在那他们准备建造一套新住宅别墅。他说:“拥有私人飞机是件非常美妙的事。那样能够随心所欲去任何地方。”  相似文献   

3.
好婕 《人生与伴侣》2009,(12):48-49
老公得了神经病 我喜欢上网,上网让我学会了一个词:极品。我觉得我老公张峰就是极品。他一个三十岁的大男人,每天不上班,沉迷网络和麻将,吃饭要送到他手边,若遇到他“犯病”,他就两眼呆滞,一言不发,或者突然蹦出几句让人毛骨悚然的句子……他到底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4.
我的老伴是一位爱管"闲事"的八旬老头。我有时劝他:"你已经退休了,年纪也不小,别管那么多‘闲事’,况且现在国家政策好,退休生活有保障,不要瞎操心其他事。"他反驳说:"作为一名老党员,不上班也要尽量做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雷锋不是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吗?"我知道说不过他,只好让他去做他喜欢的事,有时候,还陪他一起管管"闲事"。  相似文献   

5.
多少级楼梯     
每天,随上班的人流拾级而上,走进市府机关新大楼。绝大部分同事为了节省时间选择乘电梯,而我却喜欢爬楼梯。我喜欢爬楼梯,源于一位空军少将。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当时还是一名上等兵的我有幸聆听了他讲的一个故事:一位大学新闻系毕业生到某家报社谋职,总编辑出题考他:你能准确告诉我,从楼下到编辑部一共有多少级楼梯?大学生愕然。  相似文献   

6.
阅读父亲     
父亲是一本无字的书,父亲是一首无言的诗。要读懂父亲,必须用心灵去感悟……阅读父亲,让我领悟到海燕搏击风雨的澎湃激情。我喜欢吟诵高尔基的《海燕》,我从阅读父亲二十年的从军经历中,深深感受到,他就是一只勇于在事业的征途上顽强拼博、积极进取的海燕。父亲是一名海军军官,他无论干什么都喜欢追求卓越非凡。为了把工作干得更出色,他经常加班加点。记得有一次,我整整一个星期未见到父亲,我问妈妈:"爸爸去哪里了",妈妈告诉我:"你爸爸哪里也没有去,他晚上十二点回来,早上四、五点钟又去上班,这其间你正在熟睡,当然  相似文献   

7.
去年9月开学不到一个月,我就接到女儿的"告急"电话:刚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的小外孙数学考试成绩37分,全班倒数第一,她累得都快要病倒了,需要我们老两口帮忙。女婿在外地工作,女儿上班又忙又累,我们老两口没办法,草草收拾了一下,便急急忙忙到女儿家里去了。一到女儿家,我就问小外孙:"你喜欢学习吗?""不喜欢。""那你最喜欢什么?""我最喜欢玩。""第二喜欢什么?""第二喜欢看电视。""第三应该是喜欢学习了吧?""不是,第三喜欢吃。"  相似文献   

8.
徐彦君毕业于上海市杨浦职校,在校学的是财会专业。临毕业时,他到一家单位实习,做的是用电脑绘图的工作,但他并不喜欢这项工作。毕业后,他选择了照相机销售工作,做了一段时间的公司业务员,但总感觉这样下去没什么太大的出息。后来。经过朋友介绍,他找到了一家物流公司,开始了全新的工作,并决定参加同济国际培训网外贸物流课程培训。  相似文献   

9.
40年前,有一名青年,在美国某石油公司工作。他的学历不高,也没有技术。他在公司的工作连小孩也能胜任,就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石油罐在输送带上移动至旋转台了,焊接剂便自动滴落下来,沿着盖子回转一圈,作业就算结束。他每天如此,反复好几百次地注视着这种作业。没几天,他便开始对这项工作厌烦了,他很想改行,但一时又没有更好的工作,更何况工作并不好找。他想,要使这项工作有所突破,就必须自己找些事做。因此,他更加专注于这项工作,并在工作时更加仔细地观察这焊接工作。他发现罐子旋转一次,焊接剂滴落39滴,焊接工作就结束…  相似文献   

10.
华振鹤 《社区》2002,(18):49-49
郑大妈十多年前已经退休了。她生性好动,喜欢与人交往,脾气又好,虽退休在家,仍不时有左邻右舍、单位同事来往,热热闹闹地倒也不觉得寂寞。最近,她随儿子、媳妇搬进了一套三房一厅的新居,住房条件自然是没得说,然而郑大妈却越来越觉得不习惯。因为,那里家家户户都装上防盗门,邻居连个面都难得见着,更不用说来往了。平时儿子媳妇忙于上班,只留大妈一个人呆在屋里“守空房”。有时候实在憋不住了,很想跟儿子说说话,但他白天上班,晚上则老在自己房里写东西,忙这忙那,大妈不好意思打扰他,只好很无聊地一个人看电视。郑大妈诉苦说,她是一  相似文献   

11.
何李 《今日南国》2007,(1):44-45
我今年23岁。不谦虚地说,我条件比较好,得益于老爸老妈的照顾,有着一副令人仰望的1.78米的身高。所以不管是在大学上学还是在公司工作,喜欢我人很多。可我偏偏遇上了一个身高只有1.65米的矮个子男人,而他竟成了我的男朋友。认识韩维是在一家化妆品销售公司,只因为我比他早两个星期报到,我就毫不客气地做了他的上司——营销企划部主管,他成了我惟一的下属。上班第一天,为了树立一下权威,我对着矮小的韩维说:“这般瘦小,干工作吃得消吗?”  相似文献   

12.
《可乐》2007,(2)
一个乡下来的小伙子去应聘城里“应有尽有”百货公司的售货员。老板问他:“你以前做过售货员吗?”他回答说:“我以前是村里挨家挨户推销的小贩。”老板喜欢他的机灵,对他说:“你明天可以来上班了。明天下班的时候,我会来看一下。”  相似文献   

13.
【案例】 小张是一家日资企业的员工,现在的职务是总经理助理。 小张一直是单位里的优秀员工,性格内向的她工作勤奋踏实,兢兢业业,很得大家的好评,她自己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尽量将自己的工作完成得圆满、完美。但是,最近这段时间,她非常烦恼,原因是她觉得自己越来越不正常。以前的她,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睛,就精神百倍地梳洗打扮,准备上班,  相似文献   

14.
方飞 《社区》2005,(5):52-53
知心大姐: 您好! 我这些天非常苦恼,是为了感情问题 我曾经在外企工作,喜欢我的人不少后来我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他比我大岁,自己开了一个小公司,有点小钱。他很有气质,我挺喜欢他的。 我们好了以后,他说我上班太辛苦,不让我去了。他自己有一套房子,我们的恋爱谈了一段时间后,我就住到了他那里,经生活两年了。 他对我特别关心体贴,我也十分爱他由于我的年龄小,我们谁都没提过结婚,得那是以后的事,只是感觉生活幸福就挺好。他是我的初恋,也是我惟一倾心的男人。 本来日子过得挺平静,我们两人都很快乐,我虽然没有工作,但挺充实,我拿了会计证,…  相似文献   

15.
善意如灯     
阮永兴 《社区》2009,(5):28-28
朋友在民政部门工作。朋友说,那天他在上班时接到一名男子的电话,电话那边气势汹汹的,男子在电话中连声责问朋友那事为何没他的名额,否则他死也要死到朋友他们单位里去。其实,面对这样的责问,朋友也是一下子摸不着头脑,他不知道打电话的男子姓甚名谁,更不清楚对方指的是什么事。可朋友明白,这事如果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一起大祸。  相似文献   

16.
爱情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但它只能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加速器,而不是工作、学习的绊脚石。/花言草语·《过了这个夏天,你就去爱》·清晰那一年她17岁,正是很青涩的年龄。这个年龄似乎到处萌动着不安分的因子。她理所当然地喜欢上了同班的他。可是那一年她也高三。他们都住校,她住北边,他住南边。他们的宿舍隔着宽阔的操场遥遥相望。都说喜欢一个人是不需要理由的,她不觉得。她喜欢他,就是因为他清澈的眼睛,思考问题时紧闭的嘴  相似文献   

17.
郜思 《成才与就业》2012,(Z1):119-120
梦想是终点,现实踩在脚下,每一步都在缩短梦与现实的距离。高佳敏: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现自主创业他,小时候害羞、腼腆,手里有东西可以玩半天;他,曾经喜欢睡到中午才起床,所以上班天天迟到;他,虽是男生却爱漂亮,逛街买衣服是他的最爱;他,看电影只选史诗题材的影片,怀有强烈的英雄主义情怀;他,是杰克逊和乔布斯的忠实"粉丝",把追求完美当成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8.
福柯(M.Foucault)曾于1971年至1984年在法兰西学院执教,主讲思想体系史。他不喜欢公开授课,而喜欢一种不那么正式的、默默无闻的工作形式:内部的讨论班。但法兰西学院的章程却禁止他这样做。福柯的课堂犹如实验室,他在实验,开辟新领域,指明新方向。也许  相似文献   

19.
张来芳 《老友》2012,(9):24-24
我在黄知真同志身边工作是40多年前的事。1969年初,组织上将我从原江西大学调到江西省教育管理局工作。那年五六月间,曾任江西省委候补书记兼省委秘书长的黄知真同志被“解放”出来,出任省教育管理局负责人。记得他来教育局上班那天,是乘公交车来省府大院上班的。中等身材的他,头戴一顶草帽。  相似文献   

20.
玩转创业     
创业非儿戏,创业非陀螺,创业充满了挑战和未知,创业路途艰辛坎坷。这一切岂能玩转?就是有一些年轻人,他们不安于固定的上班模式,他们不喜欢成天呆在方盒子高楼里,他们不喜欢被生活改变,于是,他们放弃了高薪的工作,离开了稳定的福利待遇……那么,他们疯了吗?没有!他们更喜欢挑战,他们更喜欢创新,他们想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用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他们要自己改变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