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王夫之《楚辞通释》自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初刻本问世以后,至今近三百年了.在这近三百年中,前后辗转刊刻的版本共有八个:(一)清康熙四十八年王敔湘西草堂初刻本(以下简称康熙本)。(二)清康熙年间王敔湘西草堂递修本(以下简称草堂本),属《王船山先生书集五种》本之一。(三)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衡阳学署俞焜补刻本(以下简称学署本),属《船山子集遗书五种》本之一。(四)清同治四年(1865)曾国藩、曾国荃南京金陵节署《船山遗书》本(以下简称金陵本),属《船山遗书》集部。(五)清光绪十三年(1887)衡阳船山书院增补递修刻本(以下简称递修本),属《船  相似文献   

2.
谭耀 《船山学刊》2006,(4):33-33
作为船山的同乡,我以王船山文献资料为专题的收藏,开始是基于个人兴趣,后来是对船山先生以身殉道的高尚人格和思想体系博大精深的崇拜和神往.十九年来,已是小有所成,从金陵版<船山遗书>和光绪刊的<船山公年谱>,到现代的<船山学报>创刊号,以及名家的研究手稿等,共有七十余种,四百来册.  相似文献   

3.
<正> 在船山著作中,《张子正蒙注》是版本较多的一种。较早的有清康熙年间王敔在湘西草堂刻的《王船山先生书集五种》本,世称湘西草堂本;有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衡阳学署补刻的《船山遗书子集》本;又有清同治四年(1865)曾国藩刻于金陵的《船山遗书》本。民国以后,有1932—1934年《船山学报》第一至第六期连载的石广权诠言本和1933年上海太平洋书局《船山遗书》排印本。  相似文献   

4.
<正> 《诗经稗疏》版本亦多,计邵阳曾氏藏旧抄本一,四厍本一,守遗经书屋《船山遗书》本、金陵节署《船山遗书》本、《皇清经解续编》本、太平洋书店《船山遗书》本等印本凡四。又有顾千里所校之浙江吴氏拜经楼传抄本,原系自四库抄出,其异文经王孝鱼记载于其金陵本点校稿中;王氏点校稿经中华书局转让与本书编委会使用,遂亦得窥知顾氏校勘之大略。  相似文献   

5.
金陵本《船山遗书》付梓的最初谋划,始自曾国藩的两位幕僚欧阳兆熊与赵烈文,而其谋刊过程及推进也历经坎坷。自咸丰十一年(1861)秋冬欧阳兆熊与赵烈文有重锓之志,至同治二年(1863)六月曾国荃允复出资,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谋划,重刻《船山遗书》方才基本落实。金陵本《船山遗书》付刊是多方合力促成。从客观条件来看,同治初年湘淮军平定江南各地,为刻书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从主观条件来看,又与欧阳兆熊、赵烈文的积极谋划以及曾国藩、曾国荃的重视支持分不开;此外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晚清理学复兴的推动,重刻《船山遗书》是晚清理学复兴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它依托于晚清理学复兴的学术潮流,并推动了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著名学者衡阳王夫之(号船山)以其毕生精力从事著述。本世纪四十年代,先师衡阳马宗霍先生曾以衡阳刘氏、邵阳曾氏所藏王船山遗著之钞本20种,与清同治四年(1865年)曾国藩、国荃昆仲刊刻于金陵(今南京市)节署之《船山遗书》(下文简称“金陵本”)对照,录其异文,附加接语,撰《<船山遗书>校记》二千八百余条,惜乎未予刊布。我在整理编校岳麓书社出版的《船山全书》时,曾有幸亲睹马先生《校记》,于参照校勘时,甚觉胜义缤纷,若概而言之,马老《校记》精确之论约有以下几方面。 一、明乎遣词所本 例如…  相似文献   

7.
<正> 《读四书大全说》版本情况及补校记略《读四书大全说》十卷,有中华书局1975年排印本。其先金陵本《船山遗书》及太平洋书店本《船山遗书》均曾收入。1983年又得衡阳王鹏发现之旧抄本一,为本书之第七卷,包括《论语·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五篇。所据以校勘者,惟此四种版本。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刊刻金陵本《船山遗书》的历史原因,一是不满王氏守遗经书屋本《船山遗书》所收船山著作的不全和被任意纂改,二是为了推崇乡贤,提高湖南的文化地位。现实原因,一是作为恢复被太平军破坏了的传统秩序的一个重要措施;具体来说,是为了用封建礼教重新聚拢士人,用维护礼教的名义反对太平天国的宗教思想;二是期望从船山著作吸取一些有用的东西。曾国藩对刊刻工作极端认真,对刊刻质量追求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9.
仪征刘氏与《船山遗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分析了<船山遗书>在刘毓松、刘寿曾以及刘师培两个时代的不同命运.在刘毓松时代,曾国藩为了弘扬湖湘文化,而将书中鞑虏之字抹掉.而在近代革命风起云涌之时,刘师培继承家学,撰写<王船山史说申义>,目的是攘除满清,激励汉种的历史.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背景,对船山遗说的理解竟然会有天壤之别,不能不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0.
晚清时期,最早在幕府中庀局刊书的是胡林翼,随之而起的为曾国藩.曾国藩延江浙博雅之士、设幕府机构金陵书局刻书,起先专刻<船山遗书>,为的是表彰先贤,倡导节义,而后才有精校群籍以振兴文教的自觉.这种自觉不仅造就了金陵书局,使其所刻书以校勘精审、版本可靠著称,遗泽余韵,流衍数世;而且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促成了晚清地方官书局的大规模兴办,开启了"中兴"人文之盛,为清代官刻涂抹了最后一丝亮色.  相似文献   

11.
萧萐父先生是当代对船山学研究最有成就的学者.他在1962年参加纪念王船山逝世270周年学术研讨会发表<船山哲学初探>,即获得广泛的赞誉.在此后的四十年间,船山思想始终是萧先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他主编的<王夫之辩证法思想引论>,由湖北人民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他关于船山研究的散篇著作,已汇集为<船山哲学引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在纪念船山逝世310周年时,他和许苏民合作撰著的<王夫之评传>(以下简称<评传>),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此书是萧先生四十年船山研究的总结性成果.  相似文献   

12.
<正> 《船山全书》——王船山全部著作的新中国版,目前正在积极筹备.湖南省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已经组织了《船山全书》编辑委员会,并聘请了全国知名学者多人担任顾问,开始工作。三百年来,对整理出版王船山全部著作曾经有过四次重大的努力。第一次在清康熙年间,由船山次子王敔分批刊刻船山著作十余种于衡阳。现归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收藏的《老子衍》等五种著作,封面总题曰《王船山先生书集》,并镌有“湘西草堂藏板”字样,就是当时集印的遗存。第二次在清道光年间,由湖南学者邓显鹤、邹叔绩等汇刻船山经部著作十余种,称为《船山遗书》。数年后又由俞焜补刻子、集部著作五种。合计二十四种,一百五十七卷。第三次在清同治年间,由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以更大的规模汇刻于金陵,仍称《船山遗书》。数年后又在湖南补刻六种,共收著作六十二种,二百  相似文献   

13.
相宗络索     
此书前曾文正公金陵集刊船山遗书时未经收入本社闻有写本流在长沙索之未获前年湘政府筹钜欵交上海太平洋书店重印遗书社员刘约真於衡州搜得此稿飞寄沪上乃刊入遗书子部兹因索阅者众且金陵本未收想学者多欲补读故特刊之编者识八识前五识“眼”九缘生“耳”八缘生不择明暗故不缘明缘“鼻”“舌”“身”三俱七缘香味触俱合境方取不缘空缘  相似文献   

14.
右王船山先生年谱二卷仪征刘氏毓崧撰同治四年湘乡曾氏重刊船山遗书金陵刘氏实任校雠就暇日编此以稍后未付劂氏故世无传书同邑王子君豫间出此册相示尚是刘氏初次所脱藁殆孤本也其书每家列纲於上而双行疏证於下稍外年谱通例然其推测不出遗书经纬往复条贯而详核非深具苦心者不能有  相似文献   

15.
陈焱 《船山学刊》2023,(1):34-47
晚清以来,在中国哲学界有一场船山升格运动。自1865年金陵本《船山遗书》刊刻始,至1982年方克立提出“船山学”概念止,共历117年。在这段时间内,王船山由寂寂无闻升格为中国哲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的各思想流派,不论其秉持何种立场,皆持续推动王船山在中国哲学上的升格。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船山哲学同时兼容并回应了近现代以来的中国哲学界在重立道统、应对西学与接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理论需求。船山升格运动揭示了近现代以来并且迄今仍在形成中的未来中国哲学大传统的一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自从船山学形成以来,船山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自1962年第一次全国性的王船山学术研讨会以来,船山学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思想史研究中的"显学"之一(对此,笔者在<船山学刊>2002年第4期发表的<船山研究四十年之回顾>一文,已对1962年以来的研究情况作了简要的分析).船山思想是一个巨大的体系,船山著作是一个蕴含丰富的宝藏,如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船山研究进一步深化,开拓船山学的新生面,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是<船山学刊>创刊90周年,笔者想利用这一机会,综合国内学者的意见,结合谈一些个人的极为粗浅的看法,供学术界同仁参考.为了论述的方便,拟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 例言一、《愚鼓词》系王船山先生词集之一,内分《前愚鼓乐》和《后愚鼓乐》两部分。《前愚鼓乐》为鹧鸪天词十首,《后愚鼓乐》为渔家傲词十六首,最后并附有和青原药地大师《十二时歌》一首。它是用道家乐歌形式阐述内丹丹法,借以抒怀之作。金陵刻本卷首题“夕堂戏墨卷八”。《船山遗书》金陵刻本和太平洋书局排印本及邓显鹤《船山著述目录》均列入“子类”。中华书局《王船山先生诗文集》作为附录列在末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船山学刊>创刊90周年,风雨征程,容耀秋菊,华茂青松.我认为,<船山学刊>90华诞是湖南学术界乃至全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因为伴随着<船山学刊>的发展历程,一代一代学人成长、交替,承继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与其它因素配合,演绎成独具一格的现代湖湘学术.<船山学刊>是功不可灭的!  相似文献   

19.
文献在文化传承和复活中具有重要作用,湖南文献与湖湘文化的关系密切;《船山遗书》的逐渐传播,对湖湘文化的影响深远:从王夫之逝世至道光中叶,为《船山遗书》和湖湘文化的沉寂时期;从道光末到清末,为《船山遗书》和湖湘文化的苏醒和引爆时期;二十世纪以来,随着《船山遗书》的广泛传播,船山文献仍将具有弥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曾国藩接触《船山遗书》的师友渊源 1839年,船山七世孙王世全,请邓显鹤、邹汉勋、欧阳兆熊等人帮助,首次搜集刊刻了《船山遗书》一百五十多卷。这就使当时的一代著名学者如魏源、陶澍、贺长龄、贺熙龄、唐鉴、罗泽南、罗绕典等一大批人,能够直接受到《船山遗书》的深刻影响和启迪,并由此引起了清政府一大批要员对船山的重视。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太常寺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