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正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4)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发表后,报刊上登载了许多关于形象思维的文章。这些文章从各个方面论证了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的特殊规律,有力地批驳了“四人帮”的反形象思维论。本文打算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艺特征的论述,说明形象思维论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决不是什么“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3.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3,(1)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一卷第四六○页 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亲身经历的痛苦经验中”学习。 相似文献
4.
江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
在我国公开出版的伦理学教科书和一些关于道德问题的小册子中,通常把康德作为唯动机论的典型代表来加以批评。尽管人们并没有称康德是唯动机论者,但断定康德的动机论只强调动机对于道德上善恶的意义,而否认其他一切因素,特别是行为结果。因此,在人们的眼里,康德的动机论实际上就成了唯动机论,康德就是唯动机论者。勿庸讳言,康德的确极为重视动机对于道德善恶的意义。但是,他是在多大程度上估价行为动机对于评价道德价值意义的,或者说他是否把行为动机的善恶看作行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的唯一标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尹世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
消费需要是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马克思虽然没有研究消费需要的专著,但他对于消费需要在社会需要体系中的地位、消费需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及消费需要的具体实现途经等问题,却有精辟的论述。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马克思关于消费需要的论述,对于分析社会再生产的内在联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亚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本文把行为科学的原理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加以论述 ,作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在具体分析需要动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应举措及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学习马克思关于过剩人口增长规律的论述,对于认识当今中国及世界人口的过速膨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马克思对不同社会形态下存在过剩人口,并对其产生、发展和消失的规律作过全面深刻的分析。他说:“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增长规律和过剩人口增长规律。”这一段话明确告诉我们,过剩人口并不仅仅是某一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现象,而是普遍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中、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中。我国学术理论界过去对马克思论述过的资本主 相似文献
8.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学习马克思关于过剩人口增长规律的论述,对于认识当今中国及世界人口的过速膨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马克思对不同社会形态下存在过剩人口,并对其产生、发展和消失的规律作过全面深刻的分析。他说:“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增长规律和过剩人口增长规律。”这一段话明确告诉我们,过剩人口并不仅仅是某一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现象,而是普遍存在于不同 相似文献
9.
沈立邦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研究中国、印度和爱尔兰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问题时,论证了被压迫民族的革命对于打击资本主义和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意义。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马克思运用对立统一原则研究了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分析了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民族矛盾,指出中国革命对于打击西方资本主义和推动西方革命具有重大的意义。马克思在《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一文中写道: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 相似文献
10.
安东尼·吉登斯将前资本主义阶级社会称为阶级分化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与它不同的阶级社会。现代国家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基础,它的特点是在与领土权的结合中行使主权和行政垄断权,实现了将暴力手段驱逐出劳动契约领域,建立在政治与经济的制度性分离的基础上,本质上是多元政治,极权主义潜伏于其中。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缺乏区别资本主义国家和前资本主义国家,未能预见民族主义的兴起而忽视了现代国家的自主性。吉登斯用反对“化约主义”来否定马克思的国家阶级本质论,必然削弱马克思国家理论对现实政治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11.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我国理论界长期否定与批判两个马克思的概念,认为这是西方学者有意制造两个马克思的对立。实际上,这一概念反映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经历了两大阶段的历史事实,体现出马克思思想发展中前(非)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本质区别。两个马克思问题的实质也不是确认谁是真正的马克思,而是确认谁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青年马克思是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但并不是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分清两个马克思的界限属于事实判断,而一些学者在解读与阐释马克思学说时却经常混淆这一界限,误解或曲解了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12.
刘月岭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存在工人劳动异化,资本家也处在异化状态,工人与资本家只是异化的方式不同,在异化过程中的地位及感受不同。异化不仅源于人性的贪婪、生产力没有充分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主要是由于不平等、不自由的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消除异化,才能使人获得解放,而消除异化与获得解放的基本途径就是建立平等、自由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继获得初步的政治解放之后,社会解放成为最突出的目标。对当今所有国家而言,政治解放与社会解放事业,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张华东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3(2):32-37
作为无产阶级运动的战略方针,马克思的联合行动思想博大精深,逻辑严密。它的内容包括: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无产阶级进行联合行动的必要性、可行性、具体形式等思想;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当家作主的无产阶级联合行动在过渡时期的重要使命、在实现共产主义过程中的具体作用等思想。它给我们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启示是,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4.
马克勤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本文从法律角度探讨了法人财产权与股权的关系,认为二者是独立的、平行的财产权利,不存在派生和从属的关系,它们是在不同“物”上形成的财产权利,具有本质的区别,其两种财产权利各有其不同的收益形态、运动方式和规律,在财产责任上也是各自独立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马克思关于运输业的论述,从直接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这三个方面,探讨了运输业的特殊性质及其作用。作者认为,运输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平衡是两大部类平衡的基础和前提,党的十二大把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是完全符合马克思所揭示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现代化道路的深入思考,使我们对马克思关于俄国公社的二重性的论述,产生了浓厚兴趣。现实与历史使我们浮想联翩。马克思的预言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的?马克思逝世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恩格斯又是如何看待这一预言的?这场争论有何理论价值?本文欲略述己见,以求教于诸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7.
自然美究竟是什么?应当怎样科学地认识自然美的本质特征?这是美学上的一个根本问题。马克思在1844年和1857年前后发表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等经济学著作中所做有关金银的美、矿物的美和美的规律等问题的论述,为我们正确地理解自然美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蔡仪同志在《美学论丛》第一期上发表的《马克思究竟怎样论美?》一文,对金银 相似文献
18.
江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2)
马克思关于交通运输的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笔者在学习过程中撷取了几个片断,作为初探。一交通运输业的性质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它的职能是实现对象(人或物)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这一职能也被包括在人类生产活动的一般规定——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之中。因此,运输并不是某一社会生产特有的现象,而是生产本身所固有的环节。马克思说:“在每一个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象的位置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必需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生产力低下,社会分工尚未出现的“印加国,虽然社 相似文献
19.
赵志浩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1):12-19
为了论证私有制在人类历史上并非永恒存在的,马克思考察了东方社会的印度,并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他认为东方社会不存在土地私有制,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得出一个结论性的答案,随着新的是史料的呈现,马克思在其后期对亚洲东方社会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他发现东方社会也存在这土地的私有制。最后马克思明确区分了原始公社和亚细亚形态,认为亚细亚形态不是最落后的社会形态,在亚细亚社会之前还有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实行土地的公有制,公有制曾经在人类社会之初普遍地存在。 相似文献
20.
涂鸣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十分关注。为了纪念他逝世一百周年,本文拟谈谈马克思对于太平天国革命的论述。一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以后,当年6月14日,《纽约每日论坛报》刊载了马克思写的题为《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社论,社论指出:“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巳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在这里,马克思不仅满怀激情地欢呼太平天国革命的兴起和发展,而且把它称之为“中国革命”,同时明确地揭示了太平天国革命与鸦片战争的关系。马克思之所以把太平天国运动称之为“中国革命”,笔者认为,这不仅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性质,而且马克思是把它作为亚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