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下,老年再婚率正持高不下。丧偶老人有寻找伴侣的权利的观念,已被社会广泛接受。然而,在老年再婚难的问题解决后,老年再婚的成功率却极低,这又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据某市一家老年婚姻介绍所透露,去年前来登记征婚的老年人有1000多对,成功的仅10对,成功率尚不足1%。该市某区去年有17对老人再婚,但现在只有2对生活在一起。那么,再婚者人缘何分手多?老头要找“保姆”,劳累一辈子的老太自钻不乐意当“保姆”周老伯退休前一直从事领导工作,在家里从来不干家务,属于“油瓶倒了木扶”的人。前年,老伴患癌症去世,两个子女又不在身…  相似文献   

2.
“空巢”是中国科技与社会发展、独生子女政策落实的必然。日益增长的“空巢老人”为国家福利、代际和谐和社区照顾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从社会保障的视角,采用健康自测量表(SRHMS),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的维度,对昆明市10所养老机构和18个社区的289位空巢老人和212名非空巢老人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空巢老人社会健康与心理支持令人担忧。文章就构建“空巢老人”长期照顾网络作了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老年漂”:城市的孤独谁人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洛 《社会工作》2011,(9):60-62
当前,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剧,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年轻人不得不离乡背井。于是乎,现在城市,子女在外闯“明天”,父母跟着“漂”余年。老人们之所以跟着子女来到城市,要么是帮子女带孩子料理家务,要么是享清福。面对这一个特定的老年群体,  相似文献   

4.
何涛 《社会福利》2014,(3):59-59
正甘肃省合水县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将辖区划分为社会志愿服务、社区代办服务、精神养老服务、夕阳维权服务四个网格服务责任区,对辖区老人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服务,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一是社会志愿服务。在社区居委会牵头引导下,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以住宅小区为网格,由邻里低龄老年志愿者、社会青年志愿者、社区老年协会构成志愿服务圈,为老人提供定期、接力式的亲情服务,每天敲  相似文献   

5.
人到老年,如何做到老有所为,安度晚年,这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老人们自己呢,更是牵肠挂肚,他们在担忧、企盼,生怕自己老来无人管,老来不幸,企盼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平平安安。但人世间的事往往是事与愿违,由此,不知演出了多少闹剧、悲剧。 因此,在我国步入老年社会之际,有必要对目前老人们自身的养老心态及社会的养老现状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6.
香港社会福利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的“社会福利”是一个广义概念,政府在“卫生福利局”之下设有“社会福利署”,其职责包括社会福利服务以及香港称之为“社会保障”的业务,即“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和“公共福利金计划”。社会福利署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机构,署内设有“家庭及儿童福利科”、“老人及医务社会服务科”、“青年及训练科”、“康复服务科”及“社会保障科”等,其下依次设有 5个大区总办事处和 13个区级办事处。   社会福利署负责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实质上是最低生活保障。贫困人士可向区级办事处申请,由办事处工作人员进行家庭经济调查,财产及…  相似文献   

7.
日本老年社会保障模式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老年社会保障由老年收入保障、医疗护理保险和老年福利服务三大系统构成。日本模式具有“国家、民间互补型”制度特征和福利保健服务为主的生活保障型制度特征。同时也存在着如何通过福利资源的有效整合,发展福利混合经济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积极老龄化”政策,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问题。日本老年社会保障模式对中国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老年社会保障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始于国外,继而国内,听到一种“老人社会”的说法,持该观点的人认为,随着人的寿命的延长,60岁以上的人越来越多,整个世界正面临“老龄化问题”与“银发浪潮的冲击”,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已经或即将进入“老人社会”,必须迅速行动,制定相应对策,…··“老人社会”真的来临了吗?“老人社会”的提法妥当吗?回答是否定的。担心“老人社会”的到来,是把人忧天。持该观点的人以陈旧的思想观念和僵化的思维方式界定老人,认为0岁以上的人就是老人,而老人又意味着问题、困难甚至负担人们常说老弱病残,把年老与弱小疾病残废连…  相似文献   

9.
读者的指点     
《社会》1985,(2)
1984年最后一期《社会》到手,我心里高兴极了,正如“编者的想法”所说:“本刊已开始改版”。确实,从封面到正文的安排都有了自己的特色,有几个栏目办得很好,例如“未来社会学家”、“社会学论文库”、“来自社会的报告”等等。我国社会学曾中断近三十年,前辈大多年事已高,而后辈还没有崛起。贵刊是我国目前唯一公开发行的社会学杂志,应该有义务和责任培养扶植未来的社会学工作者,振兴中国的社会学。我看也确实在尽力这样去做,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做下去。从总共17期来看,贵刊在从“杂”中逐渐趋向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常听老人们喜欢说“安享晚年”。固然,儿孙满堂在膝下欢享天伦之乐是令无数人为之羡慕的,养花种草、琴棋书画,也很有几分悠然。但人从家庭走向社会,又从社会回到家庭,却总是会使风烛残年的老人们感到孤寂和失落。在北欧的日子里,我看到了一幕幕五彩缤纷的“夕阳”。老人们重又返回社会,他们青春常在的精神面貌给这个社会再次灌注了久远的芬芳。那是初到有“北方威尼斯”之美誉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不禁被那数十座穿越海面、湖面的大桥把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媒体报道的内容分析发现,空巢老人“孤独死”现象本质上是中国空巢养老问题的突出反映,更是空巢家庭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极端结果.随着中国社会的“少子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的小型化、核心化、空巢化发展,在“未富先老”“未备而老”的双重压力下,空巢老人“孤独死”个案将会持续增多.空巢老人“孤独死”拷问着社会道德良心,呼唤着家庭亲情伦理.日本社会高龄者“孤独死”问题是中国的一面镜子.中国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等责任主体必须未雨绸缪,进行养老资源和养老支持的充分准备,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2.
上海某区有个街道一个月内发生六起老人自杀事件,起因都不是家庭矛盾等一些常见问题。六个老人的住所很靠近,年龄七、八十岁,生活空虚无聊,常流露不如早“走”爽气的思想,其中一位略先寻了短见,告别人世,其余五人先后受到强烈的影响,如法炮制。社会心理学家称此为“心理感染”法国社会学家达蒂在二十世纪初注意到这种奇怪的社会现象,认为这是一种社会不良心理的”传染性疾病”。美国心理学家伯格依茨也发现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后,美国的暴力案件如谋杀、抢劫、强奸等数目大增,直至过了一段时间才逐渐冷却下来。  相似文献   

13.
熊诚诚  福音 《社会福利》2014,(12):60-61
老人走失了怎么寻找?日前,江西省樟树市福城街道档下亭社区向老人们发放了一种特制的卡片“爱心二维码”。此“爱心二维码”的图案是两个指纹交错形成的心形,由两行文字和一个二维码组成。两行文字内容分别为:“我需要帮助,请扫码”和樟树市福城街道档下亭社区。路人一看第一时间就能理解二维码的用途。  相似文献   

14.
徐云 《社会工作》2011,(21):59-60
空巢现象的背后,是老人们的孤独生活。上海市东明路街道红枫苑居委地处城乡结合部,现有居民七百多户、近两千人,其中老年人口占到实有人口20%以上。但在这里,老人们享受到的却是守望相助的邻里温情。由居民自发成立了“阿婆茶室”、花迷俱乐部、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联邦德国考察社会保障事业,发现德国居民几乎个个都在社会保障网络之内,保障项目之多之全可谓世界之最,可以说“从摇篮到坟墓”无所不保。笔者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自然也是关心的项目之一。概括地说,西德老人的社会保障和生活状况是处于:设备齐全,物质丰富,但又处干;精神空虚,缺乏家庭中天伦之乐和家庭保障良好的条件。首先,“代际协定”执行情况可谓每况愈下,不尽人意。所谓“代际协定”,即青年人通过社会保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通过“政府购买、慈善扶持、社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式,构建了一个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社会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现已覆盖滨湖区城乡老年群体,越来越多的老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便捷、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17.
香港的养老服务已走过50年历程,成熟的安老体系也形成了数个特点。尊重老人的价值和尊严。他们强调“安康老年”的概念,即:对健康老人而言,鼓励他们继续参与社会,发挥个人才能;对体弱老人而言,则强调维持他们最高程度的自我照顾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广州市流动老年人口为研究对象,从社会支持的三个主要方面论述了流动老年人口的社会支持问题.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流动老人都不同程度得到同住子女和分住子女的经济支持,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老人流动多是照料者的角色,主要以照看孙辈、帮子女照料家务来安排日常活动;部分流动老人感到孤独寂寞,困扰流动老人最多的是生病“有子女而无人照顾”问题,部分流动老人虽想继续留下来养老,但对今后的养老表现出很大的担心.  相似文献   

19.
近日,新疆阜康市滋泥泉子镇东湖中心村樊生财老人特别高兴。这天,他领到了高龄津贴。“没想到我刚满80岁三个月,民政干事就给我送来了300元的高龄津贴,党的政策实在好。”樊生财高兴地说。  相似文献   

20.
“七化”之一:多方投入兴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投资多元化”加强福利机构等硬件设施建设是做好养老服务的基础。近几年,区政府投入6000余万元资金新建了一批敬老院、老人公寓、托老所、临终关怀护理院及“星光老年之家”。目前,全区拥有老年福利机构13家,“星光老年之家”71个,“日托所”65家,老年食堂22家,洗衣房15个,总面积达到25000平方米。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上城区还通过政策扶持,积极引导老年人福利事业向“投资多元化”方向发展。2005年上城区与企业、中介机构合作兴办了5个福利院,就吸纳了社会资金150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