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区域发展模式多样性与特殊性要求对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进行检验、过滤、再吸收.本文通过苏南制度变迁的双重循环为实证经验基础,对D·C·诺斯的"路径依赖"理论进行再检验.在变化的制度环境中,制度变迁既非以"自执行"方式自发完成制度变迁过程,也不会由于"路径依赖"而必然陷入良性或恶性"锁定",而是呈现出发展--停滞--新发展螺旋上升之"间隔性制度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2.
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制度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中,基础设施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范畴,现阶段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难以满足农村生产生活要求,成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障碍.本文系统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制度的演进过程和路径依赖,提出今后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将呈现出"强制性变迁"主导下的阶梯性制度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3.
宪法秩序与规范性行为准则构成我国房地产税制度环境,而立法原则是实现制度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基础.我国房地产税收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变迁历程具有强制型和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特点,变迁过程的局部修补特征突出,现有制度安排对既有房地产税收制度路径依赖明显,严重落后于制度环境发展.在对制度变迁历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新房地产税制立法原则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4.
宏观调控视角下我国土地储备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的土地储备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土地银行制度、土地优先购买权制度、土地规划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土地储备制度于20世纪90年代从香港地区引进以后,已成为我国许多地方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土地储备法律很不完善;土地储备中的一些基本制度欠缺.因此,应当借鉴国外和相关地区的经验来完善我国的土地储备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创新的路径依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创新既要遵循其制度变迁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路径,又要防止陷入一种低效锁定的恶性循环之中。通过对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分析,我们发现,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具有独立性和依附性、至上性与广泛性、人治性与法治性等内在紧张,并形成了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变迁的锁定性路径。因此,在遵循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变迁路径的前提下,要着力破解古代行政监督制度变迁中形成的低效锁定的依赖性路径,才能推进当前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制度变迁经历了萌芽、起步、发展和深化四个主要阶段,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性特征。由于固有利益机制、文化产业产权制度以及成本收益的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制度变迁仍然存在路径依赖问题,以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制度供给不足。为此,应做到坚持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正式制度创新与非正式制度创新相结合、核心制度创新与配套制度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维护我国产业安全的制度变迁模式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立 《天府新论》2002,(4):3-12
我国产业安全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维护我国产业安全的制度变迁模式应是中央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和企业主导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合。在制度变迁路径的选择上 ,既要承认路径依赖不可避免的影响 ,因而采取一定程度的适应性变迁方式 ;又要充分注意路径依赖对制度变迁的消极影响 ,确立更新性制度变迁方式的主导地位 ,以最终克服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传媒在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也经历着自身的体制变革。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审视,传媒体制的变迁历程经历了"二元化"改革探索期、"市场化"改革发展期和"双轨制"改革深化期三个阶段。新时期我国传媒体制变迁的路径选择和体制变革包含了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种路径模式,只是在改革进程中各自发挥的作用不同;促使我国传媒体制改革的动力因素则为明晰产权的欲求、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变迁主体的意愿。  相似文献   

9.
道格拉斯·诺思提出的成本--收益理论是研究制度变迁的标准理论.然而,由于金融资源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它对于我国金融制度变迁并不适用.结合我国国情,我们提出成本转移的假说,以此来分析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动因和路径,最后对未来我国金融制度变迁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曲延春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8(4):117-122
农村公共产品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过程.其在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导致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低效率,形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困境.要破解这种困境,就需要进行制度创新,重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