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养老模式,贯彻其中的孝道以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为依托,体现了顽强的生命力。传统孝道的基本含义是孝于亲,核心内容是养和敬。伴随现代社会流动性增强和女性从业人员数量的增长,我国传统养老模式发生了既不同于传统也有别于西方的改变,即居家养老的出现。而伴随着这种自然选择的养老模式转变,现实社会中孝道的实现情况和人们对孝的需求都发生了改变。选择性的传承孝道有助于居家养老模式发挥作用:有助于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质量;有助于强化亲子关系;有助于强调独立与回报的社会道德;有助于强化立法价值、优化执法环境。我国传统孝道在新时期养老模式转变的大背景下通过有选择的传承可以发挥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百善孝为先".孝,是一切人伦道德的根本,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当今社会上孝道淡化令人心忧,长此以往,必然会给社会的安定与繁荣造成影响,并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重新解读与定义"孝道",在社会中普及教育、重新树‘立"百行孝为本"的思想观念,才能促进中国家庭的和睦性、社会的秩序性、民族的聚合力.  相似文献   

3.
日本家庭养老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伟 《日本学刊》2004,(3):98-109
日本作为东方国家 ,具有悠久的家庭养老传统 ,“家”制度在日本起主导作用 ,家庭是老年人援助系统的核心。日本老年人生活所必需的资源和援助基本上都是由家庭来保障的 ,战后的相关法律也鼓励人们进行家庭养老。但是随着人口少子化、老龄化的进展 ,日本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4.
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正处于高速转型期。社会结构、社会的价值观念等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而这一切又正冲击着家庭的养老功能,形成养老方式多样化的格局。不过无论这些养老方式走向何方,居住方式皆是养老选择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李云智 《学术交流》2006,(7):125-12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制度发生了嬗变,主要表现为:家庭养老仍占主要地位,但经济支持比例下降;家庭养老的照料支持弱化,养老的社会化程度很低;家庭养老形式由“共居式”向“分而不离式”转变;家庭代际关系由“以老为尊”转向平等互利;“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观开始松动。  相似文献   

6.
苗瑞凤 《社会工作》2011,(16):25-27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用“孝”和“不孝”这种二分法的词汇不能准确表达当前的孝道实践,传统孝道的内涵以一种较为复杂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浑然一体的传统孝道在养与敬、敬与顺等很多领域都呈现出一种分裂的状态,成年子女会因为这种孝道的分裂而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孝道焦虑,父母内心深处也会有一种深深的无奈。最终双方都会采取一定的行动进行应对,从而促使了新孝道实践的萌芽。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7,(7):128-131
作为人的社会价值实现过程中的意识存在,利他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为利他是与个人的修身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如何,很重要的就在于对他人的态度。利他的内涵很丰富,凡是与己相对的都是他,如果一个人能够把利给予完全没有血缘、亲缘之外的路人的话,那他的道德修养就是我们常说的君子修养。无论儒家文化、墨家文化还是道家文化都强调对他人的爱,应该说,正是这种爱他人的思想,推动了中国利他文化的发展,而雷锋精神正是利他思想在现实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农村养老中的社会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梅 《社会福利》2003,(11):19-22
“养老”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经济供养、日常生活照料、情感关怀三个方面。目前,我国农村养老采用的是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模式所谓对农村养老的社会支持,就是在养老模式中,国家、集体、 家庭对养老的力量的具体运用,它在一定意义上它可以满足多层次的需要,具体体现为:(1)家庭养老将继续发挥作用。(2)建立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实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养老机构对象主要是三无人员和五保对象。1984年,民政部在漳州会议上提出两个转变:一是实现服务对象的转变。从传统对象转变为所有有机构养老需求的老年人;二是要实现保障形式的  相似文献   

10.
11.
周山东 《唐都学刊》2012,28(4):18-22
"孝"是传统社会核心价值之一,而道教曾经发挥过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儒家孝道内陷危机,外受佛教文化强烈冲击的情势下,道教把孝道义务建立在"长寿成仙"深层需要之上的"形上立道策略",以"长寿成仙"信仰改造和提升儒家孝道观念,吸收佛教文化因素的"一核多元策略",以及运用鬼神力量神化孝道、完善因果报应机制、强化道德监督力量的"神道设教策略",极大地扩展了孝道践行的社会基础,提升了孝道观念的合理性,强化了孝道教化的效果。这些维护策略,对于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段知壮 《唐都学刊》2014,(4):108-112
东汉的《白虎通》既体现了儒家的文化背景,又有着极其浓重的神秘谶纬色彩,其中运用了大量的阴阳五行思想来阐述“天”的至高无上与“天”“人”之间的关系.但是理论的创建不是凭空出现的,其产生与发展必然有现实的社会基础,《白虎通》在对现实社会中的三纲六纪尤其是君臣关系进行大量“天理”论证的同时,还紧密结合社会现实,把“忠”与“孝”进行理论结合并融会贯通成为一体,“忠”以“孝”为基础,“孝”反过来为“忠”服务,这为后世延续近两千年的君权至上奠定了基调.  相似文献   

13.
孟庆波 《阅江学刊》2013,(4):60-65,101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占有显要位置。孝及总其大成的《孝经》一直是美国汉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1996年,戴梅可发表《汉代中国的儒孝和个人主义》,从中国文化内部出发,提出儒孝地位的上升、涵盖面的扩大最终导致汉代政权的衰落;1998年,侯思孟发表《孝在古代中国的地位》,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下考察孝,以文献分析的方法论证了孝在中国早期历史(商至两汉)中的演变,力图就中西文化进行对比。海外汉学的学科背景、问题意识、理论手段等,完完全全是西方的。研究海外汉学应当从西方学术文化的内部出发,对比比较文化的研究理路,审视海外汉学在外国学术体系中的发展历程,对西方学术史进行"外国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周山东 《唐都学刊》2013,29(3):22-26
在儒释道多元文化对话中,道教通过理性与信仰并用,把儒家意识形态化的孝道伦理体系转化为日常道德生活的经验总结,实现道德共识的最大化;通过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孝道之生命关怀意识,并运用神学伦理进行自我约束,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三重伦理关系的贯通;通过注重戒律的构建、信念的支撑和德性的培育,促进孝道伦理的普遍化认同与实践。道教的这些经验,为当前普世伦理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
Family obligation, which has an exceptionally high salien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 continues to be significant in contemporary China. In family relations in particular sentiments and practices morphologically similar to those associated with xiao (filial piety) remains intact in so far as an enduring set of expectations concerning age‐based obligation continues to structure behavior toward others. Researchers pursuing the theme of “individualization” in Chinese society, on the other hand, argue that family obligations and filial sentiments have substantially weakened. The present paper will show that under conditions of cultural and social change in China filial behavior through family obligation continues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even though the conven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relevant expectations, attitudes and emotions have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culture‐system develops not merely through an internal dynamic and that family obligation must be understood in terms of the social and material context in which it operates and the nature of the motivations and imagery of the people that practice it.  相似文献   

16.
While self‐interest is depreciated in Confucian ethics the processes of family relations in traditional China are animated by the self‐interested actions of family members. The paper outlines the Confucian ideology of filial piety which is commensurate with the governance of family life organized hierarchically and through the senior male's management of the joint‐family's collective property. The structure, operations and principles of membership in traditional Chinese families are indicated, highlighting the tensions within them between consanguinity and conjugality and their material bases. The differential operation of self‐interested actions by husbands and wives is also presented. A non‐Confucian model of the relational‐self is outlined in which both the collective context of Chinese families and the self‐interested actions of individual family members within them is explicated.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志宏 《创新》2010,4(4):126-128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从最初的孝亲意识逐渐演化为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乃至化为国家的治国方略,在历史上曾发挥过塑造封建社会理想人格、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移孝为忠、崇尚老年本位、维护封建统治等一些非理性、非人性的因素。当前,要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孝道,就必须采用辩证的态度对孝文化进行分析,使孝道回归家庭伦理范围,并且与时俱进地赋予孝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8.
论和谐思想的中华传统意蕴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资源,其传统意蕴表现为天人合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以及个人身心和谐三个层面。弘扬中华传统和谐思想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促进社会成员的身心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倡导"和为贵"的行为准则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道德建设,多次强调儒家思想在政府建设新型社会主义价值观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孝道文化为核心的崇德向善理念的理论建构,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其研究视角是重视孝道文化在儒家思想中的核心地位,领会儒家思想占据政府建设新型价值观重要地位的明显趋势,从当代社会主义公民价值观的内涵定义来界定这一理论;其理论建构是以崇德向善为理念、以孝道文化为核心、以家庭教育为平台的结构框架;其对策和措施包括坚持“顶层设计、政府主导”的原则,采取“家庭为主、学校为辅”的教育方式,倡导“民俗为媒、繁荣节庆”的教育形式,强化“市场搭台、文化立国”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